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 我市出台了 《关于推进天津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 方案出台后广受市民关注 学校的体育场馆何时能开放? 市民进校健身要做哪些准备? …… 还有家长担心 这会否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 12月17日,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荆洪阳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走进《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节目《委办局长年终系列访谈》,针对听众和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了回答。 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可以为市民提供体育健身需求的场地设施,让市民能够更好地投身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荆洪阳表示,将本着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服务公众、体现公益的基本原则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在具体的组织实施方面: 一是各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区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负总责,统筹组织领导区教育、体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财政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员会与辖区内中小学校签订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协议,根据签订学校体育场馆容量,负责为辖区内居民办理校园健身电子智能卡,并与居民签署安全协议书。 三是中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将符合区域内居民需求、符合安全要求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负责落实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管理、设施维修更新、卫生保洁、秩序维护等工作。 荆洪阳提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小学校要承担正常教学工作,而且每所学校的体育场馆位置、大小、布局等情况不一,因此不是所有的学校体育场馆都能向社会开放。 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学校体育场馆区域与学校教学区域相对独立或隔离,体育场馆开放不影响学校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是学校体育场馆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范,有相应监控设备、场地灯光照明,有明确的责任区分和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条件、机制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措施和能力。 三是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教学、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需求的基础上,有向社会开放的容量和时间段。 四是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安全可靠,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目前,全市16个区对本区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确定了开放学校名录,明确了改造和开放时间表,部分区已在着手进行体育场馆隔离改造工程,待改造符合开放条件后立即向社会开放,并将在媒体上公布各区的开放名录。 2019年,预计将有150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那么,市民要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需要提前做什么?从哪些渠道可以了解到社区周边学校体育场馆是否开放及开放时段?在周末,有没有专门向喜欢足球的孩子开放的练习场地? 对于这些问题,荆洪阳回答说,学校体育场馆主要面向本校及学区内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放。社区居民需要持有效身份证件或居住证明、学生凭学生证到所在社区办理校园健身电子智能卡,刷卡进出开放的中小学体育场馆健身。单位、社会团体需要集体前往学校参加健身或比赛,须经学校同意,在约定时间开展活动。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员会会公布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时段、区域、项目、容量、管理须知等,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也会在学校门口公布相关信息,广大市民可随时关注。 孩子是否可以踢足球要根据开放体育场馆学校的开放项目是否有足球场来确定。同时,为了保障参与健身人员的人身安全,孩子踢足球的时段要与市民在田径场上锻炼的时段分开。我市有许多学校专门提供足球场供校园足球训练队在足球教师和足球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课余训练和比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