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艳画坛!黄派山水绝技“五笔七墨”“雨淋墙头”究竟是个啥?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03-06

黄宾虹,中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一代山水宗师。自幼研习国画,底蕴深厚,作品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

黄宾虹

他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画风“黑、密、厚、重”,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其中尤为令人称道、惊艳画坛、甚至以此开山立派的,正是黄派绝技“五笔七墨”“雨淋墙头”!

黄派山水 惊艳画坛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北京的齐白石,“南黄”就是浙江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派艺术的成就非同一般。

南黄北齐

黄派山水,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使中国山水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北阳齐山》

其绝笔《黄山汤口》,一眼望见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山坡古松苍郁,山腰树木丛生,往上高山耸峙,岿然独立。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

《黄山汤口》

画面尽管崇山峻岭,层次颇多,但画面仍清妍秀润,颇有章法。构思平中见奇,近取其质,远取其势,有虚有实,繁而不乱,充分体现出黄派艺术“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艺术风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饮新溪水》

谈到黄派艺术,不得不提到其两大绝技“五笔七墨”和“雨淋墙头”,是黄宾虹一生悟道山水,直到晚年才顿悟出来的画“理”。

而这悟道,正发生在其两次游历“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之中,颇具传奇色彩。

《读宋元》

青城坐雨

1933年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十余幅《青城烟雨》。

焦墨、泼墨、干皴、宿墨,他在墨色的变换之中,找到了“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

《青城坐雨》

瞿塘夜游

游青城之后,黄宾虹回家途经奉节,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

至此,雨山、夜山成为黄宾虹最擅长、最经常画的作品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在之后的不断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两大绝技“五笔七墨”和“雨淋墙头”。

霍塘峡

黄派艺术屡现价值奇迹

2017年6月19日,其作品《黄山汤口》在中国嘉德春拍上,以3.4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打破中国山水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荣登“中国最贵山水画”宝座。

《黄山汤口》

2018年5月23日,其作品《山水》在劳伦斯香港国际春拍上,以7592.2万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山水》

2018年11月20日,其作品《山水四绝》在中国嘉德秋拍上,以7820万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山水四绝》

黄宾虹认为,“画在意而不在貌,应追求内在美,最高的境界应是有笔墨”。

这恰如黄派山水艺术近几十年来的市场变化,宛如永远都挖掘不尽的宝藏,在艺术市场上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