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专家研究过,德国前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演讲之所以那么精彩、那么煽情、那么有杀伤力,个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希特勒的表达能力超强,更关键的他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否则,不可能会有那没多的德国青年听了希特勒的演讲后,都毫不犹豫地为了德国的统一事业而踏上战场了。 在这里,所谓的“肢体语言”,在演讲学里所对应的专用术语就是“态势语言”。不过,话说回来,态势语言对于演讲效果来说,它真的能达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吗?笔者打算在本章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何为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就是通过仪表、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辅助形式,也叫态势语、体态语等。它是人类三大语言形态之一(见图7-1)。 图7-1 尽管说,态势语言属于无声语言,但它也能够运载思想和感情,呈现于听众的面前。 不是吗?演讲者登台后,首先给听众的就是视觉形象,什么仪表、神情、动作等等,全部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了。在这个时候,演讲者是否有协调的肢体语言,能很好地辅助口头语言,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更加准确、更加生动、更加完整?特别是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演讲者能否也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使观众心神理会? 所以说,在表达情感和态等度方面,态势语言甚至比口头语言更加具体、更加准确、更加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者能够把态势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就更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感染台下的观众了。 1、态势语言有什么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从这点可以说明:演讲中只运用作用于听众听觉器官的有声语言是不够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说过:“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这说明了在演讲过程中,不但要准确运用好态势语言,还要把握好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比重。 而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进一步说明态势语言在传神达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既然态势语言在演讲中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那具体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四点: 1)补充作用 补充语言信息的形象性。在演讲过程中,有的意思虽然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但意犹未尽,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再加以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那么,就能让有声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淋漓尽致。例如,当演讲者在演讲中说完 “脚达不到的地方,眼睛达得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精神达得到!”这句话时,他同时也向上举起了自己的右手掌。 补充语言信息的完整性。演讲中的态势语言不仅仅能解释演讲辞中的具体含义,而且还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演讲辞中没有的东西,特别是在表达情感和态度等方面,态势语言的表现力有时甚至比口头语言更胜一筹。 2)加强作用 加强语言信息的重要性。演讲中,有的观点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很充分了,但为了突出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常常辅之以手势或者眼神等态势语言,以便加强观众对这一观点的印象。