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结束了百人组手战,从最终的成绩上看还是不错的,一百场守擂成功,在场的家长们也给出了很多不错的评价。我也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开心,一方面实战感更强了,另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提高,面对源源不断上场的对手,沉着冷静也提高了不少。 于此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为虽然结果看起来不错,但并不等于自己就没有缺陷。学堂一直强调的精神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结果的成败,只能说明与他人对比的差距,沉迷于自己享有的成绩与赞誉,只能让人停留在原地,无法继续走向上的台阶。不断反省与自我批判,看似会比较残酷,自己面对问题时也难免会有些难过,但最终会发现这其实才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所以比赛结束后的砂锅饭庆功宴上(与传统庆功宴不同的是,没有大吃大喝,而是聚在一家小餐馆里,每人吃一份砂锅饭作为庆祝),山长说的最多的也不是表扬与认可,而是指出问题进行批评。 本次武道班,也是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习武体验、比赛或挑战后的总结反思,以及大量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理解“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挑战与突破自己的曾经。这也是唯一有价值的事情”。因为习武追求的不是武术成绩,而是武道精神。 这次上场的武道班学生做的就很好,从结果上看他们失败了,但过程中人人都在努力挑战自己,一位家长观战后说,“他们尽管屡战屡败,但没人气馁,仍然屡败屡战,为捍卫自己的荣誉而战,努力争做一个让对方尊重的对手”。 山长在总结时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如果你能够认真反思与总结,过程中最让你痛苦的,会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 因此挑战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反省的同时,我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本次挑战赛的结束纪念,也作为日后努力的方向。 问题一:心态与心理素质 在挑战赛开始前一天,学生们向山长询问我的缺点是什么,山长说我的心理素质不行,容易紧张,一紧张就会降低水平。这种描述非常准确,其实在头一天我就为第二天的挑战开始担心,晚上睡得也不太好,梦里都是在打百人组手战。 在上场前山长提醒过我,一上场就应该把所有与之无关的都统统忘掉,场下的观众、攻擂方的成员,裁判等人都不存在。就当成是训练,不要想结果会是什么,只关注攻擂方和自己,只想着怎样把这一局打好。因为捍卫荣誉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想自己有没有捍卫,更不是去担心自己是否会做的不够好以至于丢失荣誉,而是直接用行动来证明。 虽然这些道理我很认同,但开打的时候心态并没有调整得很好,当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时,则会使用更多的蛮力去抵抗,想把他们推得远远的。有时也会随着对方的节奏出一堆乱拳,形成你一拳我一拳双方都很吃亏的局面。紧张的心态,让我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体能,以至于上午2小时只打了35场,而且越往后走感觉越累,即使每场结束之后会休息很长时间,但上场一紧张,体力消耗的就很快。 中午午休之后,刘老师带我进行了1小时的练功(冥想),逐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一举一动上,回归到内心。再加上上午结束后山长对我的提醒,更加意识到了上午犯的错误。所以在心态渐入佳境的状态下,下午的挑战赛水平也在逐步上升。 从整体来看,即便下午打得相对精彩,但其实也并没有把训练时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山长说只有平日里的60%。心理上的问题确实对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山长在点评时说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将军做过一个测试,告诉死囚犯们将要提前执行死刑,就在宣布的第二天。大多数人从听到消息开始,就精神崩溃,大哭大闹,饭吃不下,也睡不好。只有几个人一切如旧,该吃饭照样好好吃,睡觉也非常安稳。结果将军下令赦免这几名死囚犯,让他们跟队随军,将功赎罪,最终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战功。但那些心理素质差的囚犯就没有这种机会,很快就被依法处决。 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就是因为将军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真”,如果死亡注定要来临,那么也与此刻无关,他们只关注当下的事情有没有做好。这种心理素质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进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没有杂念挂碍,才能取得凡人无法获得的成绩。