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疮痈肿疥疮毒疮(溃疡病)()

 赵东华 2019-03-05
附子《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蔷薇根、果实(营实):苦、涩,凉。活血,通络,收敛。用于关节痛,面神经瘫痪,高血压症,偏瘫,烫伤。 花(蔷薇花):苦、涩,寒。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用于暑热胸闷,口渴,呕吐,不思饮食,口疮口糜。【藏药】色薇美多:花蕾或初开的鲜花用于龙病( 疮疥 ),赤巴病,肺病《中国藏药》。小儿头面生疮。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敷涂。药性论》:豆鼓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当归苦参丸,当归、苦参。辅料为蜂蜜、玉米朊。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本经荆芥: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党参《本经逢原》:"甘,平。" 《本草再新》:"甘,平,无毒。" 归脾;肺经。《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气分。" 治服寒潦竣剂,以致损伤脾胃,口舌生疮;党参(焙)、黄芪(炙)各二钱,茯苓一钱,甘草(生)五分,白芍七分。白水煎,温服。(《喉科紫珍集》参耆安胃散)..。治小儿口疮:党参一两,黄柏五钱。共为细末,吹撒患处。(《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人参,《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泽泻《别录》:咸,微。  《药性论》:味苦。  《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本草衍义补遗》:入足太阳、少阴经。《经验方》: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八月瓜,又名野香蕉。中药名称“预知子”。苦;凉。膀胱;心;肝经。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杀虫,解毒,利尿,止痛,疏肝益肾,健脾和胃。 治肝胃气痛、消化不良、心烦意乱、腹痛泻痢、膀胱疝气、腰痛、胁痛、月经痛等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八月瓜中的某些成分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能起到一定作用。 临床运用 治疗输尿管结石。治大风腹脏有虫,令人皮肤生疮,语声变,眉鬓落:预知子二两(捣末),雄黄二两(研细),乳香三两(研细)。上件药,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于银锅内以慢火煎至五升,入预知子并雄黄,慢火熬成膏,入瓷器中盛。 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一茶匙,后有虫如马尾随大便出。 (《圣惠方》乳香煎)。预知子(八月瓜又名八月炸):苦;凉,:膀胱;心;肝经。:为木通科植物五风藤、宽叶八月瓜和小花八月瓜的果实。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疝气痛;子宫脱垂;睾丸炎。治大风腹脏有虫,令人皮肤生疮,语声变,眉鬓落:预知子二两(捣末),雄黄二两(研细),乳香三两(研细)。上件药,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于银锅内以慢火煎至五升,入预知子并雄黄,慢火熬成膏,入瓷器中盛。 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一茶匙,后有虫如马尾随大便出。 (《圣惠方》乳香煎)。大黄,《本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别录》:"大寒,无毒。"《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㈠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㈠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圣惠方》)。
治小儿体热痱疮: 滑石末三两,白矾灰一两,枣叶四两。上药捣罗为末。先以温浆水流疮,后取药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疖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肛门生殖器部位的复发性疖可继发于厌氧菌感染。5%为无菌性,由异物反应所致,如囊肿破裂。青少年易发。易感因素包括长期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糖尿病、肥胖、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及免疫缺陷状态。 临床表现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皮损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可支持诊断。广泛的疖、痈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 治疗 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以下四种情况应系统用抗生素: 1.毛囊炎位于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内。 2.大的或复发性疖。 3.皮损周围有蜂窝织炎。 4.皮损局部治疗无反应。 应给予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等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痈疖是指痈疽、疖肿、疔疮、丹毒之类多种体表感染性疾病。由于这些病症的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或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火热之邪内侵,或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生,以致邪热壅聚,蕴蒸肌肤,气血凝滞,经络壅遏不通,形成了红、肿、热、痛的症状。 [1]  这类病症可以包括全身各部位的炎症,诸如毛囊炎、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腮腺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多发性深部脓肿、丹毒感染等疾病。对于这类病人,除了采用西药抗生素消炎,中药清热解毒方法外,也可选用杂粮外用方法。【松香的功效与作用】: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主痈疽恶疮;瘰疬;瘘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扭伤;妇女白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松香【性味归经】苦甘,温。①《本经》:"味苦,温。"②《别录》:"甘,无毒。"③《药性论》:"味甘,平。"④《本草正》:"味苦辛,温。"入肝、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1~3钱,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敷患处。《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珍珠贝壳效用:与珍珠略同。: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实践和认识,对珍珠的生成及其所含成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蚌壳内层成分基本与珍珠相同。其医疗效用相似,也已为许多研究人员及医药工作者所共认。因珍珠生产困难,价格昂贵,珍珠母货源充沛,价格低廉,为了降低药价,保障医药需要,应研究推广使用珍珠母以取代珍珠。珍珠药理作用:安神定惊。实验上还发现有下列作用。(1)中和胃酸。有效成分为碳酸钙。(2)抗组织胺作用,珍珠层的硫酸水解物能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肠管收缩;又可防止组织胺引起的豚鼠休克死亡。(3)抗过敏作用。可防止马血清引起的豚鼠过敏反应。(4)利尿。能引起实验家兔一时性尿量增加。性味:甘、咸、寒。功能:安神,定惊、清热、明目、生肌、解毒。主治:热病凉痫,烦渴不眠,咽喉肿痛,口疮,溃疡不收口,目赤翳障等症。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安神定惊。属神经衰弱引起的心悸、心慌者、配茯神、酸枣仁、五味子等;或以蜂蜜冲服珍珠层粉。由高热引起抽搐者,配犀角、羚羊角或水牛角等;如为痰热惊痫,则配天竺黄、琥珀、朱砂等。(2)治溃疡病。用珍珠层粉内服,对治疗反酸、胃疼有效。(3)外用治疗脓性伤口感染和疖疮,配冰片、赤石脂、龙骨等,方如珍珠散。实验发现珍珠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也有一定效果。处方举例:珍珠散(成药):用珍珠层粉、炉甘石、龙骨、赤石脂、轻粉等,研极细末,每3g加入冰片0.6g,外敷患处。:珍珠母:为珍珠贝或蚌类的贝壳,打碎后入药。味甘、咸、性寒。功用与珍珠大致相同,但安神定惊不及珍珠,而清肝火,治头眩耳鸣则较好。用量15~30g。入汤剂宜打碎先煎。白僵蚕药理作用:祛风热,止痉搐,其作用为:解热、抗惊厥,并有祛痰作用。功能:镇惊,祛风,化痰,散结。主治:中风抽搐,惊痫,头痛,风痰,瘰疬,咽喉肿痛症。临床应用(1)用于熄风止痉,配全蝎、蜈蚣等治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也可配钩藤、珍珠粉等,方如蚕珠定惊汤(小儿适用)。(2)用于清散风热,治头面部和口腔疾患而偏于热者,咽喉肿痛,尤其对喉痹(咽喉炎)、喉风(咽部化脓性感染),表现有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用本品清热消炎去肿而开音,又可在清咽利膈方剂基础上加僵蚕。(3)用于治疗癫痫,配天竺黄、半夏等化痰,方如僵蚕饮。(4)用于治疗乳房炎、流行性腮腺炎、疖疮痈肿、急慢性淋巴腺炎等,常与清热解毒药如连翘、板蓝根、黄苓等配用。处方举例僵蚕定惊汤:僵蚕3g,珍珠末0.9g(冲),钩藤4.5g,白芍4.5g,丹参4.5g,羌活2.1g,鸡血藤4.5g,熟枣仁3g,水煎服。僵蚕饮:僵蚕3g,天竺黄6g,桑寄生6g,半夏4.5g,菖蒲2.4g,钩藤4.5g,天南星2.4g,当归2.1g,水煎服。附:僵蛹本品为以蚕蛹为基物,经白僵菌发酵而制成,作为白僵蚕的代用品。僵蛹的主要成分为蚕蛹油(内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几丁质的降解物(与蛇蜕、蝉蜕所含者类似)。其药理作用主要是:(1)抗惊厥。能对抗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其作用于僵蚕相同;(2)抗肿瘤。对小白鼠肉瘤增生有抑制作用(但常使小白鼠体重下降);(3)祛痰;(4)降胆固醇,对高胆固醇血症有降胆固醇作用。临床主要用于:①治乙型脑炎,取其有解痉作用,以僵蛹粉配全蝎、蜈蚣、天麻(即止痉散),对高热抽搐患者,有降温止抽作用,效果与僵蚕基本相同。②治气管炎,能减轻咳嗽,使痰液变稀而易于咯出。副作用:偶有口干咽燥、恶心、食欲减退。养荣汤  4.2 组成 当归3钱,白芍1钱,川芎1钱,丹皮1钱,远志1钱,龙胆草1钱,夏枯草1钱,青皮8分,柴胡8分。  4.3 主治 梅疮,毒中肝经,先发便毒,嗣作筋痛,疮形如砂仁,甚则筋痿不起。川芎,《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苦瓜(癞葡萄《滇南本草》:"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生生编》:"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除热解烦。"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本种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清热解毒: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会使这些维生素在清炒的过程中大量丢失,而且清炒后油的含量比较高,人们食用后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凉败火的作用。常吃苦瓜能增强皮层活力,使皮肤变得细嫩健美。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赤目、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取鲜苦瓜捣烂外敷,可治疗痈肿、疖疮;夏天小儿易患痱子,将苦瓜切片试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愈;苦瓜煮水或作美食,可散热解暑。溃疡病canker由黑腐皮壳属 (Valsa)、葡萄座腔菌属 (Botryos-phaeria)、丛赤壳属(Nectria)等真菌和黄色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假单胞杆菌属.产生原因 身体内有湿毒,不及时清除就会长毒疮; 还有就是平时饮食非常重要!!!不要吃上火的食物如煎炸辛辣的东西,特别是牛肉及虾和炒花生和辣椒一定不能吃,花椒八角也不要吃,不然就会越来越严重的,而且疼死人.平时要是喜爱吃以上的食物,加上烟酒再加上吃很多的湿气大的水果如:桔子香蕉西瓜等,身体就会产生肝火呀胃火呀和湿气的,这些身体湿毒长期积累排不掉,就会长疮,而且老是反复。又分热毒疮和湿毒疮; 也与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很大关系。平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可以减少毒疮的发病几率。 危害 毒疮是化脓,使你的血管和肌肉组织和皮肤被腐蚀,变得很薄很易破坏,而毒疮迸裂是因为人一激动血压上涨,对血管和组织压力加大,超过了临界点,其实这种事发生的机率很低,一是你不激动的时候需要在临界点下,而激动超过临界点 治疗方法 清理毒疮周围,消毒干净再做下步的处理。 用针对性的中成药排出皮肤组织下面的毒水, 调理内分泌增加免疫力就可以痊愈。 可以服用一些促进新陈代谢的药物,或抗生素,来促进机体免疫力。 脸上毒疮编辑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一:遗传因素 天生的肤质一般是很难改变的。易生痘痘的油性皮肤,出油量原本就多,毛孔也比别人粗大,角质层也更厚重。在冬天,油性皮肤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但一到夏天,脸上就会不断地泛油光,甚至阻塞得一塌糊涂,脸上长出一堆痘痘!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二:内分泌失调 有些女性朋友虽然脸部护理做得挺好,脸上出油也不多,可脸上总是会长一些成片的细小痘痘,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引起的,很可能自己的内分泌失常导致痘痘的出现,此时就需要当心了。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三:代谢不畅 皮肤的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组织,28天为最外层角质的一个代谢周期。如果角质层没有正常代谢而变得厚重的话,皮脂腺就无法正常排出,这样脸上就容易长痘痘。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四:皮肤分泌过于旺盛 皮肤的皮脂腺全年都会分泌,而春夏季分泌特别旺盛,不同人的皮脂腺分泌能力不同,油性皮肤的人油脂分泌特别旺盛,正因为分泌过多,所以毛孔很柔容易堵塞从而脸上长痘痘。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五:药物刺激 有些药物本身含有刺激性的毒素,如果长期服用会使毒素积聚在皮肤组织内,促使痘痘的情况恶化,如:含溴化物、碘化物的药品等等。可能对痘痘的发生起到催化的作用,使脸上长痘痘的症状加重。