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止不殆

 xxjjsdt 2019-03-07

东台中学高三(10)班    刘培玥

老子云:“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私以为,知止比知足要高出一境,懂得满足,敢于止步,看到另是一番风景。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告诫灵性已通、凡心正炽的顽石:“凡间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你还要去吗?”顽石曰:“我要去。”凡人与神仙似乎有着宿命的缘分,凡人艳羡神仙寿命齐天,不生不灭,而清冷至极的神仙又渴望人间的烟火气。如若不然,又怎会生出那样缠绵缱绻的传说来呢?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那颗顽石,仰望遥不可及的星空,却忘了抬头看看那柳梢的月,遗忘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憎恨会、爱别离、求不得。”当我们于世汲汲然时,必会忘却了沿途的风景。顺着一根绳索向上攀爬,仰望头顶上别人的脚底,想得到与别人等高的辉煌,沉浸在自我编织的美梦之中,却也囚禁在欲望之笼中。

揆诸当下,仰望似乎成了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一种趋势。狂热的粉丝散尽家财为艺人应援,工薪一族悲叹老天爷不公,凭什么他能在名利场中来去自如,而我却只能甘于默默无闻地生活?丧文化表面上是自我调侃和解压,内里却是一颗欲求不满、望山跑死马的心。鲁迅先生有言:“痛苦的不是梦,而是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当心中的仰望跌下神坛,原本的仰望者又该何去何从呢?

林徽因对此有个很好的答案:珍视自身“荧荧个剪光”,将它捧出辉煌来。也就是说,要懂得知止。

知止是对自身的肯定,是对自身才能的赏识。画僧石涛坚信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在服膺董其昌、倪云林画技的同时,又深知“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开创自已的风格特色。仰望多了,就会成为欲望,越积越浓。浓于情就会生出痴,浓于利就会生出贪,浓于名就会生出嗔。痴、贪、嗔是很可怕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淡。淡不是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在意,而是不贪。怀有一颗平常心,享受追梦过程的美好,打开灵魂的狭缝,你将会看到千亿星辰、千亿光芒。

如此,真正做到“淡”,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毋须仰望,星海自在脚下,看清脚下的路,领悟到“知止”的真奥义。

《春渚纪闻》里苏东坡有句至理名言:“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我却认为,唯有一心一境、懂得知止的人,能贫富、劳闲、痛痒,皆一体观之,才能真正的“有道”。

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冷冷清清是即视感,世俗看到了的是你的不热闹。只有自己知道心里有棵开花的树,有所拒绝,有所知止,方可真正长久。

指导老师   丁晓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