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中的李清照原创 汇智博达图书 2019-03-05 13:08:24 文/王大宝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李清照是一个非常柔弱的女词人。因为他写的很多诗词,都充满了女儿家的柔情。词中体现的细腻的情感,让很多人潸然泪下。但是在读关完这本《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女词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柔弱,而是非常坚强的。这是一本数有关李清照的诗词,更是一本用她的词作为引子来介绍她的一生的传记。 春光烂漫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犹如山花一样烂漫。这种烂漫并非浪漫,而是在浪漫中有更多的天真无邪。少女情怀总是诗,抛去情情爱爱的因素,那豆蔻年华的少女总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清澈的美好。这么说来,千年之后的曹雪芹通过笔下的贾宝玉说出来的一句“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与李清照所散发出来少女的美好也是完美契合了。果然,人对于美的看法其实不会被事件影响多少的。 一句“沉醉不知归路”,尽兴而归的少女在羊肠小道跌跌撞撞归家的场景跃然纸上。此时的少女是欢快?还是酒憨之后的全身舒泰?又或者是享受到了难得的放肆,表现出来的些许兴奋?可能每一种都有,也可能仅仅是与三五好友投壶流觞。 不过在这样的春日,又是湖边的景致,一定是尽欢就对了。 满庭尽芳 人生之夏,应是与斯人为伴。 我曾经了解过古代婚礼的过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繁复的仪式环节体现着人们对婚姻大事的庄重。而在宋代,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封建”,女方也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李清照人生之夏,同样也有经历了这样的充满仪式感的婚约过程。 这样一个沁进书香的女子,她的婚姻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所谓郎才女貌,在她与赵明诚之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才子佳人的组合,而是有同样志趣的文华伉俪。一次花亭邂逅,便是他们一眼万年的契机。结发同牢,合卺合髻,并不复杂的爱情故事其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也是最幸运的。 风雨之秋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她的一生也不会被大家铭记,也就更不会有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了。 这一对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也有矛盾与隔阂。平心而论,赵明诚并非圣人,也有其自私的一面。某年李清照父亲牵连“元祐党人”案,赵明诚明哲保身并未与遭遇变故的李清照站在一起。后来赵家蒙冤,李清照却随其转居乡里。 也正是在这多事之秋李清照写出了一系列流传至今的名篇,也许利用诗词记录她的心情已经成为她了生活习惯。斯人不在,于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雁字回时,并无锦书,于是“人比黄花瘦”。 凝霜之冬 如果上面的经历还算不得风雨飘摇,那么接下来的可能就更加令人伤痛欲绝。宋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48岁。13年的乡里生活之后,赵明诚终于重新出仕。一场叛乱之后,赵明诚竟然弃城而逃。后李清照对其夫深深失望,吟咏《夏日绝句》让赵明诚羞愧难当。 此后,赵明诚一直郁郁寡欢。就在同年,他竟染疾而逝。一段姻缘,一生纠葛就此落幕。而后李清照的人生也似乎走入了人生的冬天。 一是夫妻生死别离。再是懦弱,也是相伴多年的夫妻。对赵明诚的怀念一直都在。不论是《祭赵湖州文》,还是《鹧鸪天》都表达出了李清照对亡夫的思念与悲痛。 二是人生际遇的多舛。在后来,父母相继离世,只剩下弟弟李伉是唯一的依靠。而她在辗转求生的途中竟然把一生所珍藏的文物字画丢失大半。 正如白落梅所言“随缘而聚,随缘而散,一世光阴,了无痕迹。空空而来,空空而去,三干幻象,总是迷离。” 本文经作者授权首发,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