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一堂“表演”课

 标准HR 2019-03-05

本文参加了【也曾是少年】有奖征文活动


86年秋,我刚上高二。

我读书一向是死记硬背,所以政治学得比较好,也很受政治课穆老师的看重,提问什么的,都少不了我。

一天放学后,穆老师神秘地把我们几个学习尖子叫到广播室,他不动声色地向我们透露了一则爆炸性消息:县里安排人来录像,准备推广学校的政治教学经验。学校考虑到他教得不错,就将这光荣任务交给他。

然后,他给我们每人安排一个问题回答,做了些提示,然后要我们背熟,我们都表示没问题,因为题目都很简单,何况还事先准备。

交给我的题目是:本课(指政治经济学第四课)的关键点是什么?答: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原定的半期考数学考试被取消了,因为县里来人要录像。一声令下:全班大搬迁,搬到了全校闻名的先进班级:初二某班的教室。同学直骂娘: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走进这个班级,固然很舒服,环境整洁、墙壁上贴满了奖状,在墙角还有书架、摆着报纸什么的,教室后面还有黑板报,真不错。

第一遍是演习,穆老师有些紧张,上课当中将第5点直接说成第6点,冷汗直流。

摄影师示意停止拍摄,观摩的学校几个领导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灯光又亮起来了,录像机对准穆老师,只见他只带课本,步伐矫健地走进教室,不像往常一样,带一大摞资料:讲义啦、参考书啦、课本啦,今天也不是照本宣科,看他那熬红的双眼,就知道昨晚是一个不眠之夜。

这回,穆老师胸有成竹了,有条理地讲了起来。

我的双腿却莫名其妙地颤抖起来,因为快要问到我了:发抖、控制、揪住、扑通,这后面是心跳的声音。

终于到我了,他刚讲完题目,我就开始抢答,当然,加上了三个字:我认为是……,心里挺得意的。

万万没料到,穆老师又反问了一句:为什么?

事先没说要答原因啊,也许是老师临时发问吧。

我顿时结巴起来:因为——因为——,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就抓住了——就抓住了——本课的要害,掌握了实质、根源,就能更好地学到本课……

我的天,总算语无伦次地答完了,看不出老师是否满意,其实也没关系,如果每个同学回答都很流利,反而不真实了。

录像在大家努力下,总算完成了。

一晃30年过去了,同学也各奔东西,有回同学聚会时,穆老师也来了,他看见我,说:这是谁呀,这么面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