例如,我国某领导人在公众面前演讲中,说到“对当下的腐败的现象,我们必须重拳出击!”这句话时,他右手紧握,向前打出一拳。 加强语言信息的可信度。我们发现,有些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当他面对观众时,由于心里比较紧张,而造成表情僵硬、动作呆板,结果大大地消弱了演讲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但有些演讲者在演讲中神态自然、谈吐优雅、动作果断,不但能稳住观众的情绪,还能增加演讲内容的可信度。所以,潇洒得体的动作、自然丰富的表情,是每一位演讲者必须掌握的必杀技。 3)替代作用 在演讲进行中,也许由于处于不方便明说的情况,也许是拘于其他某种原因,演讲者突然暂停说话,却以态势语言来代替后续的内容。此时,演讲者的意思不言而喻:“你懂的”。笔者认为,这种替代不但不会影响观众对演讲内容的准确理解,相反,还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某营销专家在演讲中没有说完“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如果你不把竞争对手干掉,那你就会被竞争对手……”这句话,而是以手掌往下砍去的动作来结尾。 4)审美作用 态势语言不仅仅是演讲者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化,而且还是演讲者本身风度风采的展现。所以,准确、简洁、优雅又带有个性的态势语言,既有助于演讲者淋漓痛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又能给观众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例如,某一身材挺拔的知名主持人,每次主持节目时,总喜欢以白色西装搭配黑色衬衣的穿着方式出场,以便更好地衬托他那是非分明、犀利辛辣的观点。 2、态势语言有哪些 态势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演讲中常用到的有仪表、身姿、手势、表情、眼神等五个方面,下面逐一讲解(见图7-2)。 图7-2 二、表情是演讲家情绪的晴雨表1、通过表情才能感染观众 表情指的是个体情绪或者情感的外在体现,表情还包括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等。 当然,在这里,我们探讨的主要是面部表情。 因为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的最主要方式。据国外学者研究,在70万种人体语言中,光人的脸,就能做出25万种不同的表情,占人体语言的35.7%。同时,人的面部不但能做出如此之多的微妙表情,而且这些表情的变化又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并能真实地反映出个人的情感。 另外,在所有的态势语言当中,面部表情对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语言专家测定:在人们可接受的信息之中,只有45%来自有声语言,剩下的55%则来自无声的态势语言;而在态势语言中,又有70%来自表情。 所以,如果运用好面部表情,它比有声语言更有杀伤力。 罗曼·罗兰早就说过:“面部表情是很多世纪才培养出来的语言,是比嘴里讲出的要复杂到千万倍的语言。” 古雅典伟大的演说家摩斯梯尼也认为善于运用表情对于一名演讲者来说太重要了。曾有演讲学习者想他请教:“一个演说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他回答说:“表情。”又问:“其次呢?”他还是回答说“表情。”“再次呢?”他仍然回答说:“表情。” 而当代TED大会组织者多诺方更加认定:最容易被记住的演讲者都是会通过表情来充分调动听众情绪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么一个结论:演讲是信息的传递,感染是情绪的转移。一个人的演讲到底是感人(感动别人),还是赶人(赶跑别人),取决于他的情绪调动能力。 其实,在我们做出这个结论之前,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早就发表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了(见图7-3),这个理论叫做演讲沟通六要素。其中的六要素分别为: 演讲者:信息传播的主体,这是不能缺少的。 听众:信息传播的受体,这也是不能缺少的。 语境:就是演讲时的具体环境,比如,场地的大小,场地所处的文化背景等等。 信息:就是演讲者要向观众所发表的演讲内容。 语音:当然,演讲是通过语音这种方式来传达信息的,它跟文字不一样。 表情:指的是演讲者的面部表情。 最后一条非常重要,很多演讲家都这么认为:好面容不如好表情。