分享

中医针灸学之针刺的注意事项

 山峰61ye6ty8ub 2019-03-04

由于人的生理机能状态和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在针刺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于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期,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针刺尿潴留等患者小腹部的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腧穴的特定的针刺法,并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注意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尤应注意。

针具器械应严格消毒灭菌,建议使用一次性消毒灭菌的针灸针,以避免交叉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