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锡永的连环画创作

 暮云深 2019-03-05

新中国成立伊始,因为社会经济、整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早年从事国画的画家有不少纷纷改行从事连环画的创作,这些画家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技法娴熟且造诣深厚,创作的作品画面精美,雅俗共赏,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有些人成功地从国画家转变为连环画家,刘锡永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刘锡永,1914年7月出生于山西太原,1917年随全家迁居北京。他自幼酷爱绘画,1931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得到徐燕孙、齐白石、邱石冥、吴镜汀等诸位绘画大师的悉心传授,加上其本人勤奋好学,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他时常去北京故宫等地临摹唐、宋、元、明、清等诸多名家作品,从中汲取精华,因此,打下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而尤其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上世纪40年代,刘锡永曾先后在京沪等地举办多次个人画展,观者如潮,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影响力。

1949年初,刘锡永迁居上海。上海解放后,刘锡永与许多国画家一样,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先后在建文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创作员,开始了近10年的连环画创作生涯,为读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刘锡永绘画功底扎实,技巧全面,擅长人物刻画,且能发挥自己在中国画方面的绘画技法之长。创作出版了大量古典题材精品,如《香罗带》、《鸳鸯冢》、《乱判葫芦案》、《瓦岗寨》、《无底洞》、《偷渡阴平》、《济公斗蟋蟀》等。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锡永善于调动主观能动性,在塑造人物、画面构图和景物表现方面,将工笔画和水墨写意画等传统国画技法都巧妙有机地糅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形式上不落俗套,内容表现上别具意趣,使读者一眼便可辨认出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造型准确,格调清新淡雅,人物处理多取法传统画艺,线描劲健,构图严谨;对于古装人物,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刘锡永画来都得心应手。

刘锡永给读者影响最深的作品当属《三国演义》。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策划大型历史连环画《三国演义》,刘锡永不但参与了人物的造型,而且担纲了其中4个分册的绘制任务:《虎牢关》、《长坂坡》、《赤壁大战》、《二士争功》。整个套书中,他创作的这几册堪称“重头戏”。《虎牢关》是整套书推出的第一种,其内容“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可谓家喻户晓。创作中,刘锡永十分注重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曹操奸诈却不失英雄本色,关羽勇武而攫戾执猛,吕布英俊且骁勇善战……人物的成功塑造给整部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战争场面的处理上也值得称道。刘锡永运用各种角度,或全景,或中景,或局部,场面恢弘而动感十足,人物众多却不雷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让读者印象深刻。同样值得称道的是,刘锡永为《三国演义》绘制的10余幅封面,因为有着国画的扎实功底,笔墨功夫娴熟,因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场面立体厚重,色彩铺染丰富雅致,线条简洁有力,豪放之中不失细腻,一改旧连环画的脂粉柔弱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广受读者赞誉,不失为整部《三国》的亮点。

1958年,为响应国家支援边远省市美术事业发展,刘锡永举家迁至广西南宁市,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工作,后调入广西艺术学院任美术系教师。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期间,他以深厚的绘画艺术底蕴、扎实的中国画传统功底和严肃认真负责的教学精神,为广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美术人材,桃李满天下。1973年7月18日,刘锡永因病逝世于南宁市,享年60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