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宗旨: 践行19大城乡和谐发展战略,倡导设计下乡创意落地,鼓励设计师和设计生自愿结合,以大手牵小手模式进入乡村,和村民共建宜居宜业之美好乡村生活。 大赛目标:
配合胡寨村、洪桥村探索发动村民,创建城乡互动,自力更生建设美丽乡村的普适化、易实操、低成本、接地气的城乡共建模式。设计师团队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提供公益设计,村委会组织村民和乡贤自发捐款募集建设资金,组织村民自己动手完成。让乡村变得更像乡村! 竞赛主题: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设计 第一标段: 【农家美丽庭院样板设计】 竞赛主题 :农家美丽庭院样板设计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9月25日23:59 交稿截止时间:2018年10月15日23:59 作品评选时间:2018年10月18日-2018年10月20日 第二标段: 【街道空间整治提升设计】 竞赛主题 :街道空间整治提升设计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9月25日23:59 交稿截止时间:2018年10月16日23:59 作品评选时间:2018年10月18日-2018年10月20日 第三标段: 【绿化地的围栏围墙和绿篱设计】 竞赛主题 :绿化地的围栏围墙和绿篱设计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9月25日23:59 交稿截止时间:2018年10月17日23:59 作品评选时间:2018年10月18日-2018年10月20日 第四标段: 【村庄空间节点设计】 竞赛主题 :村庄空间节点设计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9月25日23:59 交稿截止时间:2018年10月18日23:59 作品评选时间:2018年10月18日-2018年10月20日 第五标段: 【汕尾洪桥村民宿项目设计】 竞赛主题 :汕尾洪桥村民宿项目设计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9月25日23:59 交稿截止时间:2018年10月17日23:59 作品评选时间:2018年10月18日-2018年10月20日 公益扶助乡村: 兰考县胡寨村、东涌镇洪桥村 竞赛活动时间: 2018年9月10日-2018年10月31日 项目报名: 集体报名和个人/小组均可。集体报名以学校、团队或者工作室为单位,每组人数不超过3个人,每个子项目允许5个组/人报名。(第三标段、第五标段除外)建议以学校/工作室为单位申请标段,更便于领衔设计师指导。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河南省兰考县胡寨村是一个在中国乡建领域较有名气的村庄,胡寨哥哥合作社是中国第一批合作社之一,至今已经有13年历史。合作社理事长兼村支部书记王纪伟是回乡企业家,18年的奋斗经历让他具有丰富的乡村经营和管理经验,胡寨村可以说是在胡寨哥哥合作社带领下,一路经历了太多惊涛骇浪,才逐渐成长起来的。 目前的胡寨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时机,他们自告奋勇担负一个重要使命:以低成本可规模复制的模式把乡村建的更像乡村!胡寨村委会拟组织村民和乡贤,自发捐款募集建设资金,自己动手完成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 基于共同的乡村建设理念,设计群网乡村振兴 . 雪碳行动组委会决定为胡寨组织一次公益设计竞赛。 (二)村庄布局及空间现状: 1、胡寨村的村庄布局较为集中规整,村中道路及宅间路大致呈方格网状分布,宅基地界定的非常明确,户户有前庭院,极少数还有后院。庭院以方正居多,庭院基本都是由超过1人高的院墙围护。经过高大的门楼(院门)进入庭院,然后再进入主房。主房的朝向全村统一,坐北朝南,但院门都是依据道路走向,朝向主要交通要道。 2、村舍建筑大部分为七十年代后期建设,有着典型的豫东民居特色,大都为双坡屋顶,采用砖混结构形式,主要建筑材料是红砖,质量相对较好。庭院内一般分布有厨房、辅房和卫生间,有上二楼的楼梯也是直接从庭院进入,这些和院墙一起围合成庭院空间。庭院大而乱,大多作为摆放杂物的空间或者饲养禽畜,普遍缺乏可供家人休息、娱乐的设施,垃圾、生活废水没有有效处理措施,严重影响村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3、村庄主要街道呈井字型布局,街道两侧普遍缺乏可供人们休息、娱乐的空间和设施,道路两侧的院墙和建筑外墙大部分疏于打理,很多墙面白色粉灰都剥落了,显得陈旧,尤其是墙脚与地面交接部位缺少处理,很脏且对房屋安全不利。道路没有设置人行道,有些路肩种植了一些乔木,其他均为泥土地面,缺乏草地、花坛、灌木等覆盖式绿化,显得灰尘较重。道路排水缺乏有效处理方式,生活废水直接从院子里排到路上,靠自然蒸发,路面低洼处常见污水横流,很不卫生。 4、村空间感觉单调平淡,缺乏空间收放转合等变化,一些重要空间节点(如村口、村尾、进村委会路口等)缺乏处理,引导感和形象感不足。村中有些空地可作为公共空间,但缺乏相应活动设施,导致使用率低,环境品质不高。村里缺少宣传环保等科普知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设施小品等。 (三)设计指导思想: 1、尊重使用习惯,体现传统文化:
