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泊桦时间】寿光现象,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

 369蓝田书院 2019-03-07


    “只要国外有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我们利用基因工程能马上复制出种子”,在三元朱村短短半天考察,这句话另我印象深刻。如果说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之前是依靠大棚和规模化种植,现在的寿光已经向着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稳步迈进了。

    2018年2月5日下午,我们慕名来到寿光现代农业考察的最后一站,蔬菜大棚的“发源地”三元朱村,与当地农业科技和培训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结合物流园区和种植业主的交流访谈,使我们对寿光的农产品产业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自1989年,王乐义书记在三元朱村开始进行蔬菜冬暖大棚的种植一直到现在,历任国家领导人都对寿光的农产品产业寄予厚望,全国各省份农业工作者,科研团队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希望将寿光的模式复制到其他省份,但成效甚微,温棚种植可以复制,但是中国只有一个寿光。

从历史发展来看,历史机遇是先决条件。最先试点蔬菜冬暖大棚的种植到90年代推广设施农业,直到形成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改变了江北人民冬天吃不到蔬菜的问题,“市场先入为主,谁先建谁受益”,知名度有了,全国各地的蔬菜都会拉到寿光,不仅可以快速的销售出去,还能配到其他的蔬菜。就这一点其他省份地区就是无法复制到的。

    从自然条件来看,寿光有历来有种植白菜,萝卜的基础,这是自然条件。

从地理位置来看,临近胜利油田,常年供应胜利油田蔬菜,为寿光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从人的因素来看,一群实干家的辛勤付出是寿光的助推剂。寿光早起土地主要是盐碱地,有一群如王乐义书记般的群体,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去改变现状,推掉盐碱层,用好的肥料好的配方对土地进行改造。

    从政府层面看,领导大手笔,大气是寿光今天大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寿光领导,贷款修路,搞基础设施建设,丝毫不亚于银川的基建水平,让我对寿光刮目相看。同时政府尽可能对农产品种植种类进行调控,避免出现偏品种的情况。对于蔬菜安全方面,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销售的蔬菜,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谁销售谁负责,一查到底。

    成熟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经济人体系,通过农业经济人,寿光的蔬菜不仅卖向全国,也卖向了全世界。

    技术的支撑,是寿光发展的原动力。无土栽培技术,基因工程,真正做到“种世界,卖世界,买世界”。雄厚的企业实力,新品种的繁育全部由企业投资。

    所以,寿光的成功,有其历史发展和自然以及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想学就能学来的。但是寿光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对农产品产业的支持扶持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寿光人拼搏,大气的气魄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认真体会的。心胸狭窄,做事猥琐,小里小气的,终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