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诈骗

 我的小巧书柜 2019-03-06
互联网诈骗的危害也从财产威胁扩展到人身威胁。电信诈骗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超千亿,由此衍生出的黑灰产业链从业者超百万,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面对这样的形势,小编教大家如何识别网络诈骗,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仿冒身份欺诈

诈骗分子常常通过伪装成公检法等机关、领导、亲友等身份进行欺诈。

小编提醒大家:
1.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2.接到转账指令一定要通过电话或见面的方式核实,涉及转账、汇款等事宜,最好不要通过QQ等网络工具联系。




购物类欺诈

诈骗分子通过以各种虚假优惠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店实施欺诈。

小编提醒大家:
1.淘宝不会电话通知消费者进行退款,订单状态以网页上显示的订单状态为准,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有关转账的电话通知。

2.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见码就扫。

3.付款码不要随意发给任何人,涉及资金的最好都单独设置密码。




活动类欺诈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社交工具发布各种虚假活动引诱用户参与进行诈骗。

小编提醒大家:
1.对于到付包裹要谨慎接收,有疑惑要先主动联系发件人,无法联系就果断拒收。

2.遇到骗局保存好聊天记录和其他证据,及时到派出所报案,也可以向微信平台诉举报骗子微信号。

3.中奖短信勿轻信,凡是收到带有链接的信息,都勿轻易相信。


利诱类欺诈

诈骗分子以各种诱惑性奖励、高额薪资吸引用户进行诈骗。

小编提醒大家:
1.不要相信能够一夜暴富。

2.找寻工作通过正规的人才交流中心或招聘网站,不要轻信高薪职位。


虚构险情欺诈

诈骗分子通过捏造各种意外不测、让受害人惊吓不安的消息实施欺诈。

小编提醒大家:
1.遇到捏造淫秽图片勒索欺诈,不要回应,立刻报警。

2.虚构亲朋好友出现意外,向当事人电话或当面核实。

3.凡通知领取“邮政包裹”为名的短信切勿相信,可拨打邮政服务热线11185核实。


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

诈骗分子针对日常生活各种缴费、消费实施欺诈骗局。

小编提醒大家:
1.不要轻信粘贴在ATM机边上的温馨提示,不要透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2.接到航班已取消的通知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询。




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诈骗分子通过伪装成银行、电子商务等网站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等隐私的骗局。

小编提醒大家:
1.收到网银手机、积分兑换的短信不要相信,短信中的链接也不要轻易点击。

2.车主收到违章短信要谨慎,不能随便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