大家想想,如果一位演讲者在台上“面无表情”地、不停地说着,连微笑都不会,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所以,演讲者必须学会调动自己的情绪,通过外显表情去感染听众,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否则,请你想一想,如果你不掏心掏肺,怎么会感动得了哪些没心没肺的? 图7-3 2、两大类表情详解 对表情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好几种。如果按照情绪的强度来划分,可分为强烈表情和微弱表情,比如,愤怒、狂笑等,属于强烈表情,而害羞、沉思等,则属于微弱表情;如果按照表情是否伴有声音来划分,可分为无声表情和有声表情,比如,快乐、恐惧等,属于无声表情,而狂笑、大哭则属于有声表情。 下面,我们介绍的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划分方法,是按照表情的成分来划分的,它把表情分为基本表情和复合表情。 1)基本表情 基本表情指的是最单纯的表情、最原始的表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普拉奇克根据进化论的观点提出,人的基本表情有八种,并且这八种表情是成对出现的、是两两相反的。为什么会是八种呢?他解释说,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四个最基本的生存适应问题,而这四个问题都有两个相反的方面,依次为: 首先,等级制度,也就是社会生活的垂直关系。等级制度的出现,必然产生统治与顺从的结果,于是就有了攻击与退缩的行为反应,于是就产生了愤怒和害怕的表情。 其次,领土,也就是生存所必需的食物空间以及免于受攻击的安全地带。领土问题的适应伴随着两种表情的出现:期待与惊讶。 再次,身份识别,包括对自己人或者陌生人、朋友或者敌人的鉴别。对他人进行鉴别,必然导致接近或者拒绝的行为反应,于是就有了接受和厌恶这两种表情。 最后,生命,包括繁殖、养育以及生离死别等情况。对生命短暂性的适应,必然产生两种情绪,必然出现两种表情:欢乐与悲哀。 于是,根据人在进化过程中,必须要处理以上四个最基本的生存适应问题,普拉奇克提出了人的基本表情有八种:愤怒—害怕、接受—厌恶、期待—惊讶、欢乐—悲哀。 无独有偶,美国另外一位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艾克曼却把人类的基本表情分为七种。 艾克曼之所以去从事人类表情的研究工作,是因为受到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的启发。他特别想知道:人类的面部表情是不是天生的?有些表情是不是整个人类共有的? 于是,艾克曼找来了西方人,也找到了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居民,他要求受访者辨认各种面部表情的图片,并且要用面部表情来传达自己所认定的情绪状态。结果,他发现某些基本表情(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惊讶和恐惧)的表达在两种文化中都很雷同。 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之后,艾克曼将处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受访者都能分别的表情定为基本表情,并且把这些表情的面部肌肉的运动规范如下:
2)复合表情 复合表情指的是由两种以上基本表情所组成的表情,或者是可以代表几种情况的表情。 由两种基本表情组成的,比如,惊喜、惊恐等。 可以代表几种情况,比如,爱、焦虑、微笑等。 三、最有效果的训练方法—陈氏表情操有没有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可以让一个平时不苟言笑的人的表情变得丰富起来,甚至有点夸张? 有!这种方法就是笔者首创的陈氏表情操。它由三套训练动作组成,尽管这些动作比较简单,但效果相当显著。 1、面部放松训练套餐(见图7-4) 想让自己的表情变得丰富起来,首先要让自己的面部肌肉放松。因为只有脸上的肌肉放松了,我们才能做出一些比较夸张的表情。另外,面部肌肉放松之后,我们的表情也不会显得僵硬。 放松面部肌肉的训练动作有三个,依次为: 第一,揉睛明穴。双手交叉,双拇指上举。然后,双拇指对准睛明穴(目内角稍上方凹陷处)不停地抖动,次数为10次。 第二,按太阳穴。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合并,放在太阳穴(眉梢与目外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上,不停地以顺时针方向按揉,次数为10次。 第三,双手搓脸。用双手手掌捂住脸颊,不停地上下搓动,次数为10次。 图7-4 2、嘴眼张闭训练套餐(见图7-5) 有演讲家曾经说过:演讲是信息的传递,感染是情绪的转移,丰富的表情能准确地表达一位演讲者的思想、情绪。可见表情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了,如果一位演讲者在台上面无表情地说话,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听,并且这样的演讲也失去了意义。 既然表情这么重要,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应该从哪些简单的“表情”开始训练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进行张闭嘴眼训练。 所谓的张闭嘴眼训练,就是是通过训练自己脸部最主要的两块表情肌(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让自己的表情变得丰富并且夸张。它一共有四个动作:
