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黑。 学厚黑,知厚黑,不被人黑。 口诀一:“凡事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有句俗话:“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这话其实是很有道理。 “凡事当留余地”,这是处事很重要的分寸、应对进退的涵养。 为人处世,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把事情做绝,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自己留下足够回旋的余地,人不知进退,会有灾祸。 这就像开车,一脚油门开到悬崖边上,这个时候掉头会特别难,而如果开始的时候就留有空间,掉头就会很容易,处事留有余地,恰到好处。 《格言别录》也讲:“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成语也有讲叫“穷寇莫追”。 能留有余地的人,不让人难堪,让人有台阶下,这就厚道。 厚道的人一定有后福,刻薄的人就折福。 什么样的人每天在增福?跟上天的心相应,就有福。 上天最忌讳的,“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太刻薄,跟天心相违背,“巧”就是自私自利,用很奸巧的方法来谋私利,甚至还有可能去陷害别人,这样的人会感来灾祸。 不要刻薄,要厚道,时时能体恤别人的立场、心情。 人很难受,要安慰他;人很难受,还挖苦他、羞辱他,就太过分了。 口诀二:“会说场面话” 场面话是做人和处世不可或缺的厚黑智慧。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当面称赞人的恭维话;第二种是应承人的话。 举个例子,你和老板约一个客户一起吃饭,不是特别熟悉的,但是你事先做了功课,侧面打听到客户的孩子刚考上大学,那么见面时,你和老板说一句,某先生的小孩特别聪明,刚刚考上某某大学,老板再就势一夸奖,客户一定高兴。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如果提前知道自己会参加某些重要场合,一定要提前准备。 有了准备,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发挥就能更自然,有了一两次的发挥,就自然有自信了。 口诀三:“防患于未然 捉矢于未发” 有个典故,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医术最差。” 他为何如此回答呢? 原来,他的大哥懂得教人如何预防疾病,凡是与他大哥接触过的人都很少生病,所以扁鹊谓之大哥医术最高; 他的二哥所到之处,不管人们患的是什么小病,他都能治好,所以扁鹊谓之二哥医术次之; 而当人们病情严重,病入膏肓之时,扁鹊的出现就能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救回来,所以他称自己医术最差。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这就是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它强调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能学会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那么我们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事倍功半。 口诀四:“求同要存异” 对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争辩、争执、争论乃至矛盾冲突,都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怎样对待和解决。 处世厚黑学认为:应该求同存异,追求和提高“求同”,允许“存异”。 因为不同想法的人互相配合,只有三种模式:我强势时——我说了算;你强势时——你说了算;互不相让时——求同存异。 当我们说起求同存异这个词,背后的意思就是“现在大家只有各自的诉求,还没找到可行的方法。” 所以,牵涉到原则和底线问题需要争到底,但对于一些细枝末节和无关紧要的问题,则完全没有必要争出个胜负。 口诀五:“待人勿知心” “相交满天下,知心有几人?”这是人们对待人处事中朋友易交,知己难寻的感慨。 相信大家不论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会发现,要做到“知心”是很难的,而且,别人往往也不愿意让你“知心”太多。 如果强要“知心”,就容易激发对方的心理防卫机制和反弹措施,这对做人与处世自然都是有负面影响的。 所以,处世厚黑学提醒你,如果具有看透他人内心的天赋,或者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知心”智慧,那心里有数就好,千万不要自以为聪明,向对方展现你的知心术。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