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六: 睡眠不足 经常性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肌肤的新陈代谢紊乱,痘痘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在脸上长出来,这种痘痘大多出现在服上的额头部位,配上一张蜡黄脸,真的很难看!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七: 饮食刺激 经常吃油炸麻辣上火等食物,比如:麻辣火锅、串烧、瓜子、核桃、巧克力咖啡等,也会使痘痘在脸上安营扎寨,层出不穷。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之八:卫生坏习惯 有些人卫生习惯不是很好,经常将手和脸进行接触,把手上的细菌就这样无意间带到了脸上,从而促使脸上长痘痘。申词 “毒疮”除了在医学上的应用外,还常常被人们引申,即指“某个团体中的害群之马”。酸浆草《湖南药物志》:治发热咳嗽,心胃气痛,疮疡肿胀作痛,毒疮。治水毒疮(手脚发热):圆叶节节菜煎水洗。(《贵州草药》)。黄芩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纲目》:蝉蜕"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葎草性味:甘;苦;性寒。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滇南本草》荆芥: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菊花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痈疽毒疮。用何首乌不限量,在文武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开几次后,存酒,随时饮用;取药渣焙干,研为末,以酒煮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病愈后,药可常服。大枫子功能: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主治:麻风。外用治毒疮,疥癣,手背皱裂等症。药理作用:1、抗真菌。实验证明,大枫子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2、抗麻风菌。大枫子油治疗麻风,临床有一定疗效。服药前后对比,病理组织片可见细菌减少、菌体变形、破碎。临床应用:1、治疗麻风。可用大枫子煅末加轻粉,以麻油调制后外涂患处,同时可配合内服扫风丸(以大枫子为首味药),治疗瘤型和结核型麻风,根据短期观察,可使症状减轻,又可采用其制大枫子酸乙酯,作肌肉注射。2、治神经性皮炎。可用大枫子30g,白藓皮30g,五倍子15g,松香12g,鹤虱草12g,苦参黄柏苍术防风各9g,混合研末,作烟熏,并配合外用止痒药膏和内服溴剂、维生素等,有一定疗效。3、治疗手癣。可用大枫子油配以核桃仁,猪脂等制成药丸,外搓患部,有一定疗效。处方举例:扫风丸:大枫子1500g,苍术、白附子桂枝当归西秦艽白芷钩藤木瓜川芎肉桂菟丝子天麻礞石川牛膝首乌千年健知母栀子川乌草乌威灵仙钻地风各60g,苦参、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各120g,玉米荆芥各240g,白花蛇30g,共为末,水调为丸,成人初用0.6g,一日二次,三天后如无恶心、呕吐等反应,可每次加1.5g,至8天后,日服三次。:1、种子有毒。内服可致恶心呕吐、胸腹痛,严重者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性变。见《广西本草选编》。栀子花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另外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可吸硫0.0020.005千克。[3]  除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本草纲目》称其“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称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黄精蒸茄子配方:黄精15克茄子300克料酒10克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2克植物油35克制作:1.将黄精润透切片茄子洗净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段2.将茄子放入盘内加入盐鸡精、料酒、姜、葱、腌渍、30分钟除去姜、葱将茄子放蒸笼内黄精放茄子上面置武火大气蒸笼内蒸20分钟即成功效:补中益气止痛消肿适用于肠淋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等症治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去头尾,取中截,如手指长,剖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紧,以纸外裹之。贮藏:置干燥处,防蛀。三七叶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生草药性备要》三七叶:“治跌打,消瘀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地肤子(扫帚菜)疮毒。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分类草药性》:常春藤"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泡酒服。能洗疮毒。"《本草再新》茉莉花:“解清座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治痔疮: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普济方》)。黄芩痈肿疮毒。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疗瘘、坚齿、益气力、降血压、强心、防龋防辐射损伤、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雌黄成分:含三硫化二砷(含砷61%\硫39%)。功能:燥湿杀虫,解毒消肿。主治:外用治疥癣,痈肿,疮毒等。木姜子《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贵州民间药物》:健脾燥湿,助消化,外治疮毒。野葱能通阳活血,驱虫解毒,发汗解表;主治风寒感冒轻症、肿疮毒、痢疾脉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对感冒、风寒、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湿疹、疮毒、烫火伤:十大功劳鲜茎、叶、苦参各60g,煎水洗患处,或烧干为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成20g油膏外擦,或纱布上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天仙子苦辛,温,大毒,归心肝、胃经。解痉止痛,安心定痫,主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嗽不止,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喘息、胃痛、神经痛,用于剧烈咳嗽、百日咳、胃痉挛痛、三叉神经痛、呕吐、舞蹈病等,外用可治痔疾。木鳖子功能:消肿,追毒。主治:痈肿,瘰疬,疮毒,丹瘤,外用醋磨消肿毒。临床应用:1、治痈疮肿痛,炎症不消者。可用木鳖子适量,醋磨调敷,有消炎、退肿、止痛作用。2、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者。可用木鳖子配山豆根木香为末,吹咽喉,以消肿止痛,方如木鳖散。3、治牙痛。用木鳖子磨醋,以棉花湿敷,有止痛作用。4、治外痔、肛裂或肛周感染,局部有剧痛者。可用木鳖子3个,研细末,用水煎作热熏和浸洗,有止痛、消炎效果。处方举例:木鳖散:木鳖子g,山豆根6g,广木香6g,为末,吹咽喉部。中医认为西葫芦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对烦渴、水肿腹胀、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预防肝肾病变,有助于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蛤蒌调味品味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彝药】阿申和若:全株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喘咳,感冒,胃痛,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毒蛇或蜈蚣咬伤,外伤出血,烫伤,疮毒,乳腺炎《滇省志》。宽叶落地生根不死鸟是最常见的多浆植物。其叶片肥厚多汁,边缘长出整齐美观的不定芽,形似一群小蝴蝶,飞落于地,立即扎根繁育子孙后代,颇有奇趣。用于盆栽,是窗台绿化的好材料,点缀书房和客室也具雅趣。全草(落地生根):微酸、涩,凉。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丹毒,中耳炎,痄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全草(落地生根):微酸、涩,凉。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丹毒,中耳炎,痄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 [4]  【佤药】打不死,生根草:全株治疗腮腺炎,乳腺炎,痈肿疮疖,骨折《中佤药》。 【傣药】亮胡埃(西傣) :叶、根治痢疾,腹泻,腰扭痛,便血,烧烫伤《滇药录》。完胡埃,枉吠:全株治乳痈,中. 耳炎,关节痛,疔疮,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鲜根治腹泻,痢疾《滇省志》。完胡埃:全草治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志》。打不死,完胡埃:叶、根用于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录》。 【傈僳药】登麻喜:鲜叶、根治疗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怒江药》。盖没:功用同傣族《滇省志》。 【景颇药】Mi nye chi:治痈,疮,乳腺炎,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德宏药录》。 【德昂药】打不死:功用同傣族《滇省志》。南多: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白药】打不死,接骨草:全草或根治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大理资志》。【崩龙药】打不死:全草用于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德宏药志》。 【壮药】沾些(canhcen) :治疗烧烫,痈疮肿毒。 【基诺药】侧革拉剥夺:全草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烧伤,烫伤,骨折《基诺药》。飞机草疮疡肿毒。《滇南本草》:升麻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大草乌味辛;苦;性热;大毒取乌头用甘草、黑豆的煎汁及生姜汁浸泡至透心,捞出,蒸12小时后,取出,晒干。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手足厥冷;跌打损伤;疮毒。1、镇痛作用,黄草乌浸膏6.2-7.5mg/kg灌胃小鼠热板法实验有镇痛作用,对酒石酸锑钾腹腔注射的 致小 大草乌 大草乌 鼠扭体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政党家兔灌服黄草乌7.5mg/kg对心脏活动未见影响,5只家兔仅于药后2h现现T波稍低,但仍呈窦性心率。 3、毒性,滇乌碱毒性很大,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585mg/kg,大鼠、狗静脉注射的致死量分别为0.05mg/kg和0.03mg/kg。一枝黄花疏风清热,抗菌消炎。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风寒忌)清热解毒,消肿除痛。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咳血,急、慢性肾炎,小儿疳积,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疮疡肿毒,乳腺炎,积雪草黄天竹《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败酱草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地耳.清热降火:地耳性寒而滑,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内服外用,可辅助治疗烧伤、烫伤及疮疡肿毒。降脂明目:地耳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能降脂减肥,同时,对目赤、夜盲、脱肛等病症也有一定疗效。《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香茅草:清热解毒解暑,芳香健胃。治咽喉哑痛,中暑,胃脘饱闷,疮毒溃烂。了哥王苦、微辛,寒。有毒。治疗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小儿头疮:鲜了哥王茎叶,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栀子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夏桑菊颗粒夏枯草、野菊花、桑叶。辅料为蔗糖。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栀子"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舒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明目;解毒。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脚转筋;夜盲症;盗汗;风湿腰痛;腰肌劳损;水火烫伤;疮疡肿毒。蝼蛄也有记载将活虫埋入石灰中焙干备用。 蝼蛄有利尿、消肿、解毒功能。内服5克~10克,可消水肿,利尿治淋及治跌打损伤;可治疗脓肿疮毒等症。在进行动物试验过程中,发现本虫有小毒,但未见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茉莉花糖饮  【用料】:茉莉花5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将茉莉花、白砂糖加水1500毫升煎好,去渣饮用。  【功效】:此饮甘甜芬芳,具有疏肝理气,止痢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胸胁疼痛,下痢腹痛,疮疡肿毒病症。黄药子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治:甲状腺状,咳血、吐血、子宫出血、痈肿疮毒、虫蛇咬伤(内服、外敷均可)。临床应用:1、治甲状腺肿。以单味水煎,或酒煎服,或用其流浸膏;又可配夏枯草等,能改善临床症状。2、试用黄花子酒治疗肿瘤,尤其食管癌有一定作用。对治疗神经纤维瘤,横纹肌肉瘤有一定帮助,但动物实验尚未能证实有抗肿瘤作用。3、疮疡肿毒、蛇害、犬咬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使用注意:本品内服有时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故长期用药者,应注意观察肝功能变化。处方举例:黄药子酒:将黄药子300g,62度白酒1.5kg,置陶罐内封口,陶罐放入水锅内,慢火煮2小时,取出陶罐,稍冷却即放入冷水中,经七天七夜后取出,过滤去渣。即得黄药子酒。一日量50~100毫升,分少量多次服。注:本草文献记载的黄药子,不止一种。除上述品种外,陕西使用蓼科植物朱砂七的块根作黄药子。该省个别地区尚有以本品作红药子药用的,其块根外形似何首乌,常横切成片或块状,大小不一,外皮棕褐色,有突起支根痕或被火燎焦的支根。切面黄褐色,粗糙,纤维束散列,纵横交错。质坚硬。折断面显淀粉性。味微苦涩。效用:理气止痛、活血、止血。