目前我离他们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次的比赛让我进行了一次心理上的突破,后期仍需要不断提高。 这是我的第一个“痛苦点”:通过勉强及格的发挥,让我明白了心态的重要性。 问题二:不爱动脑子 山长经常说,练拳如果不动脑子,练再久也是白练,错误的动作不断重复,只会得到“更熟练的错误动作”,不可能自动升级成正确的动作。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习性阻碍我们进步,其中一项就是不思进取。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我们会习惯性地用同一种模式应对,这是人的本能。就像在对方出拳的时候我们会伸出手去格挡,身体往后顶,手往前撑,脚死死地站在原地。那一瞬间我们的大脑是停止运转的,只能随着本能做出反应。 这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本能格挡时身体会非常僵硬,挡了第一下很难能迅速反应去挡第二下,所以只要进攻方抓住自己愣神的那一刻连续进攻,将会很失利。第二:本能格挡的姿势基本上都是原地防守,或是后退防守,本质上只是抵挡住了对方的手,但没有避开对方的可攻击圈,对进攻方来说,直接往前跟一步就又能击中一拳。 这就是不动脑子、纯凭本能所造成的结果。但如果多去思考,去琢磨自己该怎样既防守好了自己,同时还能让自己占据主动对手成为被动,防守的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就像本次山长经常提醒我要做好“防守反击”,即在对方刚出击的时候也出击,只不过恰好避开对方的进攻。这样会让对手措不及忙,因为当人在准备进攻与正在进攻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会放在自己的打击点上,这时最脆弱,最适合攻击。 这种策略就是经常动脑子才能想出来的,这里也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对练时还有很多情况,如果不动脑袋去思考,只知道使用本能去进攻或防守,都会带来相似的结局。 这也是本次我犯的第二个主要错误,因为我会经常使用同一招来进攻,要么只知道打头,要么只知道打肚子,或是一旦纠缠在一起就只知道用摔法,而且摔起来也只有一个方向。变化非常单一,要不是山长经常在场下提醒我要变,要用更灵活、让对方更摸不着头脑的方式去进行防守反击,本次打的只会更难看。 但即使山长经常给出提醒,由于这种勤于琢磨思考、遇事会想多种解决方法而非一条路走到底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成为我的习惯。因此打的并不精彩,很多时候显得笨笨的,吃了好几次亏才会意识到错误,然后再吃几次亏才肯去变化。距离灵动轻巧的速战速决打法,我这就像是野蛮的小笨熊打法。 所以带给我的惨痛教训就是:练功时要多思考、多琢磨,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问题三:离真正的内家拳还相差甚远 本次挑战赛带给我的第三个痛苦点是,我发现练习时感觉很多动作使得都很顺,但一到场上就乱了手脚,很多防守反击的应对策略都没有使用出来,有些使用的也特别拙劣,速度不快、力也不够脆和狠。一些地方也是在用蛮力对抗,在面对对手的出击时有些重拳也未能闪躲开,虽然对方的拳并不算太重,自己能够抗住,但如果力量再大些自己就会很吃亏。 具体细节比较多,就不一一总结了。总之,通过这次比赛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平日里的练习还需要加强,只有把身体协调性提高了,动作掌握熟练,反应力加快了,才有可能把五大单招更熟练地使用出来,不然就只能是花架子,练习的时候有效,一上场就实战不出来了。 以上是对这次百人组手战的反思。最后附上本次挑战我的特别感触。 ※ 特别感触 团队的价值 本次百人组手战,看似是我一个人在台上面对挑战,可能对于很多不在场的观众来说,了解到的只是几段视频和几段文字总结,留下的印象也只是我与武道班学生的对战过程。但相信对于在场的家长和学员来说,或许还会有些其他的印象与观察。作为亲身经历者的我,感触更是强烈。 每场结束的时候,山长都会指出我刚犯的错误,并示范正确的接招方式,同时对下一轮提出应对方案,不仅有技术指导、也有大量的心理战略,让我得到理性的力量; 上午场打完之后,我的状态并没有调整得很好,刘老师利用午休的时间带我练功冥想,每场打完之后也都会提醒我进入中午练功的状态,把意念收回到自身,及时“充电”。在心灵上让我感到力量; 每次休息的时候,高中部的同学们都会帮我放松四肢与躯干,让我一场状态比一场好,事实证明放松的效果非常好,感觉越打四肢越舒展。每当大家帮我按摩的时候,都会感到非常温馨和感动。武道班的学生们都开玩笑地说我享受着拳王般的待遇。 …… 这一切,都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与这个团队是一体的,只有互相成就每个人才能发挥到最好。虽然在场上接受挑战的是我,接受大家赞扬的也是我们这些上场的学生,但如果缺少了场下这个团队中任何一员,我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绩。 如果没有山长的理论与技术指导,我很可能会重复地往同一个坑里踩,也只可能越打越糟;如果没有刘老师在心理状态上的调整,下午我只可能比上午更差,心态也只会更加焦虑;如果没有高中部同学们的协助与按摩,我的身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恢复原有动力,只会越打越疲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