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亲眼见到马克沁机枪轰倒大树为何没有买?一句话令人心酸

 金苹果6 2019-03-07

清末年间,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在掀起,不是战争赔款就是割地赔偿,当时晚清的重臣中,有些人是想亡羊补牢的,他们想积极追上世界的脚步,试图把晚清拉回到大国兴盛的轨道上。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李鸿章。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的国家重臣,晚年曾游历西方列国,西方列国,对于这位来自东方大国的客人十分重视,再加上李鸿章做了晚清时期的军机大臣,因此西方列强各国均以总理的待遇接待了李鸿章。李鸿章在游历西方各国时见到了很多新式的工业产品,其中就包括闻名两次世界大战的马克沁机枪。

战斗力不如人,就没有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意识到中西方在军火的巨大差距后,李鸿章是想力挽狂澜,把晚清的军队也打造成一支可战之师。他除了镇压国内的起义运动,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救国的办法,更新军备就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个方向。

1884年,美国人马克沁在英国举办了马克沁机枪发布会。李鸿章被英国人邀请,参加了这次发布会。马克沁本人特地展示了一下这把枪的威力,只见一棵一抱粗的大树几下就被打断。李鸿章看到每分钟发射600发的马克沁机枪射击时,一下子坐不住了,并且拍手叫好。陪同李鸿章参观马克沁机枪试射的西方官员说了一句话。然而当随行的人将西方人的话翻译给李鸿章之后,李鸿章的脸色沉重了下来,连忙说了一句:太快了,太贵了。

这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落后,国力衰败的也过快,大小战争的消耗和赔偿,使平时骄傲满满的大清,只能勒紧腰带生存。讽刺的是,受穷的是百姓和军队,慈禧太后宁愿用钱去庆生,也不愿意加强国防建设,宁愿将各种金银珠宝首饰古玩字画一股脑埋在他的棺材中,发霉生虫,也不愿意拿出来发展国家经济。

所以李鸿章并没有大批采购,但聪明的他声称需要样品让领导过目才能定夺,故而买了三件运回了国。回国之后,李鸿章马上就把这一挺马克沁机枪交给了自办的军工厂,四年后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马克沁机枪,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清军没有大规模装备而已。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早已不需要马克沁机枪,但我们却依然需要不忘记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迪。准眼未来,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和建设更加富强的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