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牙痛:雪上一枝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云南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疡肿毒,毒虫及毒蛇咬伤,蜂叮:雪上一枝蒿25克,泡酒一斤,十天后外擦,禁内服。(《云南中草药选》)。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证。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止血、祛瘀血、清热解毒、镇静、镇痛、解痉等活性,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应用时应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黄芪苷,除观赏外还可入药,用于调经活血。凤仙花是著名中药。花入药,可活血消胀,治跌打损伤。花外搽可治鹅掌疯,又能除狐臭;种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瓜蒌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利气通便,其作用似为消炎、祛痰、通便。又药理实验证实:1、抗菌。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2、抗癌。动物实验对肉瘤和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不高。功能:通胸痹,消痈肿,润肺化痰。主治:痰热咳嗽,胸痹堵闷,消渴,大便燥结,痈肿疮毒。临床应用:1、用于清胸内热痰,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之咳嗽痰多、咳痰不爽之证,如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等,常配黄连半夏,加强清热去痰作用,方如小陷胸汤;热甚者再加配柴胡黄芩等,方如柴陷汤。2、用于治疗胸痹而属气滞血瘀引起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利气宽中作用,常配薤白、半夏等,方如栝蒌薤白半夏汤。3、用于治疗便秘,尤其适于热痰内阻、口干烦渴的便秘,取其有滑肠而兼清热的作用。常配火麻仁、桃仁、柏子仁等。栝蒌仁、火麻仁桃仁都有滑肠通便的作用,其区别是:火麻仁治肠燥气弱之便秘;桃仁治血瘀郁热之便秘,适于热象较甚者。一般燥热便秘不必用栝蒌仁。4、治热证痈疡。肺痈、乳痈、肠痈属热火者,均可用蒌仁清火,作为辅助药用。肺痈配鱼腥草桔梗等;乳痈配山甲银花等;肠痈配蒲公英丹皮等。处方举例:1、小陷胸汤(《伤寒论》):川连3g,半夏4.5g,栝蒌仁18g,水煎服。2、柴陷汤(《通俗伤寒论》):柴胡9g,黄芩6g,川连3g,法半夏4.5g,栝蒌仁15g,枳实4.5g,桔梗6g,生姜4.5g,水煎服。王不留行功效与作用:催乳、通经、消肿、止痛。功能:通经下乳,消肿。主治: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疮毒。临床应用:1、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畅:以王不留行15g,株猪蹄一只,或配炙山甲通草生黄芪路路通等水煎服,方入通乳汤。2、治睾丸炎:例如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可用王不留行、黄皮核川楝子配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等,方如板王消毒饮。3、治乳痛:用王不流行15g,配蒲公英30g、白芷6g,水煎服,适宜于乳痈初起,尚未化脓者。处方举例:1、通乳汤:王不留行15g、炙山甲9g、通草6g、生黄芪15g、路路通9g,水煎服。2、板王消毒饮:板蓝根12g、王不留行9g、川连9g、黄芩9g、四叶参9g、生地12g、丹皮9g、川楝子6g、黄皮核4g、海金沙9g、甘草3g,水煎服。芒硝大便燥结,谵语发狂,外用治痈肿疮毒,咽痛口疮,目赤肿痛。临床应用:1、用于实热便热,能润燥软坚,引起泻下,荡涤肠胃的实热积滞。常配伍大黄等药,例如当患者内热炽盛而且痞(上腹硬闷)、满(腹部胀满)、燥(粪燥且坚)、实(热积便秘)等表现时,须配大黄厚朴、枳实,方如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为强有力的泻下剂,作用比小承气汤强。实验证明,大承气汤能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蠕动,故能促进排便,且在家兔实验中,观察到大承气汤能明显地促进人工肠套叠的还纳。近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对急性肠梗阻(主要是动力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中,应用加味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炒莱菔子等),获得较好效果。但要注意辩证准确,确属热结,有腹痛剧烈,便秘、发热、尿赤、腹部拒按、脉沉数、舌苔黄燥等证候者才用。如患者内热和大便燥结均较轻时,用芒硝配大黄、甘草便可,方如调胃承气汤。玳瑁主要成分:含角蛋白及胶质等。药理作用:潜阳熄风,清热解毒,有镇静、清热作用。功能:潜阳熄风,清热解毒,定惊。主治:热病发狂,小儿惊风,痈肿疮毒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治热病所致神昏、谵语、惊厥、作用类似犀角、羚羊角,有凉血清热解毒作用,常配其它清热解毒和芳香开窍药同用,方如至宝丹。(2)用于治血虚眩晕、阴虚烦热、不眠,配龟板、牡蛎、生地、白芍等。(3)外用解痘毒和治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瘙痒难忍者尤宜用之,可用冷开水磨玳瑁局部外涂,有透热止痒作用,也可配清热药内服。处方举例:至宝丹:成药,见麝香项下。:海龟的鳞甲,灰黄白色,带黑色斑点,无云层纹,质软,甲薄,应注意区分。炮制:黄酒拌后蒸6~8小时。蜈蚣药理作用:熄风镇惊,其作用为:(1)抗惊厥。作用比全蝎强。(2)降压。临床观察初步发现10%蜈蚣酊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降压作用,但尚待进一步的试验和临床研究加以证实。功能:祛风镇痉,攻毒散结。主治:惊痫抽搐,破伤风,中风口?,瘰疬疮毒,蛇虫咬伤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破伤风和小儿急惊风,取其有较强的止痉作用,配全蝎作用更好,或用蜈蚣散亦可。(2)用于治疗面神经瘫痪(口眼歪斜),以蜈蚣2条,研末,用防风5g煎汤送服,或配全蝎、钩藤白附子、僵蚕,水煎服。(3)外用治疮疡、瘰疬、蛇虫咬伤,一般可用蜈蚣干燥粉末加入等量甘草末,调蜜蜡外涂。如为化脓性指头炎(俗称“蛇头缠指”)可用蜈蚣1条熏干,研末,用生鱼胆汁(或猪胆汁调匀敷涂,效果较好)。如为足趾坏疽和溃疡(俗称“臭田螺”)可用蜈蚣浸茶叶,涂患处。(1)一般认为蜈蚣入药宜带头足,去之则药力不全。(2)蜈蚣与全蝎比较:镇惊止搐之力,蜈蚣大于全蝎,一般抽搐可用全蝎,严重抽搐痉挛,用蜈蚣或蜈蚣全蝎同用;蜈蚣辛温,抽搐而不偏于风寒者较适合,全蝎辛平,抽搐而偏于热者较适用;又蜈蚣外用治肿毒之力较好,为全蝎所不及。(3)蜈蚣有毒,前人有谓“蜈蚣性猛悍,能令血液化燥”,因此,得效后即应停用。孕妇慎用。处方举例:蜈蚣散(即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蜈蚣6g,制南星7.5g,防风7.5g,鱼螵9g,共为细末,每服6g,黄酒调下(或温开水送服),一日二次。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雄黄功能:解毒杀虫、燥湿祛痰。主治:痈肿疮毒,疥癣,虫毒蛇伤,虫积腹痛,惊痫久疟等症。临床应用(1)治神经性皮炎。用雄黄、斑蝥等制成雄黄合剂,外搽患处,有一定效果。(2)治疮疡、疥癣。用雄黄、白矾各等份为末,水调或醋调外敷,有止痛除痒,消肿解毒作用。(3)治瘙痒。如属于寄生虫,如蛲虫所引起的肛门瘙痒,可用雄黄、铜绿等分为末,外撒肛门处,有止痒驱虫作用;如为一般皮肤瘙痒,可配百部苦参等,方如雄黄外洗方。(4)治蛇咬伤。蛇咬伤后可用雄黄、五灵脂为末作患部外敷。另用雄黄1.5g、五灵脂4.5g研末,用酒调服,或配合其他蛇咬伤药物治疗。用量:外用适量,内服0.15-0.3g,入丸散剂服,但不宜持续服。孕妇忌服。使用注意:硫化砷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故雄黄忌火煅。雄黄合剂:雄黄1.8g(研细末)斑蝥(不去头足)6g,鲜山楂30g,浸入95%酒精260毫升,放置七天后开始使用,局部外搽患处。木鳖子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木鳖子 木鳖子 ①《日华子本草》:醋摩消肿毒。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天然硫化汞矿石)。主要成分:含硫化汞和微量硒和锌。药理作用:安神、定惊、解毒、其原理为镇静、抗菌。炮制:用吸铁石吸净铁质,研磨成细粉。功能:镇静、安神、定惊、解毒。主治:心神不宁、惊痫癫狂、失眠多梦、痈肿疮毒、疥癣等症。临床应用:(1)用于镇静、安定、治惊痫、尤其小儿急慢惊风,常以朱砂配竺黄精、天南星、咸竹蜂等药,方如朱砂定惊方。对一般心虚而致心神不宁、时有惊悸、怔仲、遗精的患者(可见于神经衰弱),可用生猪心一个,剖开,加朱砂约0.9g于内,炖2小时候,猪心和朱砂一起服。又可配当归、生地、酸枣仁、茯神等。症稍重者,可在生脉散基础上加用朱茯神15~18g,对止惊悸和心动过速有较好效果。(2)用于清泻肺热。治风痰眩晕,取其微寒而能清热,尤适宜于肺热吐血,常配蛤粉同用。(3)用于解毒。治咽喉部肿痛发炎,以朱砂末配冰片末吹喉。又外用治毒蛇咬伤,可用朱砂调水局部涂敷。(1)本品一般不作煎剂,不宜用火炮制,以免释出汞引起中毒。2)茯神、灯芯草等药可用朱砂拌制(即朱茯神、朱灯芯草),以加强镇静安神作用。处方举例:朱砂定惊方:朱砂0.45g(冲),竺黄精6g,胆南星1.5g,咸竹蜂6g,炙甘草3g,水煎服。磨盘草疮痈肿毒。鲜养麦叶二两,每日一剂,水煎服,或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予患处,早晚更换,治疮毒,疖肿,丹毒,乳痈和无名肿毒。重楼治无名肿毒:重楼根适量,捣烂冲酒搽患处。重楼治无名肿毒:重楼根适量,捣烂冲酒搽患处。治无名肿毒,蜈蚣草小牛肋巴15g,铧头草15g,蒲公英15g,土茯苓9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湖南药物志》:蜈蚣草辟疫,消肿,退热。治腹痛,痢疾,蜈蚣咬伤,无名肿毒。《云南中草药》:刺五加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木蝴蝶功效与作用:润肺止咳、开音,其作用可能为镇咳、消炎。功能:润肺止咳,解郁平肝,收敛疮口。主治:肺热咳嗽、肝气肋痛、胃痛、疮溃不敛。临床应用:治干咳、声音嘶哑、咽痛喉痛痛,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气管炎而有上述症状者。单味用(以冰糖水或炖鸡蛋冲服)或配胖大海、蝉蜕等,方如木蝴蝶汤。又可治慢性咽炎、慢性喉炎,配金银花菊花沙参麦门冬等,煎水代茶,日中常服。处方举例:木蝴蝶汤:木蝴蝶2.4g、胖大海6g、蝉蜕3g、甘草6g,冰糖适量,水煎服。《本经》蝼蛄:"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日华子本草》蝼蛄:"治恶疮,水肿,头面肿。"热毒疮疡  热毒疮疡,因食膏粱浓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若肿骨作痛,气血凝滞也,用仙方活命饮。口渴便秘,热毒内蕴也,用四顺清凉饮,佐以如圣饼。肿硬色赤,热毒凝聚也,用活命饮,佐以隔蒜灸。肿 不消,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不成脓,或成脓不溃,气血虚也,用八珍汤。溃而肉赤不敛,脾血虚也,用四物、参、术。肉白而不敛,脾气弱也,用四君、芎、归。食少体倦而不敛,脾气虚也,用六君、当归、升麻。凡药对症,无有不愈,设或妄行攻毒,元气亏损,则变恶症而难治矣。大抵疮疡属腑者易治;元气无亏者不治自愈。属脏者难治,元气亏损者则变为恶症,误行克伐,元气亏损,尤难疗理,故切不可用峻厉之剂。观东垣、丹溪云∶但见肿痛,参之脉症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用驱逐败毒,不免有虚虚之祸矣。  一小儿患之,肿 ,敷服败毒之药,肿益甚,更作呕,视其寅关脉青赤,此肝经风热之毒,中气复伤而然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再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芷、桔梗而愈。  一女子十岁余,耳下连项赤肿,寒热头痛,恪敷铁箍散,此少阳胆经火症内作,非铁箍散所能愈,余用栀子清肝散而愈。  一小儿所患同前,右关脉数,按之则弦,作呕懒食,此肝木克脾土所致,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芍药而愈。  一小儿患之,余谓禀肝脾气滞,不信,用铁箍散、犀角丸,而呕吐少食,手足并冷,此脾胃复伤也,子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母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而消。  一小儿缺盆患之,内外敷服败毒之药,发热肿痛,按之则软,此脓内溃也,喜其右腮白,左腮黄,乃脾胃相生,其病易愈,遂针出脓,用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头面患之,服清胃之药,肿痛益甚,余谓毒瓦斯炽盛,而瘀血不散也,用仙方活命饮,二剂而愈。后因伤食,朝寒暮热,头面仍患之,服降火之剂,口舌赤肿,手足并冷,余谓胃气复伤而虚寒也,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头患疖甚多,寒热作痛,时季夏,乃形病俱实,先用人参败毒散加黄连、香薷一剂,其痛顿止;次用仙方活命饮末三服,大者出脓,小者自消。后食浓味复发,用清胃散、活命饮各一服而愈。  一小儿素食炙 ,不时患之,此膏粱积热所致,用清胃、泻黄二散将愈。又停食,服巴豆之药,口舌赤烂,头面生疮,此胃气复伤而内热也,用人参安胃散而愈。  一小儿不时患之,兼颊侧结核,此肝疳之症,先用龙胆泻肝汤二剂,以治肝火;又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消疳健脾而愈。  一小儿素有肝脾之症,患疖甚多,用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顿退,又用四味肥儿丸、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愈。其时同患此症,用犀角丸、化毒丹,伤其脾胃者,俱致不起。  一小儿头面患之,肿痛 作,属胃经热毒,先用仙方活命饮末,次用清胃散而痊。后口舌生疮,别搽末药,腹痛重坠,作呕不食,手足指冷,余谓脾胃虚寒,用异功散加升麻而痊。  一小儿十二岁,胸前患此,肿 作痛,外敷铁箍散,内服犀角丸,腹中寒痛,验之脓已成,先用五味异功散,再用托里消毒散,脓自出,却用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臂患毒,漫肿微痛,敷铁箍散,时欲呕吐,胸腹痞满,手足并冷,此脾气虚寒也,症属半阴半阳,铁箍散乃纯阳之药,非其所宜,遂敷冲和膏,服六君、干姜而消。盖小儿元气,易实易虚,用寒药敷贴,逼毒入脏,而不能救者多矣。  仙方活命饮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皂角刺(炒) 穿山甲(蛤粉同炒) 防风 没药 白芷 乳香 当归(各一钱)  贝母 天花粉 甘草节(各七分)  上每服五钱,酒煎服,婴儿每服一两,子母同服,为末酒调服亦可。毒在表者加麻黄散下毒,在内者加大黄下之,当临症制宜。此解毒回生起死之良剂。  托里消毒散 治胃经虚弱,或因克伐,致疮不能溃散,疮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自去,人参 黄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 甘草(炙) 连翘(各五分)  上作二剂,水煎徐徐服。  托里散 治疮疡。因气血虚,不能起发腐溃收敛,及恶寒发热,宜用此补托之。  人参(气虚倍用) 黄 (炒) 当归(血虚倍用) 白术(倍用) 茯苓 芍药(酒炒。各五分) 熟地黄(二钱上作二三剂,水煎服。  替针丸 治疮疽,脓已成不溃者。  陈坏米(一钱) 砂(五钱) 雄雀粪(四十九粒,直细者是也)  上为末,米粥丸,麦粒大。每用一粒,粘疮头上,以膏药贴之半晌,其脓自出。若疮头透而脓不出,或出而愈痛,或发热,血气虚也,用托里散。或作呕吐痰,食少体倦,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  五福化毒丹 治热毒蕴积,赤咽干,口舌生疮,或头面疮疖,谵语不宁。