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看重结果”心态的分析

 广西梁建闻 2019-03-07

本次课前作业是,阅读 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16种特征,并回答题目。一:为什么这种人会取得超越普通人的成功?他这些行为结果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是什么?二:社会上的一般人(平庸之人)与他们的区别是什么?三:你在这方面做的怎么样?你怎样才能做到更好?

本次我的日记换了一种模式,没有直接记录课程内容,而是把我对课程的理解结合到生活中的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用这种方式重新梳理课程。

事件:

   记得前几天,大家在交流以前的成长历程时,谈到了心态的调整方式。我当时就想到刚来学堂的时候,自己在心态上存在各种问题,在很多最基础的理念上都是一片空白。小学期间也没有老师会正确地对各种情绪、心理问题进行引导。所以觉得别人不对的时候就会很生气,激动起来就会很暴躁地指责他人的不是;觉得自己不对的时候也会很生气,不希望其他人看到,想给自己多留些面子,等等这类问题。

    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是,当自己差劲时会很失落,看什么都觉得是别人对自己有敌意,在排挤自己。而当自己做的比较好时又会开始洋洋得意,期盼更多人注意到我的优秀。比如当时经常进行摔跤训练,有一段时间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方法,就经常输,所以经常被指出各种问题,当时就对摔跤很没兴趣,觉得这就是一个暴露自己缺点的项目,内心里也很排斥。后来一次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但摔的很不错,我就变得很兴奋,暗中想“我还是蛮不错的,这么多人今天都看到了我的表现,真好。看来我之前不应该小瞧自己”。第二次摔跤,自己又胜利了,这种信心又加强了几分。

常见处理:

    看似一开始我是不如意的,而之后我摆脱了这种不如意。相信如果是换在体制教育下,传统的老师与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少见:在学校,××,这次很不错,你就应该这样。其他同学也要好好学学,人家之前虽然差劲,但现在进步了,那就是值得表扬的。在家里,这次做的不错嘛,你打败了谁?哦,他呀,咱家的孩子就是厉害!走,爸爸妈妈奖励你去吃大餐。

结果:

    看似他们这种鼓励我的方式,是让我下次取得更大的成功,摆脱这种不如意的生活。但其实造成的根本结果却会完全相反,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磕磕碰碰,摔跤场上也有胜有败。当我下一次失利的时候,失败的感觉卷土重来,我会因自己没有达到外界设定的目标而感到沮丧、难过,否定自己。“不如意”并不是离开了,它只不过是隐藏在角落,等待下一个好时机再次跳出来将其伤害得更惨。而我也就得不停地坐着这辆由自己控制的“过山车”,一圈一圈地前进。上升时,让人满怀喜悦。但其实升的多高,就意味着下一秒的下降自己会被吓的有多惨。

浅层原因:

    那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对成就的执着。因为太想得到美好的结果,所以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有没有成功上。自然,如果成了就会高兴,败了就会感到受挫。

    但是我们没有想过的是:成就,可能是运气好、可能是因缘到了,当然也可能是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而如果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在不确定的事物上,是非常荒唐与愚蠢的。这种结果十分不真实,即便得到了又如何,又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不要看重结果,而要注重过程”。这背后的逻辑是,只看结果的人,注定得在各种喜忧的情绪当中纠结徘徊。但假如注重的是过程,是自己在其中付出的程度,才会活得更像个有理智的人,也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东西。

    这一结论看起来很有价值,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分析到这一步也就就此而至了,然后在生活中专注于去改正自己“关注结果而非过程”的毛病。但如果还能再往下挖一点,去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在意结果,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深层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在意成就?因为我们会觉得“成就是我的代表,它是我的”,就像山长在《我们活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所写,含情脉脉地说“宝马车主我爱你”的美女,并不是真的爱上了宝马车主、宝马车,而是爱那个爱宝马车所代表的各种“尊贵”的自己。她也不是爱自己,而是爱心中给“自己”贴上的种种如“美丽多情,青春性感,多才多艺”等等概念标签…… 而整个一系列事件的起因,山长的总结是两个字:自恋。

    前几天做高中考试题时,有一道是问“奥斯卡小金人和一毛钱的塑料小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件看似很不一样的物品,其实有着同样的本质。当去追求小金人的时候,我们在意的是结果,是它象征的成就,是属于自己的身份。塑料小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里没有贵贱高下之分。对于山长所说的自恋,我目前理解到的这一层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觉得一切都要围绕着自己服务,看重的都是自己要什么、有什么。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会认为自己获得的成就非常重要。

    事实上,当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心时,其实自己世界会变得无比渺小。因为拒绝成长自己,期待其他人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他的可承载度是非常低的,凡是超出能承受范围的事,都会被认为是“不尽人意”。

改进方向:

    记得很早以前,山长就给我们讲过他以前对个体价值的想法。当我们想想这个世界有70多亿人口,自己只是70亿分之一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渺小。在这么庞大的人群当中显得微不足道。自己的那些私欲、贪欲、傲慢之心显得可笑至极。就像我们看蚁群当中一只小蚂蚁的感觉是一样的。

    突然发现这一点时候,可能瞬间眼界就打开了,不再认为享有成就是值得追求的事情,更不会认为这种成就有什么值得炫耀。当我们不再自恋,愿意承认自己的渺小,世界才能变大,才会意识到自己得到什么并不重要,可能关键是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能贡献怎样的价值。

    一方面,我们会自动的不去关注结果而是关注过程,关注自己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出更有价值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们自然也不会被各种成败得失困扰。

    那么也就达到了文中所写的自我实现者的境界:

    “他们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他们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虽然他们不见得喜欢现状,但他们会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不会抱怨为何只有半杯水),然后负起责任改善现状。

    他们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他们也较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