图7-5 3、微笑训练套餐(见图7-6)。 微笑是指开口最小,没有笑声的笑容。 微笑是演讲者最常用的表情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表情能唤起观众对演讲嘉宾的好感,并马上拉近演讲嘉宾和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家别忘了,微笑有很多、很多好处的。比如,微笑是讨不来、买不着、偷不走、借不到;微笑能使对方富有,但不会使你贫穷;微笑比电便宜,比灯灿烂。 在这里,笔者着重讲解一下关于微笑训练的动作要求。 第一,训练开口度。慢慢张开嘴巴,首先是上下张开,然后是左右咧开。 在上下张开的过程中,上唇牙齿的露出比例为2/3到1之间,不要露出牙龈,因为那样的话,就比较难看了。下唇牙齿露出的比例为0到1/3之间,也就是说,微笑时,下唇牙齿没有被看到也是可以的。 在左右咧开的过程中,嘴唇线是向上的,并且这个弧度最好在160°左右。为什么要达到准确数字160°呢?因为笔者根据自己的长期观察,发现这个弧度是最美的。 在开张嘴巴的过程中,眼睛也要配合,并且眼睛的动作是先睁后眯。为什么要先睁呢?因为担心个别眼睛较小的人,微笑之后看不到眼睛了。 当然,上面的动作要求并不是固定套路,根据个人脸型的不同,还需做适当的调整。比如,牙齿较突出的人,嘴巴的开口度就不要太大了,以免显得“张牙舞爪”;下巴较长的人,嘴巴最好张大一些,因为张大嘴巴笑起来后,下巴才不会显得更长;双颧较高的人,嘴唇线的弧度要平一些,以免笑起来,双颧更高了。 总之,根据每个人的脸型,你会发现,总有一个恰当的开口度,让你的笑容最漂亮。 第二,训练平衡性。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一笑起来,嘴巴总是歪向一边的。这说明了他们还没有经过正规的微笑训练;同时,这也让我们明白了,进行微笑训练时,不但要训练开口度,也要训练平衡性,并且这些训练必须在镜子的面前进行的。 第三,要及时定型。当找到自己最美的笑容(包括嘴巴的开口度、眼睛的最佳)后,必须把它固定下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每次的微笑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让自己的微笑达到标准化的水平。 第四,要运用自如。这是微笑训练的最高境界了。也就是当场合需要,比如当自己接触陌生人,为了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的时候,不需要提醒自己的前提条件下,就能展现出一个标准的、灿烂的微笑出来。 微笑训练的次数为1次。 图7-6 4、导师的辅导心得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演讲者,在台上给听众做演讲的时候,不仅仅是向听众陈述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在陈述个人观点的同时,还必须向听众传达自己此刻的情绪,否则,就达不到感染听众的目的。 那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情绪呢?当然是表情了,因为表情本身就是情绪外化的主要方式。 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社会文化、个人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很克制,甚至都不喜形于色了。 比如,在参加笔者所举办的演讲特训班中,大部分同学在台上讲话时,基本上是面无表情的,看他们演讲,感觉听复读机朗读一样。 于是,笔者决定:通过做一些比较夸张的面部动作,来提高情感表达的灵敏度,以便达到让面部表情变得丰富的目的。 不过,在具体的现场训练过程中,笔者还是碰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同学,在做放松训练的3个动作时,还是蛮配合的。但接下来继续做嘴眼张闭训练的4个动作时,就难以为情了。有的同学就直接跟笔者说:老师,对着镜子做这样的表情,太难看了,一点都不斯文,一点都不淑女。 聊到这里,笔者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个表情练习对于不敢在公众面前演讲的怯场者来说,却是最好的突破方式。因为学习演讲的过程本来是先出丑,再出众,再出名的。所以,希望看到本书的演讲爱好者,最好是毫无顾忌地训练这几个比较夸张的面部动作,直到自己适应为止。 另外,在面部放松训练环节,揉睛明穴、按太阳穴,这两个动作对缓解心理紧张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双手搓脸,更是高刺激的动作,很多培训大师,在上课之前,也跑到洗手间去,用双手猛搓自己的脸颊,目的就是让自己更加兴奋,演讲时更加有激情。