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说:不负初心,方是君子本色

 纯一dkl 2019-03-07

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指的是这样的三种人生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也都没有什么灾病事故,从而得以躬行孝悌,这是第一乐;为人处事合乎道义,上不愧对于天,下不羞对于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第二乐;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

“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孟子认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也就是说,君子和常人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能够把道德良知存放在自己心里,时刻不忘,而这是常人做不到的。《论语》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行事,必定正直善良,胸怀坦荡,风范温润如玉。因此,孟子的“君子三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的主体内心体验,也就是说,这是君子才能获得的快乐。

躬行孝悌会给人带来道德的满足和快乐,因为这是人内心道德本性的需要。这是君子的第一乐的更深层涵意。在儒家观念中,孝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曾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的弟子有子说过“孝悌,为人之本与”,而《大学》中也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齐家也是在治理国家的前面。这也是汉朝为什么以孝道为立国之基础的原因。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也就是说,人天生就具备了各种道德本性,只要返回自身寻求,做到诚实无欺,就能获得最大的快乐。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善念。因此,言行举止能合乎自己的良心本性要求,做到问心无愧,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也就是君子的第二乐。

孟子是一个教书匠,孟母三迁也是教育学的典范,所以他对于传道受业解惑是非常看重的。能得到天下英才,启发他们的心智,解答他们心中的各种疑惑,传授给他们知识,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并通过他们把真理遍传天下,为社会所用,泽惠百姓,这对君子来说,无疑也是人生一大快乐。

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

平凡而质朴的“孟子三乐”的确道出了快乐人生的真谛。当走过人世的坎坎坷坷,当阅历岁月的雨雪风霜,铅华洗尽,删繁就简,我们发现,这些朴素的快乐看似寻常,却难能可贵。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君子之乐,乐在其中矣!一个人如果能此三者,快乐自然源自于心底,散之周身。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诱惑。可能是权力、可能是财物、可能是美色,正确对待这些诱惑,要对得起家人、对得起对自己怀有期待的人。严格克制约束自己,不在前行的途中不被欲望所左右,不负初心、坦坦荡荡,方是君子本色。


人们对于快乐的理解,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之一生,追求快乐,您认为何为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