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坪塘乡野觅古桥2七星剑与荷家坝(21P)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0609/155724373_1_2019030609201482.jpg) 坪塘乡野觅古桥,从岳麓区坪塘镇溯湘江西岸往南,路人很快找到了节莲桥、普渡桥、人民港排旱设施和新桥港桥,接近中午时分,初冬的阳光越发显得煦暖起来,可接下来找寻七星剑桥和荷家坝桥,却是疑云不断、周折不少!
七星剑桥,古建筑,1903年,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白泉村毛冲组 找到坪塘镇白泉村毛冲组,首先跃入眼帘的路边一座三孔石板桥(见上图),记得网友txrw003的《湖南长沙岳麓区坪塘镇白泉村七星剑桥(清-现代,市级不可移动文物点)》一文详细记载了此桥并提出了强烈质疑。路人也觉得十分蹊跷,不光此桥明显是现代建筑(水泥桥墩),而且这段河段也明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修水利时将老河道裁弯取直而成,古河已经荡然无存,怎么可能在2010年调查出一座古桥来。 正在疑惑之际,路旁百泉大酒家的老板告诉路人,就在这附近,山的那边水的那头还有一座蜈蚣桥——一座真正的老桥!此桥保存较为完好,更有意思的是,桥墩上的蜈蚣比八曲河上良贱桥、巩桥村石桥等更为肥大!
谭钟麟墓(含碑亭) ,古墓葬,1906年,2011年进入省保,坪塘镇白泉村荷叶塘 拍摄了七星剑桥,路人本来打算沿公路西行继续找寻荷家坝桥,西行500米和1000米左右时,路人还在公路南侧的老河道上分别发现了两座老桥(上文地图标注古桥A和古桥B),特别是在古桥B拍照时,一老者走过来反复叮嘱路人,那座桥历史悠久,他小时候这座桥就在那里,可惜该桥保护得不好! 应该好好保护的还有位于上述两座古桥中间的乌龟亭——一个真正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子里乌龟背负的石碑已经断了,斜靠在停柱上,真担心有朝一日石碑将亭子压跨!
乌龟亭坐落在坪塘镇白泉村境内荷叶塘,建筑于空旷的田野之边,地势略高于南、北、西三方的农田,东面是一小山包。亭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结构严谨,用材合理,工艺颇精,造型殊异。亭为六角,混凝土浇柱,六方用24根石柱组成护栏,甚为罕见。亭内正中青石龟背上立汉白玉石碑,碑已断裂,碑文介绍此亭为晚清地方官吏谭文勤之墓。谭文勤为原国民党中央主席、湖南省主席谭延凯之父。碑文字迹工整清晰可鉴,是清末大书法家黄自元手书真迹,有着宝贵的文物价值。谭钟麟(1822—1905),字文卿,长沙府茶陵人,咸丰进士,累官陕西布政使,陕甘、闽浙及两广总督,赏太子少保衔,卒谥文勤。黄自元为同治七年(1868)殿试榜眼,清代大书法家。谭钟麟墓离此碑亭还有段距离,需要从一排民房前走过。墓坐西朝东,圆形封土堆高1.2米,底径3米,以三合土筑成。墓前原立有石华表、翁仲,没看见。墓前立汉白玉碑三通,主碑高3米,宽1米,刻文为“茶陵谭文勤公墓”。次碑上刻有子、孙各4人名字。儿子中间就有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元老谭延闿。谭钟麟、谭延闿、谭泽闿父子三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以“茶陵三谭”著称,在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名气。
荷家坝桥,古建筑,清,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太平村 据《望城县志》记载,:现坪塘镇在1951年为洋湖、太平、坪观、古泉乡,1958年属坪塘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坪塘、白泉、太平公社和坪塘镇。1984年坪塘、太平、白泉公社分别改名坪塘乡、太平乡和白泉乡,坪塘镇为区属镇。1985年坪塘乡并入坪塘镇,1995年白泉、太平乡并入坪塘镇。2012年8月,作为行政区划的坪塘镇成为历史,它被改为坪塘街道。2013年元月坪塘街道一分为二,拆分为洋湖和坪塘两个街道,洋湖街道下辖坪塘社区、白庙子社区、新生社区等3个社区及4个村,坪塘街道下辖桐溪港社区、观音港社区等2个社区及11个村。有意思的是,坪塘社区却不是坪塘街道管辖,而是划给了洋湖街道!行政区划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给路人找寻太平村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沿七星剑桥西行找寻荷家坝桥,意外地找到两座古桥及乌龟停,也耽误了路人不少时间,饥肠辘辘的路人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重返湘江西岸折转平塘镇后,路人又忍不住阳光的诱惑,重新下定决心打听荷家坝桥所在。开车找了两个多小时,多亏一个热心的本地向导,一边帮路人寻找,一边到处打电话核实情况,终于在下午四点左右来到贺家坝,一起察看了三处古桥,最后是附近几位老人反复确认,认定荷家坝桥就是贺家坝桥,历史上贺家坝桥经过三次建设,最早的时候只有一座拱桥,桥高5到6米,后来河道淤塞,行洪不畅,五十年代在石拱桥西侧修筑水坝、扩建桥孔,增加了三跨石板桥,后来水坝进一步淤塞,又再次增加了两跨石板桥。可怜古来的石拱桥现在只露出一弯拱顶,无法探究真颜!
源自路人@行者网易博客原创 友情致谢 顺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