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速读十六国之氐族的迁徙历程

 思明居士 2019-03-06

氐族的称谓可能与分布在秦陇巴蜀之间低洼的地势有关;氐与羌曾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 氐人的内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朝发兵镇压了西南边境的氐王,在战败者居住区设置了武都郡。许多氐人去国离家,远的辗转流浪到海角天涯,近的颠沛流离到河西、关中,留下的只有不停地造反。三年后,汉武帝出兵平息了氐人叛乱,将令人头痛的河西禄福氐人迁徙到汉人居多的酒泉郡,这也是有史记载的首次氐人迁移。

速读十六国之氐族的迁徙历程

第二次迁徙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在曹操、刘备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武都地区,形成了兴国(今甘肃秦安县东北)氐王阿贵、百顷(仇池山)氐王杨千万、下辩(今甘肃省成县西)氐帅雷定、河池(今甘肃徽县西)氐王窦茂四股势力。他们既不附汉,也不降魏,我行我素,独往独来。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自己都无法保全的阿贵、杨千万竟然跟着西川将领马超去反叛曹操。

速读十六国之氐族的迁徙历程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建安十八年(213),腾出手来的曹操命令夏侯渊大举西征,经过一年的拉锯战,阿贵脑袋搬了家,侥幸保住性命的杨千万和马超南下蜀川投奔了刘备,没来得及逃走的氐人都成了魏国的俘虏。魏国对被征服的氐人区别对待,如墙头草一样的“前后两端者”,强行迁徙到内陆的扶风、美阳;真心归附的“守善者”,允许留驻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县东南)。

速读十六国之氐族的迁徙历程

按说前面的人跌得鼻青脸肿,后面的人就该加倍小心了,但历史的发展远非如此,飞蛾扑火者大有人在。建安二十年(215),曹操领兵征讨汉中军阀张鲁,途经武都时,被武都氐人横刀挡住了去路。当曹操好不容易扫清障碍来到河池时,氐人首领窦茂又率众据险抵抗。 尽管窦茂被顺利清除,曹操还是发怒了。曹操先是命令雍州刺史将5万氐人驱赶到扶风、天水郡内,再后来又命令武都太守将数万氐人迁移到京兆、雍、天水、南安、广魏等地。就这样,因为几个首领的愚蠢举动,氐人拖家带口远走他乡的噩梦一直持续到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

速读十六国之氐族的迁徙历程

魏晋时期,氐人除居住在武都、阴平二郡外,又在关中、陇西形成了两个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处的聚居区:一是京兆、扶风、始平三郡;二是天水、南安、广魏(后来的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南)三郡。 迁徙远未结束,尽管他们并不情愿。五胡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后赵、前秦多次将氐人迁往关东、河北等地,以取得对汉人在人数上的均势。这样一来,氐族分布区域已经遍布中原。氐族最强盛的时期,人口达到100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