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吐槽电影院(ID:tcdy007) 什么样的作品称得上「完美终章」? 《驯龙高手3》给出了一个示范。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烂番茄新鲜度开局为100%,目前仍维持92%的新鲜度,口碑惊人。 票房上,它以3天入账5552万美元的成绩拿下系列最佳开局,并成功打破今年北美院线首周末票房的纪录。 叫好又叫座的表现,令无数内陆影迷对《驯龙高手3》期待值爆表。 昨天影片终于在内陆上映,果然,同样票房口碑双丰收—— 豆瓣评分7.8,淘票票9.0分,猫眼高达9.2分。 无论评分人次还是分数,都是同期电影中最高的一部。 网友们的评论也写得格外走心。 许多文字都让我想起看电影时的心情,笑中带泪,不舍离别。 有粉丝直截了当的夸赞: 有人猛吃一把“龙粮”,走进了爱情的柠檬山:
我真的酸了… 很多人猝不及防地暴哭(包括我~): 泪水中,大家有许多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 就像电影里那个略伤感却充满美好希望的结尾,它不仅让小嗝嗝进一步成长,也教导观众勇敢打破对未知的恐惧。 作为看着《驯龙高手》系列“长大”的人,我对所有喜悦感伤都感同身受。 十年前,系列第一部首次登陆国内院线,就惊艳了万千观众。 豆瓣评分高达8.7,位居豆瓣电影Top250之列。 那张男孩与龙凝视彼此、小心触碰的剧照,也成为无数粉丝常年不变的桌面壁纸。 对许多观众来说,影片代表着爱与勇气。 而在我看来,《驯龙高手》能成为绝无仅有的动画系列,还在于它塑造了一个危机四伏却有趣温暖的世界,拥有着发人深省的世界观。 在别的动画作品里,英雄和反派通常泾渭分明,一眼就能分辨正义与邪恶。 人类往往代表耿直正义,所以才会诞生“勇者”;而龙则象征毁灭与灾难,经常被定义为“恶龙”,会遭到驱逐。 而在《驯龙高手》的世界里,龙乍看上去暴躁凶猛,其实秉性纯良忠诚;反倒是人类,有不屈不挠、骁勇善战的一面,也有性情偏激、难以沟通的一面。 维京人世代与龙为敌,以追捕飞龙为荣。 没人知道为什么,没人愿意探寻龙究竟是好是坏,只知道照着“传统”去做。 正是在这种尖锐的对立中,奇迹发生了。 传说中的loser小嗝嗝,遇到了一头受伤的飞龙。 他不惜破坏部落多年的屠龙传统,选择帮助它,甚至渐渐驯服了它。 一人一龙建立起跨越种族的情谊。 小嗝嗝还给龙起了个可爱的名字,“没牙仔”。 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世间的飞龙并非皆是邪恶,人类与龙族并无必要斗个你死我活。 是否可以创造一个人与龙和谐共存、彼此理解的世界? 人与龙的关系,又该是怎样呢? 这个问题贯穿《驯龙高手》系列始末,也为观众留下很多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如果说前两部中,小嗝嗝与没牙仔是从“驯服”到“战友”的关系,那么《驯龙高手3》的故事,则让我完全忘记“驯”这个字眼。 影片满溢的是陪伴的温情,是成长的勇气。 当年懦弱的小嗝嗝已经独当一面,成了聚落的酋长。 他率族人治理历代祖先的故乡「伯克岛」,过着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 而且,不只小嗝嗝一个人在成长,没牙仔的成长也十分显著。 它不再是一个被视为宠物的存在,而是一位值得信任、值得依赖的独立个体。 它与小嗝嗝的友谊,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 同时,族人和飞龙也化敌为友,和谐共处。 他们会前往世界各地,解救那些被人类捕获的飞龙。 影片呈现人与龙之间平等友爱的氛围,让龙从撒娇卖萌或者神秘凶狠的标签变成活生生的“人”,实属难能可贵。 伯克岛成了飞龙居住的乌托邦,然而隐藏的威胁却无处不在—— 一方面,岛屿外的人类依然对龙族充满敌意和恐惧;另一方面,伯克岛目标太大,岛上龙实在太多,早就被屠龙骑士们盯上了。 