北方中原地域的乡村生活既是长久形成的习惯,也基于气候原因,完全不同于南方小巧而精致的乡村。大多缺少覆盖式绿化种植,致使泥土裸露,污水横流,显得过于粗犷且不卫生,街道两边的院墙比较封闭,房屋山墙居多,给利用院墙做传统文化传播,科普和养成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民居庭院大且布局粗放,功能庞杂以便利为主,树木多花草少,虽然没有太多的造景手法,但大多呈现一种古朴的乡土特色且完全符合中原人生活习惯,而且庭院面积普遍偏大,也给创造庭院循环经济,形成生态生活方式留下了很多空间。设计一定要在尊重当地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以节能环保与生活富裕和谐为目标,营造舒适便利的乡村生活空间,不要刻意为了创意和美丽,而让老百姓使用上觉得别扭。 2、方案有特色,容易施工 胡寨的大宗建筑材料是红砖,村容村貌整治和庭院设计都需要考虑就地取材,借鉴和应用当地的施工工艺和工匠,设计方案要接地气,通过设计给老百姓带去良好习惯和美好生活,只有老百姓认识、熟悉、易理解,能发挥自己或者结合工匠的才能,施工出来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3、废物利用,尽量减少改造垃圾 尊重现状,能不拆的就不要拆,能改就改,分门别类做好收纳,村庄内的建筑材料、废弃物等应充分利用,能做到不买新材料,不产生新垃圾,是最上乘的作品。 (四)胡寨乡土文化提炼: 三亲文化: 亲乡土——以农业为本,胡寨一产主要是小麦、玉米、红薯之类大田作物和大棚蔬菜、水果等设施农业;二产是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主要是粉坊、酒坊、面粉厂、油坊等农产品加工作坊; 亲自然——村周边三个被填埋的水塘恢复开挖,黄河水引进;乡村幼儿园建设;村中所有院墙、设施、整治都用本地材料、废旧物料和传统工匠手艺结合自然环境来做,环保科普等口号标语要用提示村民怎样做的接地气语句,形成环境氛围教育,形象可以参考张庄的照片; 亲孝道——主要是儒家文化,每天早上的传统文化播放、学生开蒙仪式,周岁抓子仪式,村幼儿园和小学引进三亲教育内容,每周六的村民道德讲堂,全村人都会去上课;村里有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好媳妇好婆婆表彰栏等; 二、设计要求:
(一)创新性:尊重群众的智慧,在群众智慧基础上提炼和延伸,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实现让乡村更像乡村的理念,具体可借鉴张庄做法。 (二)文化性:深入研究当地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符号等,结合设计做进一步的提炼和体现,让中原文化,焦裕禄精神源远流长。 (三)在地性:生活化,本土化,尊重本地的生活习惯,多采用当地的红砖、水泥砖、木、青瓦等自然材料、本土材料,多挖掘一些废弃代用材料,同时也鼓励采用生态用材、可循环使用材料。一定要根植于当地、根植于老百姓的使用习惯。 (四)实用性:真正做到实用性。需要采用简单易懂的建造方式,旧物利用,低成本、易施工,要考虑方案落地之后的维护难易度,设计需要考虑耐久性,易打理,不能给后期使用带来很大的维护成本。 (五)综合性:街道设计不要拘泥于只考虑局部院墙形式,而是要与相应的空间节点设计结合,要考虑整条街道的效果以及人在街道上步随景移的全面感受。 三、设计成果和图纸深度要求: (一)方案设计A3彩色文本一套(电子版): 包括鸟瞰图、透视效果图、总平面图、相关分析图、局部意向图等。 (二)文本内容具体如下: 1、方案设计说明; 2、相关效果表现图若干,包括但不限于:整体设计场景的鸟瞰图一张、透视图两张,效果图要真实反映周边住宅和街道、院墙等情况; 3、总平面布置图; 4、如果有做了详细的改造设计的部位,可以独立展示; 5、交通组织、功能使用、现状和改造对比等分析图,根据所选标段特点自定; 6、列举必要的施工做法。 四、作品评选标准: (一)合格作品的提名标准: 1、设计的深度是否满足任务书要求?有没清晰地反映现状情况(如建筑位置,建筑出入口,建筑材料等)。 2、设计是否符合废旧物利用,低成本、易施工,可复制的要求? 3、设计的创新性是否恰当,合乎乡村审美和街道使用? (二)作品评优标准: 1、设计作品导向符合乡村和谐发展的方向; 2、作品获得村民/村社组织的认可实施落地; 3、设计师在设计组织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协调能力达标; 4、作品的水平和任务完成度达标。 五、公益设计项目奖项评选办法: 每个标段的子项目项目设置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 奖项评选: 首先由组委会专家组对作品进行提名筛选,提交当地村民组织/基础政府和设计群网资深设计师、专家团队共同组织的项目评审组主持评选,村民参与评选。 一等奖以村社组织或者大多数村民认可,实施落地的作品,二等奖为经修改完善后可以落地的作品,优秀奖为符合竞赛设定评选条件的优秀作品。 项目完成提交甲方实施验收后,成果报到组委会秘书处组织展览推广。 六、本项目规则的解释权、修改权: 本项目规则的解释权、修改权在雪碳行动组委会秘书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