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

 昵称32901809 2019-03-07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旧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题解】

此诗写于嘉祐六年(1061)十一月,时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前去赴任,与送他的弟弟苏辙分手后经过渑(mian)池,为和(he,唱和) 弟弟苏辙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而写下此诗。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讲究步韵、依韵、用韵。

【注释】

①“人生”四句:苏辙原诗开头两句说:“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 途怕雪泥。”苏轼此诗开头这四句从“雪泥”引发,变实为虚,创造出 “雪泥鸿爪”的著名成语,以比喻往事虽留痕,但前行不能停,抒发人生的偶然无常之感慨与奋进不息的豪情。

②“老僧”二句:苏辙在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句后自注说:“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苏轼写作此诗时奉闲 僧已死,昔日苏轼兄弟题诗的墙壁已坏,所题之诗已经看不见了。“成新塔”,德高望重的僧人死后有塔葬(尸体处理后或火化后的骨灰放入灵塔之中)的习俗。此处说奉闲僧死后,遗体塔葬。

③“旧日”二句:苏轼在这两句诗后注释说:“往岁,马死于二陵, 骑驴至渑池。” “往岁”,指嘉祐元年(1056)苏轼兄弟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第一次从西蜀眉山出发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二陵”,即东崤、西崤二 山,在渑池县西,是陕西、河南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一。蹇(jian):跛,行动迟缓。

【故事】

1061年冬天,苏轼往凤翔赴任,生平首次与弟弟分隔两地。郑州城外,兄弟惜别。飞雪将天地染成苍茫一色,苏辙独骑痩马,在风雪中一歪一斜,苏轼回望弟弟背影,不觉落泪。

路过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旧事涌上心头。三年前,苏轼兄弟赴京赶考,借宿于渑池一处僧舍内。老和尚设宴款待他们,兄弟二人也题诗回赠。如今老僧已死,僧舍已然破败,昔日题的字迹也不见了。苏辙寄来诗信,满纸忧虑,叹命运无常。苏轼回信告诉弟弟,人生在世,“应似飞鸿踏雪泥”。纵使往日崎岖,且前路难测,但鸿飞于天地之间,又何须瞻前顾后?

时年苏轼26岁,其旷达心态已展露无遗。他一生行路万里,崎峨坎坷之至,但从不向命运低头。种种磨难,如同“雪泥鸿爪”,而他的身姿,一如飞鸿,永远驰骋于天地之间。

【赏析】

谁的人生没有四处走动,甚至到处漂泊、居无定所?这样的人生像什么呢?这是个古今中外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答案的问题。诗人在前四句中以雪泥留爪、鸿飞东西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做出了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回答。“飞鸿踏雪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不会在雪泥上久驻,飞往东西乃必然。偶然故无常,必然则永恒,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总要在这里或那里留下这样那样的印记,然后又踏上新的征程,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向远方,飞往新的目的地。能这样看待人生,便可少些感伤,多些激奋。这就是“雪泥鸿爪”的真谛。

人生旅途上,光阴荏苒,所经之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怀旧自是难免。此诗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先述“老僧已死”,斯人已去,寺壁残破,旧题无觅,人事真是无常。接着针对苏辙“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的原诗而引发的对当年进京赴考旅途的艰辛与困顿往事的回忆,抒发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与子由弟共勉之意。艰难的往昔,更突出现在兄弟俩都中了进士且前途光明的可贵。怀旧虽然伤感, 但珍惜现在、努力奋进以实现更加美好的愿景才是人生的当务之急。诗人 在“怀旧”中展望未来,感伤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一种怀旧的感慨与向往未来的激奋相互交融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成千上万诵读此诗之人。

苏轼诗善于比喻,往往道人所不道。此诗以“飞鸿踏雪泥”比喻人生行踪,贴切新颖,为人称颂。此诗前四句一气呵成,神采飞扬,后四句虽稍嫌不及,但在诗意上则与前四句一脉相承,真可谓是“雪泥鸿爪”这一 人生真诗的有益表现。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

RECOMM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