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考地理除了考查学生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还会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并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中考地理对同学们的要求越来越贴近实际问题。九载寒窗,决胜于百天之内,毕业班学生的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这100天的时间复习地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熟知基本知识点高频考点,尽可能多拿分。 // 一、初中地理基本内容 // 1.“地球、地球仪和地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自转与公转,地球仪;经纬度,五带与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等。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例举电子地图、遥感成像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海洋和陆地等。 2.“气候与居民”的主要内容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符号与天气图、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聚落,区域发展的差异等。 3.“认识区域”的主要内容有:大洲和大洋,认识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地区,认识各大洲不同的国家。 4.“中国地理”的主要内容有: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北京地理等内容。 // 二、《2019北京中考说明》中提出的初中学段目标要求 //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学习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 三、高频考点 // 1、地球与地图(4个考点) 考点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考点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考点3:五种基本地形的判读 考点4:不同地图的选择 2、气候(2个考点) 考点5:“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考点6:世界气候的分布及各种气候的特点 3、居民(4个考点) 考点7: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各自的影响 考点8:三大人种与三大宗教的分布 考点9:区域发展的差异 考点10: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中国地理(5个考点) 考点11: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图、相对位置和简称 考点12: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考点1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气候分布和对河流的影响 考点14:我国工农业分布及区域间的联系 考点1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四、初三地理复习计划 // 熟悉大纲 1.不超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归课本,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全面复习。复习知识点要全面,但也要分清楚主次。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由低到高划分为A、B、C三个等次。高频考点多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学习。但是也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狠抓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多做专题,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重视基础 1.四基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在备战中考中,应夯实基础,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 2.加强基础练习,注重思维锻炼方法。 3.用好“错题本”,攻克薄弱点。 4.立足课堂,紧跟老师,不懂就问。 总之,中考地理复习中,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过程是前提,提质减负是核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提升思维空间,训练综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