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采后保鲜的未来,是闭环冷链及食品可追溯性!

 昵称62560981 2019-03-05


我的工作就是将新鲜产品与保鲜技术相结合,实现最佳的质量管理,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缩小学术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洞悉未来保鲜的发展方向并将它们传播出去是非常有意义的!

                                  —— Jan Verschoor 何 洋 

“采后减损”是兴趣,亦是责任

“我喜欢科学,我想了解生物发展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何洋专家说,“我也喜欢新鲜的水果,与美味、色泽鲜艳的果蔬在一起工作真是太开心了,如果我们能想出一些方法来减少采后损失,提高美味可口的水果的数量,那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何洋专家(右)

“此外,在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我们有自己的产业园,我们可以和企业合作,帮助技术供应商开发新的存储系统或新技术,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何洋教授致力于采后保鲜技术的开发和落地实施

 倾囊相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十年前,何洋专家为了寻找合作伙伴来到中国,为企业提供采后气体可控本土化解决方案,并且第一次为中国企业进行采后保鲜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何洋专家在采后保鲜3.0课程上为学员培训

与中国合作伙伴接触的过程中,何洋教授了解到造成果蔬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对果蔬采后保鲜认识不到位,贮藏和运输管理技术匮乏,便积极参与瓦赫宁根培训院开设的采后保鲜课程

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讲授保鲜知识,为中国果蔬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家苹果公司曾根据何洋专家的讲解的采后保鲜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在苹果贮存阶段实现减损30%-40%

"handling",采后问题关键所在

在十几年的项目参与过程中,何洋专家认识到中国企业应加强采后水果的“handling”。

从水果的采收到进入消费者手中,“handling”处理的方式、方法极其重要。

水果在采收时非常脆弱的,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衰变或者冻结等问题将会为水果的流通带来为巨大影响。

采后处理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树种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苹果的采收,提前一周或延迟一周都可能造成在后期流通损失30%-50%

何洋专家表示在中国,只要合理运用采后保鲜知识,企业将提前获得几十年的利润

闭环冷链” 是挑战,也是发展

“中国发展的很快,市场在不断扩张,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何洋专家表示,”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发展是闭环冷链,这也是提升采后保鲜的最佳投资。”

在中国,采后领域的应用研究相对缺乏,加强对采后处理不当引起的利润损失认知尤其重要。我国目前冷链的流通率仅为15%-20%,而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可达95%

温度控制和闭环冷链在是保证生鲜产业链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还涉及可追溯性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种子到餐桌”的管理,不仅对食品安全很重要,而且可以用来提高质量。因此,闭环冷链和可追溯性是中国必须进一步发展的事情。

何洋专家多次参与中国采后保鲜管理技术的培训,表示中国是收获后知识增长最快、最大的新兴市场。也很享受他的工作对中国企业采后质量管理、文化和食品的巨大影响。

2019年4月26日-28日,何洋专家将再次来到中国,开启采后保鲜管理及技术4.0课程针对目前采后保鲜问题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和中国企业深入探讨,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