(方见胎毒疮疡)  按∶前方生血凉血,解毒寒中之剂,形病俱实者,殊有良验,但一二丸即止,不可过,多则反伤元气,变症不可胜言也。  天乌散  天南星 赤小豆 草乌 黄柏(各等分)  上为末,姜汁、米醋调贴患处。  四物汤 治发热烦躁,或日晡热。若因脾虚不能生血者,则用六君子汤之类,忌用前药。(方见  四君子汤 治肠胃虚热,唇口生疮,或疮不消、不溃、不敛,或食少作呕,大便不实。若因肝木乘脾土而致者,宜加软柴胡、炒黄芍药。(方见腹痈)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调,肢体消瘦,面色痿黄。即四君子汤加陈皮  八珍汤 治气血俱虚,成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或恶寒发热,或晡热作渴,饮食少思者。  (即用四君、四物二汤合用)  如圣饼 治气虚疮疡硬肿,不能消散。若大人发背等症,肉死不知痛加蟾酥。(方见流注)  四顺清凉饮  四君子汤(二方见腹痈)  加味归脾汤  小柴胡汤  栀子清肝散(三方见胁痈)  托里冲和汤(方见敷凉药)  五味异功散(方见败毒之药)  加味逍遥散(方见发热不止)  人参败毒散(方见发 )  四味肥儿丸(方见贴骨痈)  隔蒜灸法(方见流注)  清胃散(方见热毒口疮)  补中益气汤(方见肌肉不生)  胎毒瘰 者,乃禀肝胆二经郁火气滞所致。盖肝胆经行人身之侧。若因肝火动而受患,故发于肝胆二经部分,当审其因而药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虚内热者,当审其所因而调其母,不可用峻厉之药,恐伤元气也。  一小儿落草,颈间有 五枚,审其母素多怒,时常寒热,或乳间作痛,或胁肋微肿,悉属肝胆经症,先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寒热顿透;又用加味逍遥散,母服两月余,其儿亦愈。  一小儿因乳母肝经有热,耳前后患之,用加味逍遥散治其母,其儿自愈。  一小儿颈间耳下各结核,三岁,久服消毒之剂,患处益甚,元气益虚,诊乳母素郁怒,致肝脾血虚而有热,用加味归脾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母热渐退;却与儿日各数匙,两月余而愈。  一小儿自落草时,颈间患有四枚,至五岁,耳前后如贯珠,元气虚甚,寒热往来,饮乳不彻,此禀肝胆经气滞之症,用八珍、逍遥二散,与壮年妇人服之,儿饮其乳,半载之后,儿体渐充,其核渐消,又服地黄丸、逍遥散而全愈。  一小儿颈间结核,或发寒热,左颊青,额间赤,此禀肝心二经之症,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与母服,儿日服半蛤许,两月余,核渐消。后因母怒发热,儿病仍作,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漏芦,又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与母服两月余,母子俱安。  一小儿颈间前后各有一核,色如故,至周岁,母有怒气,各核变赤,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五分,十余剂将愈。后因母大怒,寒热往来,四肢 ,其子亦然,又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钩藤钩,母子并服而安。  一小儿生下,颈间瘰 三枚,将期敷药,延及耳前,余谓此禀肝胆二经所致,诊其母肝胆脉尚洪数,余谓母子一体,治其母,儿自愈。不信,另用必效散一服,吐泻并至,一夕而殁。  小柴胡汤  加味归脾汤(二方见胁痈)  加味逍遥散(方见发热不止)  六味地黄丸(方见作渴不止)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1.外邪引起的疮疡 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 2.内伤引起的疮疡 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 临床表现 无论哪一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疮疡,均能导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应。当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后,就会破坏这种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肿痛症状。如人体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形成热胜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导致脓肿的形成。在内脏的结块、疼痛、化脓,同样是由于脏腑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的结果。疮疡毒邪炽盛时,也可破坏人体防御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影响或侵人内脏,引起一系列的内在病理反应。轻则出现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则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甚或危及生命。 辨证施治 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 1.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 (1)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则,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 (2)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补托法。 (3)后期正气虚弱者,用补法恢复正气,使疮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则。具体施治时应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的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药。 2.疮疡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 (1)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2)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疗疮、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疗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3)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生肌散、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合。治疖疮,蜈蚣草小牛肋巴30g,野菊花15g,大蒜杆15g。煎水外洗。(《四川中药志》1982年)热毒疮疡  热毒者.因膏粱浓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宜宣风毒.凉心火.解胃热.如加味当归散、牛蒡子汤.涂以四黄散、一抹金.及用四时洗法.如结肿 痛.有表症者.解表消毒散.里症者.攻里消毒散.邪在经络者.托里荣卫汤.欲作脓者.托里消毒散.脓成不溃者.八珍汤.宜分始末.攻补随时.药之对症.无不愈也.  加味当归散.顺调气血.和解表里.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温热停积自利.烦躁不宁等症.  当归(酒洗) 赤芍(各二两) 川芎(五钱) 甘草(半生半熟) 大黄(半生半炮各一两) 麻黄(制五钱)  加黄连 升麻 葛根 丹毒.再加连翘 荆芥  每服三钱.姜、葱、灯心、水煎服.(丹毒不用葱)  牛蒡子汤 治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紫赤丹毒.咽喉肿痛.  牛蒡子(炒研三两) 防风(去芦一两)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去梗四两) 大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二钱) 丹毒.加麻仁(炒研)  每服三钱.水煎服.  四黄散 治小儿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流汁不干者.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滑石(各一两) 文蛤(去虫屑五钱)  上为末.清油调涂.  一抹金 治小儿遍身生疮.糜烂燥痛.流水不干者.多因风化虫结于皮肤.浸淫不已.治以杀虫药.是究其源也.  藜芦(洗净焙) 蛇床子(去土) 黄丹(水飞各一两) 硫黄 赤石脂 白矾(枯) 黄柏 五倍子(去虫各五钱) 轻粉(五两五钱)  各为末.研匀.加生猪脂.再杵如膏.涂抹患处.或清油调涂.  解表消毒散 治小儿疮毒.肿高 痛.便利调和.脉浮洪而有表症者.  黄 (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水浸炒下部盐水拌炒一钱五分) 升麻 葛根 赤芍 玄参 牛蒡子(炒研)麻黄(去节) 甘草(各五分) 连翘(一钱)  更看分野.加以引经.手少阴.加细辛三分.足少阴.加独活七分.手太阴.加桔梗、白芷各五分.  足太阴.加苍术七分.手厥阴.加柴胡七分.足厥阴.加柴胡、青皮各五分.手太阳.加 本五分.  足太阳.加羌活七分.手阳明.加白芷五分.足阳明.加升麻、葛根各七分.手足少阳经.俱加柴胡七分.  用水一钟.生姜二片.葱白一根.煎七分服.  攻里消毒散 治小儿疮疡.肿硬痛深.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里症者.  牛蒡子(炒研) 连翘 当归 白芍(各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芒硝(五分) 甘草(七分)栝蒌(连皮子锯切三钱)  用水一钟.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托里荣卫汤 治小儿疮毒.外无 肿.内亦便利调和.知邪在经也.  黄 (炒一钱) 红花(一钱) 苍术(米泔炒) 柴胡 连翘 羌活 防风 归身 甘草(炙)黄芩 人参(各一钱) 桂枝(七分)  用水一钟.酒半钟.煎八分服.  四时洗恶疮法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用苦参.冬亦苦参.随儿大小.量用三二两.煎汤洗之.散瘀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下的一个种。全草可入药,主治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肺热咳血,疮,疖,乳腺炎,脱肛,痔疮,肿瘤,外伤出血,烧烫伤,骨折。【彝药】全株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疮疡肿毒,黄水疮《滇省志》。全草:苦,寒。清热平肝,解毒。用于慢性肝炎,小便淋痛,口腔破溃,疮疡肿毒,黄水疮,骨折。青矾硫酸亚铁)性味 酸;涩;寒; 有毒。  归经 肺;肝;脾;大肠经。燥湿杀虫;补血消积;解毒敛疮。主治血虚萎黄;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喉痹[2] 口疮;烂弦风眼;疥癣瘙痒。皮肤病血毒丸,折叠化学成分 茜草、桃仁、荆芥穗(炭)、蛇蜕(酒炙)、赤芍、当归、白茅根、地肤子、苍耳子(炒)、地黄、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土茯苓、黄柏、皂角刺、桔梗、益母草、苦杏仁(去皮炒)、防风、赤茯苓、白芍、蝉蜕、牛蒡子(炒)、牡丹皮、白鲜皮、熟地黄、大黄(酒炒)、忍冬藤、紫草、土贝母、川芎(酒炙)、甘草、白芷、天葵子,紫荆皮、鸡血藤、浮萍、红花。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用于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目眩晕,大便燥结。食盐,味咸,性寒,【归经】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功效】涌吐;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病;脑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考证】出自《名医别录》。咳嗽消渴、水肿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量,最好用代盐(氯化钾)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以促进食欲。食盐过多会引起水肿  由于食盐过多,使钠在体内积累,而钠具有亲水性,所以引起水肿,并增加肾脏的负担。  3.食盐过多会引起感冒  高浓度的钠盐有强烈的渗透作用,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抗病能力。过量食盐,一是使唾液分泌减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应减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着床的机会。二是由于钠盐的渗透,上皮细胞防御功能被抑制,较大地丧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过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细胞侵入人体,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也常会发生。 食盐过量会引起心脏病。  4.食盐过多会危害心脏  《内经》有这样一段记载:"多食盐,则脉凝注而色变"。"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盐多伤心,咸味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例如湖南居民心脏病死亡率比全国高出四个百分点,这同倚重猪肉和食盐消费过多有密切的关系。  5.食盐过多会导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东北部的秋田、山形两县爱吃咸的地方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数占首位的秋田县曾发动一场减盐运动,结果死于胃癌的人减少二成以上。可见吃盐过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盐里并无致癌物质,但它容易破坏胃的粘膜,对致癌物质起帮助作用。此外,肾脏病和中风与食盐过量也有密切关系。  6.过量食盐可致白内障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如果食物中盐分含量过高,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白内障指眼晶状体变白,如果不加治疗就可能会导致失明。  悉尼大学的罗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发现,钠摄入量最高者比钠摄入量最低者患后囊下内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这是一种对视力损伤最大的白内障。他们的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出版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约3000名49岁至97岁成年人的眼睛进行了检查,并要求实验对象填写了一份关于饮食频率的问卷。160人患了后囊下内障,970人患了另两种与钠摄入无关的白内障中的一种。  因此,合理饮食食盐每天2-5克。平时吃菜不要吃得太咸,尤其是老年人与婴幼儿的食物不能过咸。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觉为标准准给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损害,诱发高血压和心肌衰弱。对老年人烹调中尽量用醋、荠末,胡椒等香辣调料来代替盐分,减少食盐的数量。天王补心丹,中医方剂名。