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未寒露皮肉寒

 风舞三湘 2019-03-05

今年公曆10月8日(農曆八月二十六)22:42,地球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是白露的延續,標明北半球所處太陽直射的角度使氣溫更低一層。乙未寒露寒在皮肉不在骨。“濕寒入筋骨,燥寒凍皮肉。”乙未年五之氣的主客氣都是陽明燥金,二金同氣相求,雖然寒涼,但總體上在小雪之前,寒涼只凍皮肉不入筋骨。有兩情況除外:

一是臨水之地。寒涼會與水氣勾結,形成濕寒侵入筋骨。

二是無陽光之時。太陽未出或落山之後,下半年在泉之氣“太陽寒水”與“二金”同氣相求,易傷及筋骨。

寒入皮肉易散,一旦入骨難以驅除。須候時來年盛夏,明醫指點方可根治。


五之氣總論秋分時已講明,不再贅述。從時令養生角度講,乙未寒露晨練夜行當謹慎。中醫聖典《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逆之則傷腎”。儘管寒露距立冬還有一個月,但這階段主客氣同為“陽明燥金”,六年一次的寒涼,對一些年老體弱之人,已相當於冬天提前一個月。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古代早起為寅初(北京地區北京時間3時,京外計算時差),晚起為卯初(5時)。寅初為一日之首,卯初為一日二十四節氣之“驚蜇”。卯初不起,清陽之氣受阻化為酸腐濁氣,蝕肉、蝕腦、蝕體,故頭昏肉酸,加快衰病矣。“必待日光”是指年老體弱者太陽升起方可外出,否則身心抵禦不住寒邪,落下病根。

“去寒就溫,無泄皮膚。”所有養生之人冬日應去寒就溫。因為時空寒涼,人處於微塵地位,對抗毫無出路,只有保護自己才是智慧。“無泄皮膚”是指冬天不要出大汗。時空進入萬物閉藏的狀態,出大汗擾動陽氣,寒邪乘虛而入,失去春生之基,種下瘟病之苗。

“逆之傷腎。”違反上述原則,會傷腎,動搖了先天之根本。這些話本來應在立冬之時講,可是乙未年五之氣、六之氣是六年一次的寒冷,以寒露為界防範寒邪,是必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