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灾发生时,是固守待援呢?还是逃出火场?

 武当书苑 2019-03-06

做饭时,液化气突然发生泄漏,情急之下,这家人躲到阳台外的雨棚求救;家中突然失火,女子被浓烟逼至窗台。一边是浓烟滚滚的着火现场,一边是等候救援的被困者,有人不禁会问:火灾发生时,是固守待援呢?还是逃出火场?

A 3个火灾现场的3种逃生方法

3月2日18时许,浙江衢州市湖畔路德坪坝一宿舍内,孙老先生和老伴烧水时液化气发生泄漏,瓶口喷出火舌,老两口情急之下躲到阳台外的雨棚并大声呼救“救命啊,着火了……”老两口的3位邻居听到后闻讯赶来,准备破门而入,最终,老两口在热心邻居及消防人员的帮助下得救,身体并无大碍。

3月1日17时许,清徐县阳光花园小区一居民家失火,接警后消防队员火速赶到现场,将被困3人救出。现场,一男子抱着孩子在卧室窗户上呼救,消防员从楼外竖起拉梯,从窗户进入屋内救人,另一组消防队员灭火的同时,在房间找到第三名被困者,将其带离着火房间。

2月19日上午9时20分,大连市中山区七星街一老式居民楼的8楼突发火灾,一名女子被困火场,浓烟将其逼至窗台,由于窗台湿滑,女子突然滑落,双手紧紧抠着窗沿。消防官兵冲进火场后上前抓住被困女子双手,并在队友们的配合下将女子成功救出。

这是近半个月来省内外发生的3起家庭火灾,每一起火灾现场,都让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为被困人员的安危捏一把汗。躲雨棚上避险、窗台上呼救、紧抠窗沿等候救援,3个家庭火灾现场,被困者的3种逃生办法。火灾发生时,哪种办法可取呢?消防人员说,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每一个火场都是不同的情况,不能说谁做的就对,谁做的就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切莫盲目逃生。

B 火灾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遇到家里着火的情况,是该固守待援呢?还是逃出火场?对于这个问题,消防人员给记者讲了一个现实中的救援事例。有一个小区的地下室着火了,很快,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大量浓烟顺着楼道向上蔓延,很快遍布楼道间,伸手不见五指,住在6楼顶层的一家住户紧急时刻选择了走楼梯逃生,结果一路跌跌撞撞给走到了地下室,当场就丢了性命。而躲在家里等候救援的人们,则相安无事。

消防人员说,自救方法不只有向室外逃生一种,有时候错误的自救方法更危险。要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固守待援还是逃生。有些人通常认为,发生火灾时要尽快逃离,但有时候不逃也许比逃更安全,当逃生通道被烟雾封堵,看不清逃生路线;火势尚未蔓延到房内;手摸房门已感觉烫手,选择固守待援,或许能挽回一命。

火灾发生时,人们会遇到哪些情况呢?消防人员说,烟雾是火魔发出的第一信号,浓烟是火灾中的第一致命杀手,火灾浓烟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都能使人致死。有的火灾现场烟气的温度很高,有时候高达1000多摄氏度,人体根本受不了。有的火灾现场会产生毒气,人只要吸进去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窒息等情况。当遇到这些情况,无法向外逃生时,就应当选择固守待援。

如何固守待援呢?先拨打119报警,紧闭房门减少烟、火进入,给房门泼水降温,用湿毛巾堵门缝,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躲到阳台窗口,拿颜色较亮的衣服挥手求救。“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冷静。”消防人员说,固守待援也好,逃生也罢,如何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火场情况,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逃生线路。

C 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平时应了解和掌握

现在,好多居民家中都配备了消防器材,一些幼儿园、社区及单位也邀请消防部门工作人员来讲解消防知识。消防人员提醒,日常生活中的排查隐患必不可少。不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有老化的、破旧的要及时更换,防患于未然。另外,对初期火灾的扑救也至关重要。家中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自己扑不灭的火,在逃生时不要慌乱。逃生时不要为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切不可逃离火场后重返火场。如果遇到别人家着火时,要先弄清楚着火层在哪里,不要盲目往外跑,这是非常危险的。

3月4日下午,记者在采访时,消防人员说他们等一会儿要去一所学校给师生们宣传消防知识。其实,从2018年8月起,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让更多的群众接受消防教育,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太原消防的宣传车就在全市开展免费巡回宣传。宣传车上配置有模拟报警体验系统、消防知识查询系统、电器火灾成因演示实验台、厨房模拟灭火体验系统、缓降逃生体验装置以及LED液晶显示屏,群众可以在这辆车上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升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市民如有需要,可以拨打电话0351-6573036预约宣传车,消防专业人员免费为大家讲解消防知识。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麦丽

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张静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