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和失败,妈妈带孩子参观了一座「失败博物馆」

 长沙7喜 2019-03-06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难免遇到「失败」,很多孩子不喜欢失败的感受,会感到沮丧,甚至很抗拒。

有的家长会用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来教导孩子,希望这句话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对成功也是有意义的。但是,没有看得见的证据,孩子很难相信这句话。

有一位妈妈不走寻常路,在她发现孩子不喜欢失败时,真的带孩子逛了一座名为「失败」的博物馆!

这个经历让孩子真真切切地看到,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

让我们一起看看施乐遥老师的养育妙招吧。

01

春节假期的一天, 女儿小酒兴高采烈地帮我包饺子。

我教她怎么包,可她包得实在不怎么样,有扁的,有长的,有不规则的,馄饨状的。

到后来,真的是在玩弄饺子皮和饺子馅。我实在看不下去,说了一句:「你今天这些饺子包得不好。」

她马上不高兴了,嘟着嘴嚷嚷:「你为什么要批评我? 我已经尽力了。」

我说:「这不是批评,只是指出一个事实。」

她气呼呼地说:「怎么不是批评?你种了一排花,隔壁的人说,看看你种的这些花,太难看了。你会怎么想?」然后风一样地冲上楼去了。

小酒从小在英国长大,这边的华人孩子特别不适应或者很难接受家长的「批评」。小酒这样,她哥哥也是这样。

我想,这可能跟英国的教育和文化有关。学校里,他们很少受到批评打击。老师总是夸夸夸,没有什么优点,也要夸出一朵花来。

更何况华裔常常是表现突出的好孩子,老师更是不吝赞美之辞。就算有什么不足,也要来个「三明治」模型:先夸什么好,然后指出缺点,最后以赞美鼓励结束。

但在家里,我们作为父母能不指出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吗?

我继续包饺子。

02

不一会儿,一阵蹬蹬下楼梯的声音传来。她又坐在我面前:「我知道我包得不好,但我真的尽力了。你也不用说出来嘛,或者你可以说得婉转一点。」

我问:「那你可以告诉我怎么说你才不会生气难过呢?」

「比如,你可以先说 I hope you won’t mind (我希望你不要介意我说……),或者 Please don’t feel offended if I say (请不要觉得我这么说是冒犯你……)。」

我心想,有必要这么麻烦,这么客气吗?只是说你的饺子包得不好而已,又不是对你的全盘否定呀。

还没容我想想怎么表达呢,她又气呼呼地走了

等我把最后几个饺子包好了,她又下楼。

「妈妈,我不喜欢批评。批评让我感到我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关键在这里:孩子害怕失败

于是,我说:「妈妈完全理解,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也是说不起的那种人,一受到批评就会很难过,感觉自己很倒霉,情绪要低落一段时间。可是,后来我明白了,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失败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学习和改正。很多人都努力过,却失败了。」

我接着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失败博物馆(Museum of Failure)呢?」

失败博物馆LOGO

她忍不住要笑了:「什么?有这样的博物馆?你开玩笑吧?」

「真的真的。我们一起来查下,好不好?」

「好呀。」她笑了。

03

我们一起在网上搜寻这个博物馆,发现这个博物馆是瑞典心理学教授 Samuel West 在 2017 年创立的,还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展品。

比如,一款汽油味道的香水 Harley-Davidson Perfume;比如,Rejuvenique 的一款电击面膜,使用者曾表示脸上好像有一千只蚂蚁在爬……

除此之外,很多知名大公司的「失败品」也陈列其中,例如苹果公司 1993 年推出的一个平板设备 Apple Newton,由于用户体验太糟糕,4 年后就停产了。但是,这次尝试孕育了后来大获成功的 iPhone 和 iPad。

类似的大品牌还有乐高、索尼、卡西欧、宜家和(曾经的)柯达等等。

失败博物馆展品之一,CASIO 口袋彩电;小电子屏中间的人物是创始人 Samuel 博士
图片来源:MOX 官网视频

我对小酒说:「你看,这是多少人的努力啊。虽然这些产品都失败了,但他们的努力不能被否认。失败很正常,做不好也经常发生的。」

我们经常谈论成功与失败。那么,到底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其实,失败和成功都是相对而言。科技上的巨大进步不是突然爆发,而是基于在此之前的一系列个小成功或创新的组合。要达到这些小成功,就不需要经历失败吗?