为安神剂, 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组成: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 天王补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  天王补心丹  歌诀: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  歌诀: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本方重用生地,一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之效,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方中人参、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敛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以上皆为补心气,宁心安神而设。两相配伍,一补阴血不足之本,一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方中桔便,一般为载药上行。  临床应用  天王补心丹是常用中成药。其方剂来源于元朝的《世医得效方》一书。此方由生地、人参、元参、天冬、麦冬 、丹参、当归、党参 、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及桔梗共16味中药组成。1 .可用于治疗阳痿  阳痿又称“阴痿”,“阴器不用”,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用天王补心丹治疗阳痿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2丸(18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下。2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后停药。经临床观察 ,用药1-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6.6%。  2.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都是有皮肤瘙痒感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疾病。因皮肤瘙痒会使患者搔抓皮肤,使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苔藓化、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继发性皮肤损害。用天王补心丹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服药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经临床观察,连续服药10-15天后的总有效率可达96.4%。用天王补心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后停药。经临床观察用药1-4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100%。  3.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  用天王补心丹治疗顽固性咳嗽的服药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后病症即可好转或痊愈。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咳嗽。而阴寒内盛型咳嗽者应禁用。  4.可用于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  用天王补心丹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服药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后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5. 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用天王补心丹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服药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后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折叠编辑本段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复发性口腔炎、荨麻疹等属上述证候者。   新用法  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是一种常用的著名中成药,传统应用于心肾不足、阴血亏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等。近年来发现,天王补心丹经中医辨证后使用,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1.高血压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麦冬能提高机体耐氧能力,玄参的降压作用较为明显,丹参、当归亦有一定降压效能,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效。  2.冠心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补心丹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经用药15~20天后,心慌、气短、胸闷等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显著改善。实验证明,该方对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实验性心肌梗塞具有满意的对抗作用,不仅能防止由药物所致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和心肌损害,而且对缺血性心肌的生化代谢也有良好的影响。说明补心丹“补心气、养心血”的作用确有其特定的药理学依据。  3.阳痿内服天王补心丹,每次2丸,早、晚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1~3个疗程可获良效。  补脾益气  由于本药方中加有成分甘草,使其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属于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百合清脑静神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甘草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该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该品调和诸药。补血之最———当归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地锦草,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本草汇言》: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补中益气汤 7.1 处方 当归1钱,黄耆1钱,人参5分,白术8分,柴胡1钱,升麻1钱,干葛1钱,甘草5分。  7.2 制法 上锉。  7.3 功能主治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之补中益气汤主治痘疮结痴而误犯风寒,恶寒发热者。  7.4 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水煎服。  7.5 出处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防风通圣颗粒,【主要成份】 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绵羊乳《药性论》:"味甘,无毒。"治漆疮:羊乳汁涂之。(《千金方》)。夏桑菊颗粒(低糖浓缩),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退黄之最——茵陈  别名: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散瘀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下的一个种。全草可入药,主治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肺热咳血,疮,疖,乳腺炎,脱肛,痔疮,肿瘤,外伤出血,烧烫伤,骨折。云南用全草入药,曲靖地区内服治慢性肝炎、尿路感染、口腔炎,外敷疮疡肿毒,昭通地区用于骨折配方。生地清肺饮,组成 生地、麦冬、天冬、杏仁、川贝、米仁。主治 肺疳,鼻疮,口疮,咳血,音哑。《顾氏医径》卷五。木豆叶,性味:淡;平;有小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小儿水痘,痈肿疮毒。摘录《中华本草》。地锦草,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治漆疮:漆姑草。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敷。【苗药】赖兵密:全草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疳积,跌打内伤《湘蓝考》。Reib mlat doud(锐马兜),Jangx lul vongx dail(者老翁德),Roub cenk(茹成):全草治疗漆疮效果佳《苗医药》。清肺饮  , 组成 天花粉、西河柳、麻黄、桔梗、杏仁、瓜篓霜、百部、桑皮、黄芩。 主治 痘疹、麻子己退、余火未清,音哑,发疮。《痘疹会通》卷五。杀虫疗疮,用于虫疥疮症:虫疥湿癣 雄黄、蛇床子各30克,水银15克 前二味研细,入水银研至不见星珠,以猪油调和,早、晚以汤洗净后涂搽。虫菌阴痒 雄黄、羊蹄各30克 水煎熏洗,宜于滴虫性、念珠菌性及湿癣导致的外阴瘙痒。毛豆【性味】:昧甘,性平,无毒。入脾、大肠经【功效主治】:能驱除邪气,止痛,消水肿。能除胃热,通瘀血,解药物之毒。吃多了会滑脾。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铁浆,味甘、涩,性平。归心、肝、肺经。具有镇心定痫,解毒敛疮之功效。镇心定痫,癫痫狂乱,疔疮肿毒,漆疮,脱肛。1、 治癫痈,铁浆服之。(《古今医统》) 2、 治一切疔肿,铁浆,每饮一升。(《千金要方》) 3、 治发背,饮铁浆二升,取利。(《千金要方》) 4、 治冻疮,铁浆洗之,随手瘥、频为之。(《外台》引《救急方》)1、治发背,饮铁浆二升,取利。 2、治癫痈,铁浆服之。 3、 治冻疮,铁浆洗之,随手瘥、频为之。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忍冬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药名】:双花。别名:老翁须、金钗股、金银花藤、过冬藤。  药用部位:茎枝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园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归经:寒;甘、微苦;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或用鲜品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本草正》:双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本草备要》:养血止渴。治疥癣金黄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用于疮毒红肿疼痛、痈疽发背,丹毒乳痈及无名肿毒等。方:天花粉500克 姜黄250克 白芷250克 苍术100克 南星100克 甘草100克 大黄250克 黄柏250克 厚朴100克 陈皮100克 小磨麻油2500毫升 黄丹750-1050克  熬制:以上中药用麻油侵泡48小时,文火先炸前六位中药,后炸后四位炸制表面深褐色为佳,取出中药过滤药渣,剩下的麻油放入黄丹成膏状物。 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有特效 3天换一次药。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忍冬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药名】:双花。别名:老翁须、金钗股、金银花藤、过冬藤。  药用部位:茎枝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园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归经:寒;甘、微苦;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或用鲜品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本经逢原》:双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痘疮倒陷不起,用此根长流水煎浴,以痘光壮为效,此即水杨汤变法。《生草药性备要》: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漆疮又称生漆皮炎,因接触漆树、漆液、漆器,或仅嗅及漆气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面、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肿胀明显,潮红瘙痒,刺痛,或有水疱、糜烂,有自愈倾向。严重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病因 漆主要成分是漆酚,纯漆酚0.001mg即可使患者发生皮炎。漆性皮炎属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此外,漆既具有高度致敏性,同时也具有一定刺激性。 临床表现 接触后一般数小时至1天,长者可达2周,呈急性发病。发病部位多在露出部位,以颜面、颈部、腕关节周围、手背、指背为多,以后迅速蔓延,可扩展至外阴部(阴茎、阴囊)、胸、腹、腰、四肢(多见于小腿)等部位,背部及手掌发病者少。局部表现可分为皮炎型和荨麻疹型。 诊断 有明确接触油漆类物品的病史,暴露部位发生的急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等临床改变,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应注意和急性湿疹、急性荨麻疹进行区别,后者缺乏明确的接触史及既往发病史,本病停止接触即不再发病,而后者往往反复发作,原因难以追寻。 并发症 可伴有头痛、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心悸等全身症状。 治疗 首先应停止接触,及时脱离致病的环境。治疗原则为抗过敏、消炎、对症处理等。可参照接触性皮炎处理。 预后 本病发病急剧,经过短促。停止接触后若经适当处理,可于数天至1~2周内治愈。但如不能完全脱离接触或因衣领、衣袖、衬裤摩擦刺激,则经过可迁延甚或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皮肤浸润肥厚,经久不愈。 预防 1.加强对漆性皮炎防治的宣传教育,消除对漆性皮炎的恐惧思想。 2.避免直接接触漆液、漆树、漆木和新漆而未干的漆器。 3.保持作业环境整洁,车间应通风良好,避免漆液污染。 4.工作时应穿戴防护衣服、手套,并勤换洗,酌情涂防护药膏,工作完毕后可用肥皂水(勿用碱性过重的肥皂)或甘草桑叶水洗手(甘草、冬桑叶各30g,加水3000ml,水煎)。如皮肤沾染漆液,可用95%酒精或0.5%~10%碳酸钾液或用苛性钾10ml、酒精300ml、甘油100ml、水60ml配成溶液清拭,然后用肥皂、清水洗净,可防止或减轻皮炎发生。此外,应用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漆器表面或在大漆中直接加入0.6%高锰酸钾,可降低漆的过敏性。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地锦草,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锭、紫金丹、太乙玉枢丹、太乙丹、玉枢丹、神仙追毒丸、神仙万病解毒丸、神仙解毒万病丸、万病解毒丸、万病解毒丹、解毒万病丹[6]。  