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Blender导航 》。通过上面三篇,我们对Blender的用户界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这一篇学习笔记重点谈谈如何操控3D
VIEW三维视窗的对象(Object),也是非常枯燥和无味的内容,但是仍然很重要。当你熟练使用这些操控的时候,它就不值得再学了。 【研究】 3D
VIEW三维视窗中的对象不单单指模型物体(MESH),还包括场景的灯光、摄像机等等,都可以成为Object(实际上在计算机中,就是一个数据块,建模渲染的背后,就是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这里谈的操控,就是指对三维视窗场景所谈。 一、建立、删除、复制 在Blender中,使用鼠标右键选择,左键操控。 首先谈谈建立对象: 1、建立快捷键:SHIFT+A,通过浮动的菜单,你可以在场景中建立这些对象。 ![]() 2、还有一种办法,使用工具栏菜单。如果没有左侧工具栏,请按T键,选择“创建”面板。 ![]() 3、如果你像我一样有点花眼,那么把鼠标放在这个面板上,按CTRL+鼠标中间,上下拖动,那么能调整这个面板图标字体大小。(这个真是方便啊) ![]() 其次谈谈如何删除对象呢? 第一步,右键选择对象物体; ![]() 第二步,按快捷键 X,左键点击菜单删除就可以了。 ![]() 其次谈谈复制对象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因为你可以按照线性复制,按照环形复制等等,这个以后再研究。这里,谈谈简单常用的两种复制。 对象复制:SHIFT+D
复制出来的对象物体,是一个独立物体,与原来的没有任何关系。 关联复制:ALT+D 复制出来的对象物体,不是独立物体,它与原来的物体有关联。原来物体改变,它也改变。 复制以后,复制出来的物体与元物体位置一致,所以,必须按鼠标左键移动物体,你才能看到它。 ![]() 打开大纲视图功能区,仔细看:原物体名字叫CUBE,它的核心数据块CUBE。复制出来的物体,系统自动起名字为CUBE.001,它的核心数据块为CUBE.001,是独立的。它与原物体核心数据块是不一样的。而关联复制出来的物体名字叫CUBE.002,它的核心数据块为CUBE,与原物体核心数据块CUBE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关联复制出来的CUBE.002对象的内存数据指针指向原CUBE的数据块。也就是说CUBE.002对象是虚的,它像镜子一样映射CUBE物体,CUBE原物体只要变化了,它就改变。讲起来好费劲啊,不知大家能否明白。其他主流三维软件也有关联复制,其道理是一样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便于修改;二是节约内存。 ![]() 二、移动、旋转、缩放 选择对象用鼠标右键,操作用左键。 如果只是简单移动,可以用鼠标左键直接操作: 1、用鼠标右键选择要移动的物体,用鼠标左键按住白色圆心可以随意拖动; 2、用鼠标右键选择要移动的物体,用鼠标左键按住蓝色Z轴,物体将沿着Z轴上下移动;同理适合于红色的X轴,适合绿色的Y轴。 当然你可以用按钮命令: ![]() 在Blender软件中,还是使用快捷键操,这种方法操作速度快啊! 移动 G键 旋转 R键
缩放 S键 如果你认为只是这样,那就太低估Blender的功能了,下面好好研究一下操控问题。 1、移动 快捷键为G键:' 用鼠标右键选择立方体物体,按G键时,对象坐标消失,你可以移动鼠标,物体跟着移动,点击鼠标左键,物体就停在某个地方。 ![]() 按完G键移动物体,如何精准移动呢? 第一种方法: 按住CTRL+鼠标中键,可以出现XYZ辅助线,启动临时捕捉,实现可控的定位。 ![]() 第二种更常用和精准的办法: G键+坐标轴(X,Y,Z)+移动数值 比如: G+Y 首先按G,然后再按Y
,表示沿着Y轴运动,移动鼠标(不用按键),物体将沿着Y轴正反方向移动,点击鼠标左键,定住物体。 再比如,G+Z+3 首先按G,然后再按Z
,表示沿着Z轴运动,在输入3,表示沿着Z轴正向移动3个单位。 ![]() 下图是 : G+ Y+(-3)操作
![]() 第三种办法: 配合启动捕捉,以后再研究。 注意:如果要在XY平面移动,怎么办呢? G+
(SHIFT+Z),首先按G键,告诉软件要做移动,然后,按一下SHIFT+Z,告诉软件不在Z轴上下移动,物体只在XY平面移动。 2、旋转 R键 同上 例如:R+X+30 沿着X轴旋转30度。旋转的方向遵循右手法则,用右手抓住某一坐标轴,大拇指坐标轴方向,四个手指方向为旋转正方向。 ![]() ![]() 3、 缩放 S键 同上 比如:S+(SHIFT+X)+2 ![]() 按S告诉软件要对模型进行缩放,模型坐标消失,等待下一步命令,不要动鼠标。 ![]() 再按SHIFT+X一次,告诉软件对模型YZ平面方向缩放,出现蓝色Z轴和绿色Y轴约束线。表示操作沿着这两个方向进行。 ![]() 再按2,表示沿着ZY方向缩放2倍。按回车确定或点击鼠标左键确定结果。 ![]() 三、隐藏物体 有时候在编辑物体的时候,有些物体碍事,或者场景物体多了影响速度。有一个办法,就是暂时隐藏不需要考虑的物体。 隐藏物体的快捷键为:H
; 重新显示隐藏物体:ALT+H;隐藏没有选择的物体:SHIFT+H. 1、场景两个立方体。 ![]() 2、用鼠标右键选择左边立方体。 ![]() 3、按H键隐藏它。 ![]() 4、按ALT+H键,重新显示它。 ![]() 5、再次右键选择左边立方体。 ![]() 6、按SHIFT+H,隐藏没有选择的右边物体。 ![]() 【后记】 1、这些知识看起来磨叽,写起来枯燥,喜欢BLENDER就咬牙坚持吧! 2、对于初学者一定要反复练习,尤其是鼠标右键选择,一定要做到能够熟练运用。当初为什么会使用右键选择呢?我猜开发者一定想分担食指与中指的工作量,否则,常用鼠标工作的人,食指痛啊!3、如果你对右键选择不适应,想改为左键选择,按照如下进行更改: ![]() ![]() 4、如果你有玛雅和3DSMAX的软件的使用经验,你可以把BLENDER改成你所习惯的方式。 第一种方法在启动界面,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操作方式。 ![]() 第二种:在用户设置里边进行设置。 ![]() 5、在博友的要求下,我用中文的Blender编写文章了。我现在纠结了,有些菜单面板命令,我反而纠结和叫不准了,只能来回切换对比了。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