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春雷萌动,万物生长

 红豆黑豆 2019-03-07

《拟古 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今日惊蛰。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此时最典型的天气现象就是春雷萌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雷”的那些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说的是之前动物入冬藏于土中,称为“蛰”,惊蛰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居的昆虫。

实际上,真正惊醒百虫的并不是阵阵雷声,而是天气变暖。春天的脚步明显加快,从南向北逐步推进,天气回暖已成为主流趋势。除东北、西北地区外,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零度以上,一派春光景象。

据中国气象报社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由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正所谓乍暖还寒,还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

72小时昼夜温差预报

《闻雷》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传遍大街小巷的谚语中,经常提惊蛰响雷。其实,惊蛰的春雷并不会响彻大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极大,春雷始鸣在各地的时间早晚不一,“一雷惊蛰始”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全国“初雷”时间地图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的认知是模糊的,以为电闪雷鸣是上天有神在发怒而深感恐惧,进而加以崇拜。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也就是雷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打雷的神,其形象是不断演变的,并逐渐演化出一系列的神话传说,还被赋予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能代天执法,惩罚做坏人或违背誓言之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雷轰顶”。从雷神信仰中分化出来电母的形象,是司掌闪电之神。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闻雷”主要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交汇所致。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上部积聚正电荷,下部积聚负电荷,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由于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过了惊蛰节,春耕忙不歇”,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在乡村田野上一派农忙景象。雷对于农作物生长确实有特殊的影响。一方面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另一方面如击中农作物,则会造成农作物被大面积烧焦,并且雷电灾害的发生通常都会伴随着强降雨,导致农作物倒伏。

此外,惊蛰时是否打雷对于天气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少谚语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惊蛰前打雷,说明暖湿气流活跃,容易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多对于山区来说却是好事。“惊蛰雷鸣,成堆谷米。”“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惊蛰当日如有雷,说明节气无误,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惊蛰至,春雷响,万物长。

今天你那里打雷了吗?你有什么关于雷的故事吗?不如留言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