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新相亲2》:新增“抢亲”机制,让代际相亲更具悬念感和情节变数

 alayavijnana 2019-03-04


2月16日,代际相亲交友节目《中国新相亲2》于每周六20:30登陆东方卫视。在第一季促成36对素人嘉宾成功牵手后,本季继续由张国立担任“国民月老”,以代际沟通为主打标签,用父母陪同儿女相亲的模式,展现出独特的“中国式婚恋”。

在规则设置上,每期依然是五组家庭参与,男女主场交替进行。父母通过拉下滑车杠杆的形式争夺三个相亲席位,而后与进入玻璃房的子女电话沟通,向相亲对象表达自己的观念与想法。

冷眼君认为,《中国新相亲》的“新”在于将婚恋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不同的家庭单元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提供了一个真实且映射当代多元文化和情感生活的讨论新空间。第二季回归,究竟有哪些升级和优化,又坚守了怎样的创作理念,今天冷眼君就来说说这个节目。

增设环节,深化流程

实现多元个性表达的精准配对

应该说,《中国新相亲》在逻辑架构上对准了“中国式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将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之间的代际差异摆在了明面上,让父母和子女在沟通中共同做出选择。节目让代际相亲变得流行,第二季在延续原有创作思路的基础上,对部分流程和细节进行了创新和优化。

  • 增设“抢亲”环节,让选择变得更加合理

在环节设置上,原本在家长没有推出“爱情小船”的情况下,身处第二现场的嘉宾将不再参与此轮观察,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让嘉宾失去了选择机会。第二季新增的“抢亲”机制将服务于没有推车下来的另外两组家庭,他们将与另三组竞争嘉宾身处同一空间,全程参与相亲观察。

过程中如果钟情台上嘉宾则可以使用“抢亲”特权抢先告白,但是特权只有一回,一旦失利将抱憾离场,也不再参与本季剩余录制。在第三期节目中,来自北京的建筑策划师杨杭子处事风格干练且消费观理性,成熟的思想与谈吐得到了玻璃房内男嘉宾们的高度认可,未在竞争阵营的伍峰平选择爆灯“抢亲”,最后凭借真诚的表述把握住机会,收获了芳心。

应该说,“抢亲”机制的增设让嘉宾拥有了更公平的选择机会,过程中对是否拍下“抢亲”按钮的权衡与焦灼,也增加了悬念感和变数,引导嘉宾更主动地表现自己,让情节发展更具故事色彩

  • 人物群像更加立体,家庭出场方式得到包装与强化

冷眼君认为,在创作一档情感交友类节目时,需要把更多精力分配在录制之前,要在嘉宾的分析、选择和沟通上多下功夫。

应该说,《中国新相亲》中亮相的各组家庭其实是千万个中国式家庭的缩影,他们在节目中呈现的真实经历、情感需求以及价值观取向,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适性。第一季时节目组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各个家庭的区隔,通过不同的择偶标准、语言表述、互动方式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家庭群像。

第二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家庭出场方式的包装与强化。比如首期第三组家庭是以儿子的B-BOX与母亲的RAP合作出场,第四组家庭是以儿子的一段天津数来宝出场,补位第三组家庭是以儿子的土味情话出场等。

应该说,将自我介绍、择偶标准中编入更多展现舞台魅力的才艺展示,实现了家庭出场方式的包装与强化,人物群像更加立体,也增加了观众的记忆点,这些都与主创团队前期的深挖与汇总密不可分。

  • 对接新时代语境,相亲话题得到扩容和深化

随着80后甚至90后加入相亲大军,独生一代的时代属性便被反映到了相亲的新趋势中,于是在节目里,首先看到的就是嘉宾就职行业的变化

男女嘉宾中除了从事教师、工程师、会计等传统行业,也有正致力于互联网、文化传媒等新兴产业。比如第三期中的5号男嘉宾便是一位跑酷教练,女嘉宾朱婕则是一位电竞赛事解说。应该说,嘉宾选择容纳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以及不同审美喜好,从侧面展现了社会发展的多元性,成为观察时代变迁的重要视角。

其次看到的是在对接新时代语境下,社会话题的延展与探讨。相比于过去人们对物质条件或外表的探讨,当下的年轻人更讲求志趣相投,注重人品、修养和兴趣爱好的一致。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一代群体有着更多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判断,更强调人格的独立。

比如首期第一位女嘉宾胡晓培是一位退伍军人,曾经留学英国,脚步遍及十几个国家,是一个非常有自主意识和事业心的女生。面对男嘉宾提出的“全职太太”的要求,引发了对独立女性的话题讨论。

再比如第三期女嘉宾杨杭子接受“裸婚”理念,强调了与伴侣携手打拼未来的重要性。另一位女嘉宾朱婕则代表了“妈宝女”这一群体,引发现场家庭对两性关系中付出的讨论。

应该说,《中国新相亲2》对接新时代语境,广泛纳入社会多元生活样本的探讨,通过沉浸式的相亲环境实现了对社会话题的扩容与延展。节目真实且客观地表明了家庭层面、男女层面针对不同观点的不同立场,引发观众进一步展开讨论,完成了创作者的社会观照。

情感落点:

深度解锁中国式婚恋的代际沟通问题

梳理过往市场上的情感交友类节目,从最初进行的男女嘉宾独立选择到加入父母视角上演家庭团战;从演播室拍摄到户外协同旅行;从假想婚恋到近期流行的明星反向观察。可以说,无论规则模式怎样变换,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记录与表达当代人婚恋价值观的窗口,勾勒出中国社会的时代现状。

那么在此基础上还能有哪些创新性议题和情感表达?《中国新相亲》提出代际相亲概念,第二季继续深度解锁中国式婚恋中的代际沟通问题。节目延续了第一季中的三个分隔空间设置,即家庭团及相亲对象身处的第一现场,家庭团子女身处的玻璃屋,以及相亲嘉宾亲友团身处的第三现场。

应该说,分隔的空间让各家庭成员联系时只能通过电话热线的形式,父母往往要自行转述和润色子女的表达。尽管演播室里的父母有时会因不够了解孩子不能进行完美转述甚至会曲解意思,但这一方式其实为双方搭建了一条沟通纽带,也为子女提供了一个客观视角,让他们看到父母为自己的幸福所做的种种努力。

哪怕最初不能做到完美的代际沟通,但父母与孩子都会在过程中逐渐学会反思和理解,意识到观念的对立和交流的错位,引导家庭主体间实现良性沟通。如今,很多父母已变得愈发开明,懂得去相信和尊重子女的选择。

冷眼君认为,家庭是中国人绕不开的原生关系,子女和父母以及和伴侣父母的相处与融合都是情感关系中的重点与难点。《中国新相亲2》升级回归,继续深度解锁中国式婚恋中的代际沟通问题,给予父母和子女平等交流的话语权,让家庭成员通过换位思考实现各自成长。同时,节目对接新时代语境,为观众提供了映射当代多元文化和情感生活的讨论新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