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深夜手机刷屏时读到的一句话,原话是:我们总以为,生活欠自己一个“满意”,其实,是自己欠生活一个“努力”。虽然鸡汤味很浓,但还是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一直认为,生活与命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运是上天安排的,譬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而生活,则是由自己选择与决定的,在上天安排的命运境遇中,不同的人,生活会呈现出不同的模样。只要我们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就会清晰地发现,曾经那些和自己境遇大致相当的人,如今的生活已是泾渭分明,甚至,一些曾经被命运遭遇的变故折磨得遍体鳞伤的人,也有了令人欣慰与艳羡的现状,或者可以说,他们用不懈的努力,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这学期,有两个孩子离开了班级,一个休学回了家,一个因长时间的自暴自弃留级去了高一。经过一番了解,便知晓了他们的离开有着大致相同的原因,世事变故致使他们深陷单亲家庭的痛苦泥淖,而无法自拔,并最终做出了消极的选择。虽然我竭力劝说,但无事无补。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被命运中的残酷与无常,彻底击溃自己面对生活的那份信心与勇气,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春天早已到来,一场接一场的雨,难免让心情有潮湿和压抑之感,而散步至荒野之地,你便会发现这被雨水连日浸泡的春天,原来并不缺乏生机与活力。风雨飘摇之中,各色花儿依然在倔强地开,尽管显得单薄弱小,不屈的生命力却是显而易见。被雨水压低腰身的草木,正努力地弓着身体,在雨停的短暂间歇,它们便又挺立起来。这些花儿与草木,对于身处命运之雨中踽踽独行的人而言,就像是一个带有莫大激励意味的隐喻。 还记得在一篇小文中,我这样写过:“谢谢自己,谢谢那个一直默默坚持的自己,那个在挫折与失意中依然心怀希望热情向上的自己。”这些话,于我,并无任何矫情的成分。这其中,不仅仅是一个贫困如洗的农家子弟顽强成长的一种自我赞赏,更是去提醒和告诫自己,去铭记曾经在困境中有过怎样的不屈努力。 二十几年前,正上高中的我也曾有过退学的念头,庆幸的是,在那紧要的关头,有过几次绝地求生般的自我拯救。 上高中的那些年,长年累月辛苦劳作的父母没有给家境带来什么改变,每到开学,连为我们兄弟俩交学费都很是困难,所以,从高一高二,我接连有过退学的念头,可是,又像不会游泳的落水者一般,骤然迸发出一股莫名的力量。那两年的暑假,刚从农田里携着满身疲惫走上来的我,便执意跟着村里人到城里打工。说是打工,其实就是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先后在三个工地做过事。刻骨铭心的是,高二的那年暑假,在中山北路靠近湘江的一片杂乱住宅区里,替村里两个泥水匠做小工的经历。 炎炎夏日,白天搬砖、和水泥、搬运砂灰,汗如雨下,晚上就睡在工地旁边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在热气蒸腾、蚊虫叮咬与破败脏乱中辗转反侧……捱过十几二十天,挣得一千多块钱,虽然不多,但也算解决了一学期的生活费,有了让学业得以继续下去的更大保障。你可以想象从泥水师傅手里接过工钱的时候,我的内心有多么兴奋与骄傲。不过,也就在离开的那一天,我才知道,让我忍受大半个暑假的辛酸与苦楚,和两个师傅建起来的,原来只是住宅区的一个公共厕所。 命运是虚无缥缈的词语,说不清道不明,生活才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回首过往,对命运的质疑与怨恨徒劳无益,生活还得继续。所谓的“满意”,都是自己用汗水一点点地兑换来的,那些“不满意”,也并非生活所欠,只是自己不够努力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