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为什么独揽奥斯卡四个奖项?

 昵称27492377 2019-03-06

上周,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已经正式落下帷幕。获得“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效效果”、“最佳男主”四个奖项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成为了今年奥斯卡的大赢家。

讲述了一代摇滚传奇——皇后乐队从偶然成军,到确立风格,再到大放异彩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以《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片段为例,分析一下它为什么能斩获那么多奖项。

影片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先声夺人。

故事还未开始,影片就用皇后乐队与歌迷互动的方式强势将观众拉入故事情节中。这种熟悉的互动,对于皇后乐队的歌迷来说,一下子就将他们代入到了皇后乐队的鼎盛时期。

随着互动声音的渐隐,故事正式开始了。接下来影片用一个小景别的移动镜头对故事的主人公——费雷迪的状态进行了交代。

交代完费雷迪是休息的状态后,镜头一转,先是给了一个窗户的空镜,然后费雷迪快速起身入画。他背对着镜头,坐在床上咳嗽起来,这个细节的描写为之后费雷迪的身体状况做了一个铺垫。

不得不说,这个镜头的处理也是很讲究的。从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画面的构图为三角形构图。主人公费雷迪处在画面当中,突出了他的主体地位。窗帘和饰品的摆放也是经过设计的。画面中的呈现将它们一分为二,避免了构图的失衡。同时画面中费雷迪背对镜头,面朝窗户,窗户的光线和屋内的昏暗形成了对比,给观众一个反差,增添了一些神秘感,又因为费雷迪的咳嗽声,让观众在心理上给这个人物增加了一丝孤独感。

接下来的换场同样采用了声音转场。欢快的音乐配上主持人的画外音,为观众们解释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镜头中,剪胡子的特写隐喻了费雷迪的内心,同时体现了费雷迪对演唱会的重视。  

随后,镜头从费雷迪剪胡子移动到了洗手池中的下水上。从下水口的外貌这个细节就能看出费雷迪的生活的精致程度。随后,影片用了一个相似体转场,将观众们带到了慈善演唱会现场。

镜头下移,落到一个现场的工作人员身上,之后随着这个工作人员的走位镜头跟进,转到了演唱会现场。

当我们以为接下来要开始演出的时候,镜头一换,换成了费雷迪的脚的特写。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费雷迪的着装风格和喜欢的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这个镜头也是有寓意的。“脚”和“猫”在电影语言是有象征意义的,它们都象征着“性”。这个画面用在这里也是隐喻了费雷迪的性取向。 

在介绍完费雷迪的生活之后,接下来的影片运用了一系列运动的小景别镜头解释着这场演唱会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的运行中。轮子的特写也代表了故事中人物的一个心情。

随着这些运动镜头的不断切换,镜头定格在一个装有麦克风的箱子中。精致的箱子中小心翼翼的放着一些唱歌时的道具。随后镜头切到了费雷迪的脸上,让观众了解到这个箱子的主人是他。

镜头再切换到费雷迪脸上的时候,影片依旧采用的是特写镜头。带着墨镜的费雷迪在扭头的时候,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倒映在镜片上汽车的环境,突出了费雷迪的神秘感并告诉了观众费雷迪在那个年代的地位。

这种表现手法,在接下来的影片中也大量得用到了。

准备工作交代完毕,接下来,一个跟镜头的运用,将费雷迪出场的表现出来。镜头随着一个工作人员的入镜敲门将观众带入到现场。敲门后,随着费雷迪的开门才揭开了费雷迪的神秘,让观众看到了费雷迪的全貌。

这个镜头采用的是一个将近1分钟的长镜头,在这个镜头中,让观众看到了费雷迪对于这场演唱会的期待。配上费雷迪出场的歌曲,简直将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呈现给观众。

由准备室到走向舞台,光线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昏暗到光明,光线的变化也在暗示着费雷迪内心的走向,同时也为电影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波西米亚狂想曲》虽然说是一个传记片,但是其中的很多镜头语言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包括它的剪辑风格和声音转场都足以令人回味的。

优秀的电影就在于此,不知不觉中,用无声的镜头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

今天的拉片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想尽快提高自己的观影水平和剪辑技巧,可以向星驰君一样多多拉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