屠龙骑士中不乏冷酷专业、不择手段的家伙,很可能会带来巨大威胁。 如今岛内岛外都不安全了,若想保住成千上万条龙,只能去寻找一个“地图不曾标记”的避难所—— 隐密之境。 这个地方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据说在世界尽头之外,也是龙族起源之地。 只要找到隐密之境,伯克岛上的龙就能得到妥善安置。 忍不住插一句: 电影院里隐密之境一出现,全场观众爆发惊叹声。画面美哭了! 画面逼真且动感十足,有条件的话尽量选IMAX观看。 不过,隐密之境虽美,也意味着,回归的飞龙不会再返回人类世界。 相伴多年的小嗝嗝与没牙仔,终于也要互道离别了吗? 故事设定至此,世界观再次闪光—— 可以说,整个系列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接纳,在于探讨一个「粉碎偏见、撕掉标签」的主题。 而《驯龙高手3》将主题再度升华。 影片中,所有飞龙诞生于“隐密之境”,从源头来讲,它们并不属于我们的世界,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它们其实个性十足,掌握非常复杂的语言,也拥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 伯克岛的人们了解龙之后,知道它们并不可怕,可以和平共处。 而对岛外的人类来说,这些秉性却无关紧要;很多人拒绝和这种神秘生物进行沟通,只简单粗暴地把它们归为“异类”,归为“侵犯者”。 如此看来,电影里人类对待龙族的方式,不正是现实社会中大众看待边缘群体、特殊群体、异己者的态度的缩影吗? 肤色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还有因贫富差距、生活习惯不同、职业不同等催生的种种偏见。 就连在网上买个衣服,都会有给顾客贴标签的“潜规则”: 而这一切歧视和偏见背后,其实都藏着傲慢。 不愿意“屈尊”接触,也不愿意花时间了解,干脆轻易给别人贴上标签,打到对立面。 不觉得有任何不妥,因为“异类”本身就是罪。 这些偏见不仅会让冲突升级,更可怕的,它会传承下去。 电影中,人类视龙族为死敌,认为它们是邪恶的、毁灭性的。“恶龙必除”的观念就这样经祖祖辈辈传下来,在人心里扎了根。 幸好,幸好有小嗝嗝出现,打破人与龙之间的僵持。 可为什么是小嗝嗝? 原因并不复杂—— 因为,小嗝嗝自己也是族人眼中的“异类”。 他是维京族最勇猛的族长的儿子,却身体瘦弱,行动迟缓。 众人都认为他是废物,没有价值,甚至连他本人也如此认定。 因为切身体会过不被众人接纳、也无法自我认同的痛苦,善良的小嗝嗝才会尝试接纳被世人当成“恶龙”又受了伤的没牙仔。 他们同样弱小、无助,在这个充斥着飞龙和暴躁勇者的世界里,独木难支。 能够成为伙伴,或许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另一方面,向来崇尚武力和体能的族人,见证小嗝嗝驯龙的才华,与他运筹帷幄的能力后,也表现出心悦诚服的接纳。 即使后来小嗝嗝依然不够强壮,甚至还在大战中失去一条腿,族人也不再拿身体缺陷取笑他了。 伯克岛的族人其实也在成长,学习与自己不相似的人平等交流。 十年时光,从忐忑试探到彼此凝望 在多数情况下,沟通与接纳并非轻而易举,甚至要付出极大代价—— 小嗝嗝要和没牙仔成为伙伴,便意味着他很可能和族人、甚至和全人类为敌; 伯克岛收容全世界的飞龙,就有可能被世人当成“恶魔的巢穴”,族人会被当成邪魔歪道。 …… 但好在,电影始终怀揣一份善意。 它让每个愿意放下自傲、理解他人的角色,最终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告诉观众: 遵循内心正直的声音,去倾听世界上形形色色个体的心声吧。 他们并不可怕,说不定,可爱得要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