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新:营销奇才的诗酒人生

 临川饮冰 2019-03-06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泸州老窖酒客秀

    青年岁月

    他以卓尔不群驰骋华东师大

    黄金时代

    他凭人文诗意叱咤营销江湖

    王立新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01

    每天发布5-10条朋友圈,这是王立新的常态。

    他的这种激昂状态,正如他的新书生机勃勃、火热不凡——《钱从哪里来?立新说·营销的本质与未来》,这本众筹12天便在网上销售6000册、上线五个月阅读量达到30万的书,俨然已成为近期营销界炙手可热的“流量大IP”。

    营销专家、高校教授、多产诗人、金牌顾问……本期我们为您呈现公众之外、多面标签下最真实的王立新。 

    02

    故事,得从王立新初上高中开始。

    1981年,来自重庆乡村的王立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庆一中。从川渝还未分家的八十年代至今,这所名校自恢复高考之后便诞生了17位省状元、造就了栋梁无数。

    而当年,王立新便是当时从老家綦江县石角中学考入重庆一中仅有的两人之一。

    王立新(左二)和重庆一中校友聚会

    没有电灯、没有公路、没有自来水,闭塞的家乡成为了王立新奋斗的源动力,他想走出去,“想要看看上海滩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在母亲的鼓励下,王立新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

    四年的沪上求学经历,彻底地改变了王立新的人生轨迹。

    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无数学子重新走入校园,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厚积薄发,成为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王立新真切地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才能把黄金岁月里所有的昂扬和不羁都留在黄浦江畔的大学校园里,留在图书馆前的林荫道上,留在夜深人静的群贤堂前,留在充满诗意的丽娃河边……

    青年时的王立新

    1987年,王立新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民主竞选。以丽娃河为界,学校仿照美国方式用河东和河西来代表两个不同的阵营,王立新属于河东的竞选代表。

    在口若悬河、刀光剑影的过招之后,他成功当选了第17届学生会副主席。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王立新面带笑意对采访镜头侃侃而谈,大家气场,锋芒初露。

    不仅如此,王立新还担任过夏雨诗社的社长和社团联合会主席。他先后在《花城》、《湖南文学》等刊物发表诗作,20岁时创作的诗歌《站在灵魂的高处》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诗歌赛大奖;但事实上他并不是安分守己的乖学生,他胆大且好酒,这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有一次和一位藏族同学杠上了,两人拼酒,在喝掉一瓶高度白酒后,被同学抬回了宿舍。

    18岁生日那天,夏雨诗社的诗人们来向王立新道贺:诗酒人生,借酒抒怀;年少轻狂,无醉不归……

    其中就有后来写作《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的作者宋强。

    王立新(右三)和同学们在一起

    酒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是社交媒体,也是灵感的源泉。

    王立新和我们聊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

    “什么是诗歌呢?如果把五谷杂粮做成米饭和面包,那就好比散文和小说,只有把它们酿成酒,那才是诗歌。诗和酒是有天然联系的。”

    “我学的是哲学,最后成为了诗人。哲学讲究的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诗歌则更看重想象力、反逻辑和真挚的情感——在我身上神奇地将这两者合二为一。”

    时而挥手,时而大笑,坐在我们面前的王立新额前已有沟壑,但那股赤诚的少年气始终令人感动。

    1988年,王立新大学毕业,他终于有底气来到北京邮电大学这个不仅有电灯和自来水,还有通信和互联网的地方,拥抱现代文明,创造自己的未来。 

    03

    今年是王立新被分配到北京邮电大学教学的第30年。

    起初,他教授的课程是公共课,幽默独特的风格极受学生欢迎,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由于在谈婚论嫁时拿不出一笔钱来,当时的女友向王立新提出了分手。面对现实世界给他的沉重打击,他反而借力开始探索更宽阔的人生。

    九十年代初,中国内陆广告业开始在北京起步。看准形势,王立新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当顾问,授课之余兼职写策划案。

    1993年,美国知名通信企业摩托罗拉在北京建立国内首个软件研发机构并开始广告招标,王立新所在的公司也参与投标,关于对方的核心诉求,王立新将摩托罗拉的品牌文化和中国文明结合在一起,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天地人和,植根中国”的品牌口号,最终击败了同时竞标的多家4A知名广告公司,成功中标。

    由此,开启了属于他的营销时代。

    此后,他一边讲课,一边做做方案;他喜欢演讲,割舍不下讲台,教授的内容也从马列主义换成了市场营销;并逐步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服务着各行各业的客户。

    从业三十年,营销的方式和理念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我们不禁好奇。

    “和以前相比,现代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信息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同时很多企业的转型其实就是从如何生产转型到为谁生产,这样就会逐步减少库存,生产效益最大化。”

    不仅喜欢讲,王立新更喜欢写。

    从2013年到现在,他已经出版了《一部手机打天下》和《钱从哪里来?立新说·营销的本质与未来》两本营销类书籍,并开通了“立新说”微信公众号,尽可能多地利用各个平台,辐射到各个层面。

    《一部手机打天下》

    王立新为参加讲座的嘉宾签名

    04

    王立新非常坦诚。他最崇拜的人物是歌德:享尽人间繁华,同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诗人。

    这和某位同学对他的评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立新是我一生中见过,把铜臭气和浪漫的诗歌结合得最完美的人。”

    探索人生的路上,王立新从来没有丢失自己的诗意和感怀。一方面,他努力让自己和家人享受到最优渥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随时保持着精神世界的充分耕耘和给予——两者并不相悖。

    在我们去拜访的前一天晚上,王立新的大学同学、先锋艺术家翁云鹏给他送来了一幅油画。

    这幅画作于1990年,画上的男人戴着一副眼镜,留着厚厚的络腮胡,赤裸着上身斜靠在椅背上,眼里有些许迷茫和哀伤。

    “这个人就是我。我当时在喝酒,他说,你坐着不动,我给你画一幅。一个小时后,他画好了,我的诗也准备好了:

    我长久地注视着他

    比我更真实的他

    赤裸着在一个曾经有过的世界

    过着怎样的生活

    也许来时依旧这样  久久地注视我

    我在掉头的瞬间

    显示了那么多的成熟与脆弱……”

    “活着,照顾好我们的肉体;死后,留下我们的思想。”

    ——这是王立新写在《钱从哪里来?立新说·营销的本质与未来》扉页上的一句话,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人生主张,很现实,很诗意,很王立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