5.2 组成 山慈菇(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二两,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一两半,麝香三钱(《外科正宗》方加朱砂、雄黄各三钱,其他方书多遵该二方,但有的组成药物与剂量略有出入)。功效与主治 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6]:  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死牛马等毒,用凉水磨服一钱;  痈疽发背,疔毒杨梅疮等,用凉水或酒磨涂患处;  阴阳二毒,伤寒瘟疫,喉痹喉风,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  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化下;  泄泻痢疾,霍乱绞肠,用薄荷汤下;  中风癫痫,筋挛骨痛,温酒送下;  自缢溺水,心头尚温者,冷水磨灌;  传尸痨瘵,凉水化服;  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  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  小儿惊风疳痢,薄荷煎汤送下;  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穴上;  诸腹鼓胀,麦芽煎汤送下;  风虫牙痛,酒磨涂患处,亦吞服少许;  打仆伤损,松节煎酒送下;  烫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用冰水磨涂患处,并内服。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别名:老翁须、金钗股、金银花藤、过冬藤。  药用部位:茎枝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园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归经:寒;甘、微苦;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或用鲜品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地龙药理作用:清热、镇惊、定喘,其原理为:(1)解热。有效成分为蚯蚓解热硷。对实验性发热有解热作用,程度比安替比林稍温和。(2)扩张支气管。通过抗组织胺作用而扩张支气管,有助于定喘。(3)降压。地龙酊、配地龙B1(为其有效成分)有降血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其原理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关。此外,蚯蚓素在动物实验中有溶血作用。广地龙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其紧张度引起痉挛性收缩;又对小肠大肠有刺激作用。临床观察还有利尿和活络作用。功能:清热、镇痉、利尿、解毒。主治:热病惊狂,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小便不同;外用涂丹毒漆疮等。临床应用(1)用于治支气管哮喘,取其有扩张支气管作用。有报道,用下方治哮喘,取得一定效果。即:广地龙15g,海螵蛸9g,天竺黄9g,研末,每服1.5g,一天三次,可配其他汤药冲服。小儿之痉咳,痰鸣声嘶(相当于痉挛性支气管炎),也可用地龙,扩张支气管而缓解痉咳。(2)用于治高血压病,取其有降压作用。对脉弦、血压持续增高者,可降压和改善症状。常配毛东青、丹参、磁石等。(3)用于治高热烦躁而有抽搐者,取其有清热解痉作用。其药力虽较蜈蚣、全蝎等为弱,但对症状不甚严重者,仍有一定作用。常配其他清热药同服,方如地龙汤。(4)用于活络,治中风和跌打损伤后筋络活动不便。治中风患者,适宜于有烦躁、手足活动障碍、大小便不通畅者,可用地龙,配鸡血藤、菖蒲、络石藤、丹参、磁石、羌活等。中风后遗症,表现肢体瘫痪者可用地龙与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配伍。治跌打损伤患者,如有积淤疼痛,尤其急性腰背损伤疼痛和腰腿疼常配归尾、桃仁、苏木、肉桂等,方如地龙散。此外,有人用地龙治慢性肾炎而小编不畅者,配通草、菖蒲、牛膝、早莲草、淫羊霍,菟丝子、炙甘草等。:(1)地龙经酒洗后,药效有所增强;但镇惊之力仍不及全蝎、蜈蚣;(2)脉虚而便溏者慎用。处方举例地龙汤:地龙干9g、全蝎3g、银花12g、连翘9g、钩藤9g,水煎服。地龙散(《证治准绳》):地龙、肉桂、苏木各2.7g,麻黄2.1g,黄柏、归尾、甘草各4.5g,桃仁9个,水煎服。牛尾蒿性味:味苦;微辛;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主急性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鼻衄;血风疮;晓虫病。药理作用:牛尾蒿挥发油中的含氧化合物祛痰平喘作用显著,其中的D-匙叶枝油烯醇尤为有效。该化合物可增加小鼠酚红排出量(祛痰试验),祛痰强度是对照组的201%,还可以对抗组胺、乙酰胆碱的作用。牛尾蒿煎剂试治支气管炎、喉部粘膜发炎、轻度肺泡气肿等咳喘病畜,总有效率达98.3%。 D-匙叶按油烯醇的小鼠半数致死值为1.26±0.556g/kg,可见该化合物不但平喘祛痰作用好,而且毒性小。医王汤 (补中益气汤) 5.2 处方 黄芪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各三分[7]。  黄耆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当归身(酒洗)3分,白术3分。 补中益气汤的药理作用 ①治疗子宫脱垂的药理学研究《天津医药杂志》(1960;1:4):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实验中还可以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作用减小,且不持久。②对实验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7;3:20):本方对荷瘤小鼠的作用,提示能改善瘤机体的蛋白质代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  5.5 功能主治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补中益气汤功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5.6 临床运用 医王汤(《伤寒论今释》卷七引《方函口诀》)。①《小儿痘疹》有生姜、大枣。②本方改为丸剂,名“补中益气丸”(见《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本方改为片剂,名“补中益气片”(见《天津市中成药规范》)。  手扪之肌表热,服补中益气汤1-2服后,若再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5分或1钱;如精神短少,加人参5分,五味子20个;头痛,加蔓荆子3分,痛甚,加川芎5分;顶痛脑痛,加藁本5分,细辛3分;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5分,生姜3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1钱,防风、藁本各7分,甘草5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3分,消其肿,人参5分,黄耆7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1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3分,桔梗7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5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25个,麦门冬(去心)5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5分,秋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5分;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3分,陈皮5分;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5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5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5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1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仁各3分,厚朴7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1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1钱;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枳实3分;脉缓有痰而病,加半夏、黄连各1钱;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5分,柴胡7分,甘草3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5分,甘草3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5分;如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黄芩、甘草各5分,芍药1钱,以治时热;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3分,甚则5分,甘草3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5分,如不已,乃大寒,加肉桂5分,如卧而多惊,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宜太阳经所加之药,更添柴胡5分,如淋,加泽泻5分;大便秘涩,加当归1钱,大黄(酒洗,煨)5分或1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1口,调玄明粉5分或1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5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5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白术、茯苓、五味子各5分。  5.7 注意 下元虚者禁用。  5.8 各家论述 1.《内外伤辨》: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耆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耆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伤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白术若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耆、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辛甘为用。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肺者气之本,黄耆补肺固表为君;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浊阴降,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先建其中。  3.《医门法律》:东垣所论饮食劳倦,内伤元气,则胃脘之阳不能升举,并心肺之气,陷入于中焦,而用补中益气治之。方中佐以柴胡、升麻二味,一从左旋,一从右旋,旋转于胃之左右,升举其上焦所陷之气,非自腹中而升举之也。其清气下入腹中,久为飧泄,并可多用升、柴,从腹中而升举之矣。若阳气未必陷下,反升举其阴气,干犯阳位,为变岂小哉。更有阴气素惯上干清阳,而胸中之肉隆耸为(月真),胸间之气漫散为胀者,而误施此法,天翻地覆,九道皆塞,有濒于死而坐困耳。  5.9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1.风症: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属脾肺气虚,反服祛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风症。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阴火乘其土位。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2.某患头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风清火之剂。诊其脉浮虚不鼓,语言懒怯,肢体恶寒。此劳倦伤中,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汗之反虚其表,清之益伤其中,其恶寒乃气虚,不能上荣而外固也,况脉象浮虚,体倦语怯,尤为中气弱之验,与补中益气汤,一剂和,二剂已。  3.内伤发热:庚子六月,吕用晦病热证。察其神气,内伤证也。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半夜,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发热,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逼,故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敦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投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遂取药立煎饮之,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枚,觉胸膈通泰,是晚热退进粥,连服数剂而愈。  4.崩漏:归大化之内,患崩漏,昏愦,发热不寐,或谓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止血亦不效。立斋诊之曰:此脾虚气弱,无以统摄血,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不数剂而效。  5.癃闭:某女,28岁,产后尿团五天,面色苍白,少气懒言,汗出多,倦怠乏力,嗜睡,尿意急迫而不得出,少腹坠胀,恶露淡红,脉沉弱缓,舌质淡红,齿印。此为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以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木通,五剂愈。  6.髂窝脓肿:某男,21岁,右髂窝脓肿,切排后半月,疮口不敛,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少寐纳差,舌淡脉细,疮口肉色灰暗,脓液清稀,为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投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赤芍、川芎,十剂愈。  5.10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梅氏验方新编》卷六方之补中益气汤 15.1 组成 黄耆2两,人参1钱,炙草8分,半夏1两,炒白芍5钱,独活5钱,防风5钱,炒白术3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连翘2钱,羌活1钱半。  15.2 主治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方之补中益气汤主治损伤后气虚感邪,脓出不止,疮口白肉突出者。  15.3 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15.4 出处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丹参治疗疮疖痛肿。