至于微笑,这个表情的好处,前面已经详细讲解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5、导师的温馨提醒 无论是做演讲,还是做培训,如果你是面无表情地讲话,就算演讲内容再好,演讲的精彩度还是被大大地打折扣。 必须坚持半年以上,自己的表情才会变得丰富起来。 进行面部放松训练、嘴眼张闭训练之后,最好继续练习后面的八个常用表情,以便自己在演讲当中,让自己更有表现欲,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6、学员可当场验证自己的训练效果 面部放松训练、嘴眼张闭训练之后,最好继续进行更加系统的表情练习。训练材料如下: 1)表情要求训练 虽然说表情是遗传的、是天生的,但不同个体之间的同一表情却还是很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情绪的表达存在着不同的规范和标准,也可能是因为随着个人的社会化,人们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流露出不明显的表情了。但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对于一名演讲者来说,都是不利的。大家想想,如果你的表情都不怎么明显了,你还能去感染台下的观众?所以,在这里,我们在进行一些常用表情训练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演讲中的表情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并且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进行怎样的训练? 首先,放松性。所谓的放松性,是指演讲者的脸部肌肉很放松,表情的流露很自然而不做作。表情不放松的人,面部表情很僵硬、不自然。 对表情进行放松性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 揉睛明穴 ◆ 按太阳穴 ◆ 双手搓脸 注:具体训练方法和动作要求见前文。 其次,丰富性。所谓的丰富性,是指演讲者脸部能够做出很多种细致的、微妙的表情。表情不丰富的人,面部表情很严肃、很单一。 其实,一个人表情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他脸部的两块重要的表情肌。这两块肌肉的收缩性和舒张性都很好,一块是眼轮匝肌,它跟额肌相配合,就能让眼睛张大,而它跟皱眉肌相配合,则让眼睛紧闭;另一块是口轮匝肌,它跟提上唇肌、笑肌相配合,就能让嘴唇线向上;而它跟降下唇肌、降口角肌相配合,则让嘴唇线向下。所以说,要让自己的面部表情变得丰富起来,就必须训练这两块重要的表情肌(见图7-7)。 图7-7 对表情进行丰富性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 张眼张嘴 ◆ 闭眼闭嘴 ◆ 张眼闭嘴 ◆ 闭眼张嘴 注:具体训练方法和动作要求见前文。 最后,迅速性。所谓的迅速性,是指表情的变化很快,一瞬间就能从一种表情变为另一种表情。 对表情进行迅速性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见图7-8): ◆ 微笑变严肃 训练方法:先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突然间转变为严肃的表情。时间在1秒钟之内,训练次数为2次。 ◆ 微笑变生气 训练方法:先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突然间转变为生气的表情。时间为1秒钟之内,训练次数为2次。 图7-8 2)常用表情的训练 据情绪心理学专家研究,脸上的眉毛、眼睛、嘴巴这三个地方最能体现个人的情绪,其中的每一种生理器官都能做出很多种既细致又微妙的表情。 比如眉毛:皱眉表示不同意、烦恼、盛怒;扬眉表示兴奋、庄重;眉毛闪动表示欢迎、加强语气;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下降,表示惊讶、悲伤。 比如眼睛:眼睛正视表示庄重;仰视表示思索;斜视表示轻蔑;俯视表示羞涩。 再如嘴巴:嘴唇合拢表示和谐宁静、端正自然;嘴唇半开表示有疑问、奇怪;嘴唇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唇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嘴唇撅起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绷着表示愤怒、对抗、决心已定。 嗯!每一种生理器官都能做出这么多种表情,那我们怎样去训练?难道还要按照着眉毛、眼睛、嘴巴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去练习?另外,根据情绪心理学家艾克曼的研究,人的脸部有43块肌肉,可以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而其中有3000种具有情感意义。