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犬冠状病毒病

 大伟0216 2019-03-07



犬冠状病毒病是由犬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频繁呕吐、腹泻、沉郁、厌食胃肠炎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本病毒即可单独致病,也可与犬细小病毒、轮状病毒及魏氏梭菌等病原混合感染而加重病情。




01

流行特点


1、病毒抵抗力

冠状病毒不耐热,对乙醚、氯仿、脱氧胆酸盐敏感,易被甲醛、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和紫外线等灭活。


对酸和胰酶有较强的抵抗力,并在20~22℃,pH3.0的酸性条件下不能被灭活,这是该病毒经胃后仍有感染活性的原因。


2、病毒常存在的部位

犬冠状病毒存在于感染犬的粪便、肠内容物和肠上皮细胞内,在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组织中也可发现病毒。


3、易感动物

犬冠状病毒仅感染犬科动物,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本病毒,但以2~4月龄幼犬的发病率最高,2~3日龄的仔犬常成窝死亡。


4、传染源

患犬和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犬排毒时间为10~14d,犬冠状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6~9d。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和周围环境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犬。


5、流行性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季较多发,可能与犬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对低温有相对的抵抗力有关。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如断乳、分窝、调运、气温骤变、过高的饲养密度等都会提高感染和发病率。


6、潜伏期

本病自然病例潜伏期1~3d,人工感染潜伏期24~48h。




02

症状与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

患犬往往突然发病,精神差,食欲废绝,呕吐,排出恶臭并带黏液的稀软粪便。患犬可持续数天的顽固性剧烈呕吐,粪便呈糊样、半糊样或水样,黄绿色或桔红色,恶臭,混有数量不等的黏液,严重者可见到在水样粪便中含有血液。


到后期患犬高度衰竭,大便失禁,带血的粪便不断从肛门流出体外,精神高度沉郁,卧地不起,眼球下陷,最后多因脱水或酸碱平衡失调而死亡。


2、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肠炎变化。死犬尸体严重脱水,腹部增大,腹壁松弛,胃及肠管扩张;


肠壁菲薄,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黏膜脱落是该病较典型的特征;


有的患犬可继发肠套叠,胃黏膜脱落出血,胆囊肿大,其他脏器一般无明显病理变化。




03

诊断

1、实验室检查

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因此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手段。


可取粪便悬液负染后进行电镜检查,发现病毒即可作出确诊,也可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但此法比较复杂,且时间较长,血清学检查可用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鉴别诊断

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犬细小病毒病很相似,只是犬冠状病毒感染时间更长,且具有间歇性,可反复发作,而犬细小病毒病一般病程为5~7d,患犬所排出的血便含血量较多;区别这两种病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方法




04

治疗(仅供参考)


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疗本病,也无高免血清可供使用。对单纯犬冠状病毒的感染,主要以输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为了尽快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可用林格氏液和5%葡萄糖、0.9%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并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


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菌;


止吐可用灭吐灵、爱茂尔、6542注射液、阿托品等;


止泻保护胃肠黏膜可用矽碳银、次碳酸铋、硫糖铝片等。


此外,为了增强犬的抵抗力,可用转移因子、胸腺素等制剂,并注意适当增加维生素,必要时,可给予ATP、辅酶A等能量制剂。




05

预防


由于本病目前尚无可用于临床防疫的疫苗。因此预防本病主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本病的病源主要是患犬,由于患犬粪便中含有大量的传染性病毒粒子,因此,一旦发生该病,要立即对患犬严格隔离,并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用3%的氢氧化钠、0.1%~1%的甲醛,1∶30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对污染的场所、用具及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