反而有些产品是因为成功而止步不前,比如柯达,在 1982 年它就发明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可是因为担心会影响自己的核心业务——胶卷,公司决定不再生产数码相机。

当然,柯达公司靠卖专利也卖了不少钱,可最后,它还是因为数码摄影的大势不可逆转,华丽丽地破产了

04

失败并不可怕,如何对待批评,才是大人和小孩都要修炼的一个能力

我不希望自己孩子玻璃心,听不得批评,或永远只听得进去那些裹着蜜糖的批评。作为家长,我要好好练习,如何「批评」能让孩子更能接受,并愿意改进

首先,要理解孩子对于批评的天然反抗

不要说孩子,大人对于批评或负面意见的第一反应也往往是不高兴,因为感觉到这是一种「危险」,受到了侵犯。

人的本性就是倾向于被别人喜欢,被别人接受。在远古部落,个人不被群体喜欢,被孤立,也就意味着危险和死亡。

我们现代人的大脑也是一样,一旦感知到了危险逼近,立马会有两个反应——逃跑或斗争(fight or flight)。所以孩子听到批评后不高兴、不乐意,是很正常的表现。

不过,我们可以教孩子区别对待不同的批评

的确,有些批评是出于恶意或嫉妒;而有些批评可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提高自己。那就是建设性的批评,它是进步的机遇,是对具体的事情的反馈,而不是针对和打击某个人。

你可以用下面这个衡量批评的小工具,不光可以帮助孩子区分不同类型的批评,大人也能用。

如何衡量?从 5 分开始:


1. 你是被公开批评吗?还是从别人那里听到关于你的批评的?(如果是公开的,减 2 分)

2. 你被侮辱了吗?(如果是,减 3 分)

3. 你认为你听的「坏话」里有一些真实的成分?(如果是,加 1 分)

4. 你得到的批评帮助你发现你可以改变的地方吗? (如果是,加 1 分)

5. 你得到积极正面的建议了吗?(如果是,加 1 分)

6. 你有没有得到改进的帮助?(如果是,加 2 分)

好, 现在把这些分数加起来看一下。

如果你的得分是:


0 分:说明你个人今天很倒霉;

1 分:不要让这种评价影响你,你没事;

2 分:忘了听到的坏话,想想开心的事情;

3 分:不要把批评的话太当回事儿;

4 分:虽然批评的方式不太好,但你可以想一想;

5 分:也许是处于愤怒,但可能是对的;

6 分:记下来,跟你所信任的人聊一聊;

7 分:最好改一点;

8 分:意见是正面积极的,你要从积极来待这个问题;

9 分:接受帮助,做出改变。

这样的步骤可以让孩子明白,努力之后却得到负面的评价,并不可怕。

而我们大人意识到了,不要只是一味说孩子不好,要注意方式,更要提供改进的方法

05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期待被肯定,被赞许和接纳。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 「成功」, 被肯定, 被赞美,受欢迎。

每个人都会 「失败」,被否定,被批评, 被拒绝。然而,「失败」是学习的良机。坚持从「失败」中学习反省才会变得强大,才会进步。

我想对孩子说的是:失败是常态, 成功才是变态。

成功的标准太多,可以自定义。而多去思索那些有勇气、有创意、有坚持,却没有「功成名就」的人物和事件,对于孩子更有实际意义。

我让小酒和我一起记住失败博物馆的口号——学习是唯一能把失败转化为成功的方法。◈

作者:施乐遥

编辑:喵萌

动图来源:giphy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失败博物馆」,你会带孩子参观吗?

巧了,Museum of Failure 最近刚好在中国上海举办展览呢,展览名字叫做「成功之母博物馆」。哈哈,失败不就是成功之母吗?有条件、有兴趣的爸爸妈妈,真的可以带孩子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