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砥励奋进铸辉煌 接力追梦谱新篇

 麻雀695 2019-03-07

岁月不居  寒暑更替

时光见证历史

在岁末年初的节点上

改革开放4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此磅礴交汇

宜昌站创立45周年与新站转型元年

在此激越交响

令人油然而生

有置身大历史的感概

更有创造大历史的豪迈

过去的45年

我们心怀梦想  奋力追逐

  我们风雨兼程  艰难求索  

我们励精图治  砥砺前行

过得很充实  走得很坚定

用几代人的青春和热血  

信念和担当

谱写了一首艰苦创业

阔步发展的壮丽诗篇

第一章  应运而生 

1973-1980年

1973年 

首届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胜利召开

吹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前进的号角

环境监测作为排头兵

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期起步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督站应运而生

从无编制、无用房、无设备“三无”状态

开始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一间办公室  一辆自行车

几件笨重的设备

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在第一任站长带领下

几个人肩扛手提  爬山涉水

开展手工烟尘、地表水、有机气体监测

迈出了宜昌生态环保的第一步征程

1978年

那是一个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强劲动力

国家首次提出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环境保护中的耳目

是防治环境污染的依据”

环境监测事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第二 章  艰苦创业

   1981-1990年

1981年 

第二次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圆满召开

1983年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我国环境监测步入规范化建设阶段

3月长江水暖

趁着全国改革浪潮的风起云涌

趁着地市合并趋势渐起的东风

宜昌市环境监测规模由小变大

在第二代站班子带领下

环境监测人艰苦创业    

自己动手  背砂和泥

多方筹措 苦心积累

1400平米的实验室破茧而出

十几个人

扛着原始简陋的监测仪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奔波采样的足迹踏遍宜昌的青山绿水

手工绘图  手写报告

辛勤分析的身影印满实验室的泥台灰墙

水质、大气、 土壤、 噪声开始例行监测

重金属、生物、降水、电磁辐射从无到有

科研创新开始起步

宜昌环境监测

在困难中探索  在艰苦中前进

蹒跚度过创立期

走向初具规模的成长期

第三章  大步崛起

1991-2010年

1991年

“八五”规划开局

环境监测事业步入蓬勃发展之年

1992年

宜昌环境监测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宜昌地区和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合并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正式成立

 宜昌环境监测开始阔步前进

/ 老监测楼 /

实验办公楼扩建

人员扩编

通过省级计量认证项目增至95项

大型仪器陆续进驻实验室

汽车尾气、振动、煤质监测

开始纳入监测项目

办公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

监测实力快速增强

监测水平大幅提升

2006年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升格为副处级单位

一大批热爱环保事业

朝气蓬勃的80后英才汇聚

宜昌站活力焕发

环境监测事业步入快车道

在第三代站班子集体带领下

人员扩编至50名

7个内设机构布局合理

构建起高效的管理框架

实施起长足发展战略

内扛国家责任

建成国控南津关水质自动监测站

外引瑞士资金 

建起白龙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 南津关水质自动监测站 /

补充各类监测仪器设备127台

通过省级计量认证项目129项

具备水质109项全分析监测能力

率先在全省设立应急监测中心

率领宜昌环境监测代表队潜心技术

两次斩获全省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团体冠军

赢得三项“技术能手”

囊括个人一、二等奖

率领科研团队深入研究

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宜昌环境监测  大步崛起

一颗监测新星

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崭露头角

第四章  跨越发展

2011年至今

2011年

国家开始实施“天地一体化” 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监测步入向深度和广度

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宜昌环境监测紧抓机遇  小步快跑

增设仪器分析室和物理监测室

内设科室从7个增至9个

监测人员增至76人

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监测水平领先同行

2013年

国家密集推出“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三大污染防治战役逐步迈入攻坚阶段

“长江大保护”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省、市各类环保专项行动连环出击

环境监测进入助力污染防治的攻坚期

机构改革的过渡期  事业转型的跨越期

面对任务量爆发式增长

和工作责任的重压式挑战

在第四代站班子集体带领下

我们直面问题  勇于探索

创下多项全省第一

在全省同类城市率先开展

环境空气预警预报工作

率先配置全省首台

PM2.5移动源解析监测平台

获得国家和省市嘉奖

空气质量

实施发布系统

PM2.5源解析移动监测平台

设备展出

我们勇于担当  勤于履责 

科学规范完成生态环保常规监测

提前谋划完成国家环境质量事权上收

高效高质开展中央及省环保督察监测 

密切配合开展水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测

连续鏖战承担突发事故应急监测 

为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强劲助力

明媚的“宜昌蓝”  怡人的“生态绿”

凝聚着我们的辛勤汗水

挥洒着我们的无悔青春

我们志存高远  锐意进取 

努力打造生态保护尖兵利器

1座现代化高标准实验楼拔地而起

400多台(套)先进仪器设备闪亮陈列

国家网地表水、土壤实验室满负荷高效运转

18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19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相继建成

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健全

取得三峡库区生态防护

及PM2.5课题研究2项科技成果

培育了一批国家“三五”人才

市级优秀专家和技术骨干

2018年

监测手段不断进化  

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监测领域不断拓宽  

监测水平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2018年度国家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

榜上有名

奠定了行业翘楚地位

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

四十五年艰苦创业

四十五年逐梦前行

我们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我们从弱到强   不断壮大

我们脚步铿锵

我们信念坚定  

我们团结拼搏  铸就辉煌

/ 意气风发的监测队伍 /

岁月曾著风雨  更待满树繁花

面对 新年 新改革 新机遇 新挑战

我们胸中激荡着

    “会当凌绝顶”的创业豪情

我们心中渴望着

     “一览众山小”的独特风景

让我们砥砺前行 上下求索  接续奋斗  

以崭新的面貌

展现宜昌环境监测人的骄人风采

以创新的姿态

傲立于中部环境监测行业之林

共同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璀璨明天

谱写新时期宜昌环境监测事业新篇章

愿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基业长青

愿宜昌环境监测永续蓬勃发展

策划撰稿:徐玲 王咏梅 洪莉芳

朗诵:王咏梅、高松、徐玲、张兆年、唐军

编辑:马梦媛

整编| 宜昌环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