虎尾草治疗痈疮肿毒。山莴苣治疗疮疖肿毒。马齿苋治疗痈疖肿毒。藤壶科主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开宝本草》:木鳖子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妇人乳痈,肛门肿痛。治疔疮肿毒:白及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贴之。(《袖珍方》)。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铅丹处方:纯铅250kg,白矾5kg,土火硝(硝酸钠)15kg,玄明粉5kg。药理作用:拔毒生肌。功能:内服镇惊坠痰;外用拔毒生肌。主治:惊痫癫狂,疟疾,吐血,反胃,金疮出血,肿毒溃疡。治黄水方(《本草纲目》):铅丹、轻粉、松香、石矾以香油熬膏外敷。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科,能与植物油化合,成为制膏药的基础剂,以解毒收敛见长,常制成药膏,治疗疮疡等,方如治黄水方。但不可久用。槟榔,《别录》:"味辛,温,无毒。"  《纲目》:"苦辛,温,涩,无毒。"《本草汇言》:"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经。"  《本草新编》:"入脾、胃,大肠、肺四经。"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治口吻生白疮: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圣惠方》)。治聤耳出脓:槟榔研末吹之。(《鲍氏小儿方》)。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槟榔,为末,醋调涂。(《续本事方》)。治金疮: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经验方》)。刘寄奴,《唐本草》:"味苦,温。"  《日华子本草》:"无毒。"《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功能主治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枳实,《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雷公:酸,无毒。李当之:大寒。"  ③《别录》:"酸,微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治小儿头疮:枳实烧灰,猪脂调涂。(《圣惠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疗疮疖肿。"山楂,《唐本草》:"味酸,冷,无毒。"  《日用本草》:"味甘酸,无毒。"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  《纲目》:"酸甘,微温。"《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药品化义》:"入脾、肝二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陶弘景:"煮汁洗漆疮。"《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夏枯草,①《本经》:"味苦辛,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辛。"①《滇南本草》:"入肝。"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经。"《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橘核,《纲目》:"苦,平,无毒。《品汇精要》:"行手大阴、足大阴经。"  《纲目》:"入足厥阴。"  《本草经疏》:"入肾、膀胱。"  治四种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一两,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钱(醋煮),旋入。(《济生方》橘核丸)。白芷,《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④《药物图考》:"有小毒,臭香,味辛。"①《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莱菔(萝卜)《唐本草》:"味辛甘,温,无毒。" 《本草经巯》:"生者味辛,性冷;熟者味甘,温平。《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纲目》:"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  《本草经巯》:"手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治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濒湖集简方》)。当归,《别录》:"辛,大温,无毒。"  《本草述》:"味苦,温,无毒。"《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野菊花,①《本草汇言》:"味苦辛,气凉,有小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甘苦,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肺、肝。"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泡疮。《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泡湿疮。"治头癣、湿疹、天抱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药》)。连翘,《本经》:"味苦,平。"  《别录》:"无毒。"《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苦。" 《纲目》:"微苦辛。"《汤液本草》:"手足少阳、阳明经。"  《纲目》:"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故为疮家的要药。大黄,《本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别录》:"大寒,无毒。"《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铃茵陈即玄参科草本植物阴行草之全草,《滇南本草》:"性寒,微苦。"  ②《贵州植药调查》:"辛苦,凉。" 《东北药植志》:"破血下胀,下血止痛,产后余疾,止金疮血,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下泻,小儿尿血。"苏叶《千金·食治》:"味辛,微温,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微辛甘。"《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治攧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治脚趾缝烂疮,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细茶研末调烂敷之。(《摄生众妙方》)。桔梗,《本经》:"辛,微温。" 《别录》:"苦,有小毒。" 《药性论》:"苦,平,无毒。"入肺、胃经。 《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太阴。" 《品汇精要》:"行足太阴经。" 《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当归,《别录》:"辛,大温,无毒。"  《本草述》:"味苦,温,无毒。"《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治诸疮肿,已破未破,焮肿甚:当归、黄耆、栝蒌,木香、黄连各等分,为粗末,煎一两。(《素问病机保命集》当归散)。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当归半两,甘草一两,山栀子十二枚,木鳖子一枚(去皮)。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奇效良方》当归散)。桑叶,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连翘,《本经》:"味苦,平。"  《别录》:"无毒。"《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凉,味苦。" 《纲目》:"微苦辛。"《汤液本草》:"手足少阳、阳明经。"  《纲目》:"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 《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大黄,《本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别录》:"大寒,无毒。"《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救急方》)。脓胞疮:大黄、黄连各3钱,黄柏1钱,煅石膏2钱,共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刘寄奴,《唐本草》:"味苦,温。"  《日华子本草》:"无毒。"《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本草新编》:"入心、脾、膀胱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敛金疮口,止疼痛:刘寄奴一味为末,掺金疮口,裹。(《本事方》刘寄奴散)。治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圣惠方》)。附子《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薄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医林纂要》:"辛,寒。"《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附子《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透骨草,【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肺、肝二经。配白鲜皮,白鲜皮苦能燥湿,泻火解毒,两药合用,治疗湿疹热疮。燥皮肤之湿,解肌蕴之毒,其效显著。薄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医林纂要》:"辛,寒。"《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医说》)。槟榔,《别录》:"味辛,温,无毒。"  《纲目》:"苦辛,温,涩,无毒。"《本草汇言》:"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经。"  《本草新编》:"入脾、胃,大肠、肺四经。"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药性解》: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茵陈:又名茵陈蒿,《别录》:"微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透骨草,【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肺、肝二经。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该品、制川乌、制草乌、伸筋草。水煎服。 3.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透骨草、蛇床子、自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鹿衔草(鹿含草),性味:甘苦,温。  归经:入肺经、胃经、肝经、肾经。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肺虚咳嗽,劳伤出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蛇咬伤。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或研末敷患处。茶叶,①《千金·食治》:"味苦咸酸,冷,无毒。"  ②《唐本草》:"味甘苦,微寒,无毒。"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肾五经。"  ③《本草求真》:"入胃、肾。" 《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药性解》: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透骨草,【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透骨草  1.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入肝经,故能祛风除湿,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若因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选用该品,祛风散寒胜湿,病邪去,则诸症自愈。  2.舒筋活络,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邪,经气失宣,症见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可选用透骨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之。如《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选用该品,治筋骨拘挛。  3.活血止痛,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对于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均可选用该品治之,取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之功,血气通则不痛。  4.解毒化疹,灵秘丹药笺》曰:"疗热毒。"《杨诚经验方》选用该品,治肿毒初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则用该品,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故可思透骨草治疗疮癣肿毒,阴囊湿疹,一般多煎水外洗。因本药外洗还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  鉴别应用:  ①透骨草与桑枝;两药均有祛风除湿之功效。但透骨草辛温,能通达四肢阳气,偏用于风寒痹痛。桑枝苦平,能利四肢关节,祛风气,偏用于风邪化热的四肢关节痹痛及中风半身不遂。  ②该品与松节两药均有祛风湿、活经络之功效,但透骨草偏用于筋骨拘挛的风湿痹痛。松节偏用于关节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的寒湿痹痛。用法用量 内服:9-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孕妇忌服。(《中药志》)。川芎,《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薄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医林纂要》:"辛,寒。"《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孙思邀:"煎汤洗漆疮。"白芍,《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莱菔子,《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纲目》:"辛甘,平,无毒。"  《玉楸药解》:"辛,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温。"《药品化义》:"入脾、胃二经。"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附子《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大黄,《本经》:"味苦,寒。"  