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月的星空又有哪些看点呢?一起来围观下!

 天文在线 2023-04-08 发布于云南

 最近木星、土星、金星会出现在日出前的东方,斜斜的排成一直线。如果加上细细的残月,就会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想要看就要起得早! 

2月3日的残月、土星、金星和木星。摄影李昫岱

3月份有两次行星伴月的机会,月初时有3月2日(农历廿六)的土星伴月及3月3日(农历廿七)的金星伴月。不过,都发生在清晨,也就是日出前的时候。所以要想看这2个天象得早起了。

3月2日的土星伴月,可以在清晨,也就是日出前的时候,朝向夜空的东南方向就可以看见。土星位于月亮的右上方。

3月3日的金星伴月,同样在清晨的时候,朝向东南夜空中就可以看见,它们之间相距约1.9度,月相约12%,地坪高度位置较低,月亮为超细月牙状,因此先找到金星,再去找月亮的身影。

3月底还有2次行星伴月的机会,3月27日(农历廿一)的木星伴月,3月29日(农历廿三)的土星伴月。另外3月31日,水星、金星、月亮、土星和木星在日出前的东方排成一直线,不过水星的高度相当低,要看见水星的挑战性很高。

3月31日,水星、金星、月亮、土星和木星在日出前的东方排成一直线。由虚拟天文馆制作。

3月27日的木星伴月,可在清晨朝向东南夜空看见,木星与月亮相距约2.4度,月相约62%,不过由于受到月亮的强光影响,木星会显得比较暗淡,雾霾空气质量不佳的地区,看起来比较吃力。

3月27日的木星伴月,由虚拟天文馆制作。

3月29日的土星伴月与3月2日的颇为相似,只不过土星位于月亮的左方不远处了。

相关行星的小知识

木星是太阳系从太阳向外的第五颗行星,并且是最大的行星。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已经知道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他们的神称这颗行星为朱庇特。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金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4.7地球日,它没有天然的卫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另外早晨出现在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称长庚。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太白为白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金星。

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位于第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同属气体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镇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来命名的。

水星,中国古称辰星;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辰星呈灰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为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但有着八大行星中最大的离心率,轨道周期是87.969 地球日。

祝观星愉快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