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经开始交往、彼此也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已经开始谈婚论嫁、或是考虑是否要相处更久的时间。这个时候,要怎样判断眼前的人是否合适做终身伴侣? 1 你们是否足够互相信任 你和 ta 的关系中,是否存在纯粹的信任?你可以用下面 4 个问题自查:
如果你对上面前三题的回答是 NO,也对彼此的信任能给出一个信心满满的 YES,那么恭喜你 —— 这个人,绝对值得长久交往,哪怕哪天爱情会褪色,也绝对是好聚好散,也可以再做回朋友。 2 你们是否能彼此分享交流 两个人刚开始认识的时候,都会重视彼此的相似点、缩小不同点;会放大自己的优点,掩饰自己的缺陷…… 这都无可厚非,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彼此的不同点、会发现自己不想掩饰缺陷、会越发难以理解对方…… 如果你发现你们两人的圆圈越来越远,不妨做个深度交流,把圈子拉回来。 交流的重点是:把每件事的客观部分先抽离出来,然后互相交换主观的感受和思考。 这个交流没有对错,只有匹不匹配;以及在发现了不匹配的地方之后、两人是否有彼此调整的意愿。 好好利用这些矛盾,把每一次小摩擦都当成是校准彼此频率、扩大共享范围的机会,你们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 相反,如果多次努力之后还是毫无效果,那么也许你们二人真的不合适。 3 你们是否把对方当成是“好朋友” 美国三项心理研究显示:44% 的 CP 在确立恋人关系以前、至少做了 4 个月以上的朋友;88% 的已婚人士认为,自己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的老公老婆;那些把彼此当作是最好朋友的已婚人士,婚姻质量更高。 这是为何?因为从开始一段友情、到维系一段友情,都是我们从小到大需要学习和实践的一项重要技能。这项技能具体包含 6 个方面: 彼此接纳、信任、尊重、保密性、理解、自发主动性。 这 6 项交友和维系友情的能力,是一段恋爱关系能够长远稳固的基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是缺乏这 6 项交友技能的人,都很难维系和稳固爱情的三要素。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爱情研究大师、美国耶鲁大学心理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有一个著名 “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情,由 3 个组成要素:
他把既有激情、亲密无间、又在短期和长期都为对方许下承诺的爱恋,称为“完美爱情”。 不妨自查一下:你和ta,把彼此当作好朋友吗?你们之间也相处一段时间了,亲密、激情和承诺,做到几个了?若是再继续一年,彼此的承诺会更明朗吗?亲密和激情的感觉会褪色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