《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别录》:"大寒,无毒。"《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莱菔子,《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纲目》:"辛甘,平,无毒。"  《玉楸药解》:"辛,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温。"《药品化义》:"入脾、胃二经。"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茵陈:又名茵陈蒿,《别录》:"微寒,无毒。"  《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半夏三叶半夏)《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药性论》:"有大毒。"  《日华子本草》:"味辛。"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菖蒲消痈肿疥疮。牛膝消痈肿恶疮。泥胡菜消痈肿疔疮。用于疮疖痈肿,猪殃殃可配合蒲公英、地丁草等药同用;。《福建中草药》:构棘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宋代景焕于《牧竖闲谈》中曰:“真菊延龄,野菊泄人。”野菊花苦寒之性胜于白菊及黄菊,独擅清热之功,一般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中医认为野菊花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临床则广泛用于治疗痈肿疮毒、湿疹、宫颈炎前列腺炎肛窦炎等。青风藤味苦、辛,性平,青风藤有毒,归肝、脾经;青风藤具有祛风除湿,利尿消肿的功效;青风藤主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心胃气痛,水肿,脚气,痈肿恶疮,皮肤痒疹。棒叶落地生根(落地生根)含有剧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对于外伤出血或者是跌打损伤的治疗效果很好,对于一些疔疮痈肿或者是乳痈;乳岩;丹毒或者是溃疡和烫伤都是明很好了的治疗效果的。棒叶落地生根对于肺热咳嗽的治疗效果也很好。取鲜全草30-60g;根3-6g;或绞汁内服,也可以捣敷。杜鹃花根(杜鹃根):酸、甘、温。有小毒。活血,止痛,祛风,止痛。用于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风湿痛,跌打损伤。叶(杜鹃叶):酸,平。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痈肿疔疮,外伤出血,瘾疹。花(杜鹃):酸、甘,温。活血,调经,祛风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佤药】杜鹃花歹哩哑:花、果实治疗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崩漏,肠风下血,闭经《滇药录》。蝲蝲蛄: 咸、寒、无毒。【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入胃、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本草求真》:"入肠、胃。"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阳经。" 【功能主治】主治: 瘰疬,痈肿恶疮。1、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夜,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本经》:"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山乌龟苦;寒胃;肝经有小毒。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痢疾;咽痛;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本属植物富含生物碱,有多种可药用,块根含多量瑟法丹质和轮黄藤宁,能清热解毒、镇静、理气止痛。具清热解毒。健胃止痛的作用,用于胃痛、溃疡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菌痢、肠炎、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病等多种疾病。主含四环三萜皂甙、甙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是提取齐墩果酸的主要原料。治疔疮痈肿: 鲜常春藤二两,水煎服;外用鲜常春藤叶捣烂,加糖及烧酒少许捣匀,外敷。 (江西《草药手册》)。治痈肿、疔疮、瘰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一日换一、二次。佛甲草①《本草图经》:"味甘,寒,微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寒,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本草图经》:"烂研如膏,以贴汤火疮毒。"《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疾,水煎服;捣烂敷疮散毒。"治漆疮:鲜狗牙瓣捣烂外敷。(《贵阳民间药草》)【蒙药】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腹水,淋病,牙痛,中耳炎,眼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牛皮癣《蒙植药志》。苦瓜【佤药】介耸:果实治烦渴,眼赤疼痛,痈肿丹毒,恶疮。花治胃气痛,眼疼;叶治丹火毒气,恶疮结毒,杨梅疮,大疔疮《滇省志》。苦瓜【佤药】介耸:果实治烦渴,眼赤疼痛,痈肿丹毒,恶疮。花治胃气痛,眼疼;叶治丹火毒气,恶疮结毒,杨梅疮,大疔疮《滇省志》。苦瓜【傣药】麻坏(西傣):果实、叶治久病频渴,咽喉脓肿,疔疮疽肿《滇药录》、《版纳傣药》、《傣药录》。一点红(羊蹄草)味苦;性凉。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广东中药》Ⅱ:清解大肠湿热,凉血生肌,消肿拔毒。治痢疾、脱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热毒内困,赤眼,疮疖肿毒,湿疹痒痛,乳疮(外洗或捣敷),小儿生殖器红肿(外洗或内服)。地锦草,性味归经】辛,平。①《别录》:“味苦,平,无毒。”②《嘉祐本草》:“味辛,无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微苦涩,无毒。”入肺,肝,胃,大肠,膀胱五经。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菜豆树(菜豆树)苦,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伤暑发热。外用治跌打骨折,毒蛇咬伤,痈肿。根、叶、果入药,可凉血消肿,治高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木材黄褐色,质略粗重,年轮明显,可供建筑用材。枝、叶及根又治牛炭疽病。六月雪碎叶冬青)根、茎、叶均可入药。淡、微辛,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咬伤,脾虚泄泻,小儿疳积,带下病,目翳,肠痈,狂犬病。大黄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牛舌、锦纹)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  扁鹊:苦,无毒。  李氏:小寒。  ③《别录》:大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扶桑(朱槿)甘,平。解毒,利尿,调经。 根:用于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 叶、花:外用治疔疮痈肿,乳腺炎,淋巴腺炎; 花:月经不调。以根、叶、花入药。根、叶全年可采,夏秋采花,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解毒,利尿,调经。 根:用于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 叶、花:外用治疔疮痈肿,乳腺炎,淋巴腺炎; 花:月经不调。本草纲目中以花及叶入药;根可治妇女病,花可治腮肿,叶具消肿、去毒、利尿的功效;以前小孩长癞痢头的时候,老人家就会把朱槿花捣碎掺一点红糖,帮小孩敷在头上,以药理而言,是有效的。棒叶落地生根(落地生根)含有剧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对于外伤出血或者是跌打损伤的治疗效果很好,对于一些疔疮痈肿或者是乳痈;乳岩;丹毒或者是溃疡和烫伤都是明很好了的治疗效果的。棒叶落地生根对于肺热咳嗽的治疗效果也很好。取鲜全草30-60g;根3-6g;或绞汁内服,也可以捣敷。金银花 ,又名忍冬,甘,寒。《别录》:"甘,温,无毒。"  《药性论》:"味辛。"  《本草拾遗》:"小寒。"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要药分剂》:"入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海藻又名海萝、海苔、大叶藻、大蒿子、海根菜、海草,【性味】 苦、咸,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海藻的功效是清热、软坚散结、软坚、消痰、利水退肿,海藻的作用是治甲状腺肿大,项下淋巴结结核,散结气痈肿,腹内积块、胀痛、腹中空鸣,还可下十二种水肿,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结热,利小便,海藻的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忌食用海藻。性味:性寒,无毒。海藻也是印尼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材,用于退烧、治咳,以及治疗气喘、痔疮、流鼻涕、肠胃不适及泌尿疾病等。日本人喜欢食用海藻,以加强身体抗癌、抗肿瘤的能力,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状及纾解紧张压力。治暗疮  海藻面膜能够修复因痘痘和粉刺留下来的痘疤,还能够消炎杀菌和调节肌肤的油脂分泌,对治疗暗疮有非常好的疗效。芋头性甘辛、性平、有小毒,归肠、胃经;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 主治肿块、痰核、瘰疬、便秘等病症。芋子,人多喜食之,但“多食难克化,滞气困脾”(《本草衍义》),故需留意。 【附方】 1,芋艿粥:干芋子100克,研末(或鲜芋子200克,切小块),同适量粳米煮粥食。 源于《岭南采药录》。本方主要取芋子散结消瘰之功,原书谓“能治小儿连珠及虚疬,大人亦合,并可免一切疥疮。”现代可用于淋巴结核和慢性淋巴结炎。 2,芋艿丸:芋子(大者),适量,切片晒干,研细末,用海蜇、荸荠煎汤泛丸。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 源于《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含上述三者的功效,化痰散结、消瘰疬的疗效较好。用于瘰疬已溃或未溃。 作用 芋头营养丰富,其中含碳水化合物达13%,主要为淀粉;含蛋白质约2%,脂肪很少。芋头还含有钾、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皂角甙等多种成分,其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保护牙齿的作用。 芋头含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植物胶体,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止泻的作用;同时又有膳食纤维的功能,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并且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助病后康复。 芋头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蔬菜,蒸食、做汤,各种方式烹饪都很美味。但因芋头含淀粉较多,一次摄入50~100克为宜。切忌生食,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生芋有小毒,食时必须熟透;生芋汁易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可用姜汁擦拭以解之。 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在癌症手术或术后放疗、化疗及其康复过程中,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艿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芋头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故中医认为芋艿可补中益气。生肌愈皮膏”主要成份为:乳香、没药、当归、白芷、苦杏仁、甘草。 功能编辑 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用于各种皮肤溃疡、烧烫伤等。对疖、痈、烧烫伤、创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烂有奇特的疗效。治疗脉管炎、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坏疽、雷诺氏症、烧烫伤、手术后刀口不愈合等各种原因引起久治不愈的皮肤溃疡,有独特疗效,免除了患者截肢或植皮的痛苦。
宽叶落地生根不死鸟是最常见的多浆植物。其叶片肥厚多汁,边缘长出整齐美观的不定芽,形似一群小蝴蝶,飞落于地,立即扎根繁育子孙后代,颇有奇趣。用于盆栽,是窗台绿化的好材料,点缀书房和客室也具雅趣。全草(落地生根):微酸、涩,凉。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丹毒,中耳炎,痄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全草(落地生根):微酸、涩,凉。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丹毒,中耳炎,痄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 [4]  【佤药】打不死,生根草:全株治疗腮腺炎,乳腺炎,痈肿疮疖,骨折《中佤药》。 【傣药】亮胡埃(西傣) :叶、根治痢疾,腹泻,腰扭痛,便血,烧烫伤《滇药录》。完胡埃,枉吠:全株治乳痈,中. 耳炎,关节痛,疔疮,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鲜根治腹泻,痢疾《滇省志》。完胡埃:全草治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志》。打不死,完胡埃:叶、根用于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录》。 【傈僳药】登麻喜:鲜叶、根治疗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怒江药》。盖没:功用同傣族《滇省志》。 【景颇药】Mi nye chi:治痈,疮,乳腺炎,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德宏药录》。 【德昂药】打不死:功用同傣族《滇省志》。南多: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白药】打不死,接骨草:全草或根治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大理资志》。【崩龙药】打不死:全草用于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德宏药志》。 【壮药】沾些(canhcen) :治疗烧烫,痈疮肿毒。 【基诺药】侧革拉剥夺:全草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烧伤,烫伤,骨折《基诺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