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从“安节”和“甘节”告知人们:领 导者和被领导者协同节约,才是最理想的节约,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才会亨通吉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究其渊源,古经《周易》是最早系统阐述节约的著作。 节约,《辞海》解释为节俭、节省。《辞源》说它出于《墨子・节葬》:“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而《周易》有一个专门的节卦 ,其“节”的含义就是节制、节约。因此,《周易》实先于《墨子》论述节约。《周易》节卦的阐述分两大部分,一是节卦的卦义总论,又分卦辞、彖辞(彖为论卦义的文字)、卦象辞(象为象征的具体事物);二是节卦的爻义分论,按爻位顺序分别对每一爻进行解释,又分爻辞、爻象辞。按照《周易》的思维方式可以理出其主张的节约观如下。 一、节约的起因和目的 《周易》根据易理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现象,从居安思危、治水抗洪、避免离散三个角度阐述了节约的起因和目的。 彖曰:“说以行险,当位以节。”节卦的下卦“兑”通“悦”,上卦“坎”意为“险”,象征在心情喜悦时,就会盲目突进或放纵奢侈,导致进入危险境地,这时应当节制、节约。因而,悦与险成为节制、节约的起因。 卦象曰:“泽上有水,节。”就节卦的卦象来看,上卦坎三是水,下卦兑三是泽,水流人泽中,泽满则溢, .......... |
|
来自: LDS551 > 《14.2.6/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