如此说来,我们能学得完吗? 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哪些在演讲中经常用得到的、并且具有感染力的表情来练习,才能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 那哪些表情是最常用并且最具感染力呢?根据个人的演讲经验,笔者看来有八种,这八种表情依次为:微笑、坚定、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其中前面的两种为复合表情,后面的六种为基本表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八种呢?演讲中应用到的表情有很多啊!笔者的理由如下: 微笑:这个表情可以代表很多种意思,比如,开心、善意、礼貌等。这个表情是演讲者一上台就马上要用到的,因为它能展现演讲者的亲和力,能拉近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坚定:这个表情是演讲者必须要掌握的。因为一发表演讲,就会阐述出自己的观点,而为了让听众相信自己所阐述的观点,演讲者的表情就必须是非常非常的坚定。你想想,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怎么能够让别人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呢? 快乐和悲伤:人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快乐地活着,如果不快乐,那就是痛苦或者悲伤了。所以,快乐和悲伤永远是人生的主题曲,所以,这一对表情也是演讲者最经常使用的,并且也是最能引起听众共鸣的。 愤怒和恐惧:这一对表情,由于表现力比较强,动作比较夸张,感染力度也比较大,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如果演讲内容需要,这一对表情也是演讲者经常使用到的。 惊讶和厌恶:这两种表情不成对,但它们的表现力非常强。惊讶时,神情非常夸张,厌恶时,态度非常明显。所以,如果演讲内容需要,这两种表情也会被演讲者经常使用。 讲完了为什么选择这八种表情来训练的理由后,下面,就是这八种表情的训练要求和动作要领了。 ◆ 微笑 训练要求(见图7-9): 动作要领: 注:训练要求和动作要领见前文。 ◆ 坚定 训练要求(见图7-9): (1)眼睛直瞪前方:眼睛必须往前方看,在圆睁眼睛的同时,头部可以微微抬高。 (2)嘴巴稍稍紧闭:双唇轻轻合拢,除了眼轮匝肌、皱眉肌之外,脸部的其他表情肌,基本上处于一动也不动的状态。 (3)表情必须严肃: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你说话的可信度就会降低。 动作要领: (1)先练瞪眼睛:眼睛不用张大,但必须圆睁。 (2)再紧闭嘴巴:双唇要合拢。 图7-9 ◆ 快乐 训练要求(见图7-10): (1)嘴巴稍稍张大:嘴巴向两边咧开,双嘴角微微向上翘起。 (2)颧肌向上鼓起:即双脸颊鼓得高高的。 (3)双眼可以稍眯:此时,瞳孔变小,眼下皮肤紧皱,甚至双眼角出现皱纹。 动作要领: (1)双嘴要咧开:咧开的范围比正常微笑时的开口度还要大,常规情况下,双嘴角是微微向上翘起的。 (2)颧肌要鼓起:由于口轮匝肌和笑肌的配合,双脸颊鼓起非常明显。 (3)双眼要轻眯:要轻轻地眯一下眼睛,因为这样能给人家一种很快乐的感觉。 ◆ 悲伤 训练要求(见图7-10): (1)嘴角微微下垂:两侧嘴角微微往下拉,下唇抬起。 (2)上层眼皮下垂:眉头上抬的同时,上眼皮稍稍下垂。 (3)眼睛注视下方:两眼无光,注视着前下方,有时候,头还往一边歪。 动作要领: (1)嘴角要下垂:嘴唇线向下,但下垂的两嘴角不一定平衡,也可能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 (2)眉头要上抬:双眉头轻轻上抬,而上眼皮无力地下垂着。 图7-10 ◆ 愤怒 训练要求(见图7-11): (1)眼睛向前直视:怒视的同时,上眼睑抬起,而下眼睑紧张。 (2)眉毛向下并拢。 (3)双唇抿在一起:嘴唇紧锁,导致嘴唇线变短,嘴唇变薄。 动作要领: (1)眼睛要怒视:直瞪前方。 (2)嘴巴要紧闭:有时候,下巴还会向前伸出。 ◆ 恐惧 训练要求(见图7-11): (1)双眉上抬聚拢:木呆呆地看着前方,上眼睑抬起,下眼睑紧张。 (2)上白眼珠明显:上白眼珠露出很多,而下白眼珠基本上看不到。 (3)嘴唇微微张开:嘴唇线基本上属于直线。 动作要领: (1)上眼睑抬起。 (2)嘴巴要张开。 图7-11 ◆ 惊讶 训练要求(见图7-12): (1)双眉上抬聚拢:上眼睑抬起,而下眼睑不紧张。 (2)两眼明显瞪大。 (3)嘴巴微微张开:嘴巴张大的同时,下颚下垂。 动作要领: (1)双眼要瞪大。 (2)下颚要下垂。 ◆ 厌恶 训练要求(见图7-12): (1)鼻翼上抬明显:鼻子出现皱纹,而皱纹多分布在鼻翼和鼻梁两侧。 (2)脸颊有所提高。 (3)眼部皮肤松弛:抬高下眼睑,而上眼睑没有抬高。 (4)眉毛轻轻下垂:与抬高的脸颊形成鱼尾纹,而印堂部位也会起皱纹。 动作要领 (1)鼻翼要上抬。 (2)脸颊要提高。 (3)印堂起皱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