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佳作”,都是作者精神与品格的完美体现。而作为一名外籍宫廷画师的郎世宁,深得乾隆之厚爱,必有其过人之处。 郎世宁(1688-1766)白鹘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05×63cm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出生米兰,天主教传教士。康熙时期来中国,以西方画法融入中国画中,历经康、雍、乾三朝供奉“内廷”。开创“西画中用”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体,史称“郎世宁新画体”。 郎世宁的“线画法”代表当时宫廷主流画派,也是当时宫廷艺术的品位体现,他以惊人的艺术表达能力,创作了大量具有深度历史价值与跨越艺术价值的作品,使纪实绘画水平超越领跑世界数百年。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朱)、石渠宝笈(朱)、嘉庆御览之宝(朱)、石渠定鉴(朱)、宣统御览之宝(朱)、宝笈重编(白) 深圳太古收藏馆有幸征集到此幅佳作推送至2017香港秋季拍卖会。 此作品由清代意大利籍宫廷画师郎世宁六十二岁时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清代大学士忠勇公傅恒所进。图中山涧里,一湾小瀑,松干横空而出,一白鹘踏枝上,似闻声惊起。白鹘以白粉精细描绘,松石配景全然写意笔墨,同时又加入西方绘画的透视法,使得白鹘栩栩如生,双爪刚劲有力,神态威猛,以像征着皇家帝王之风范,并有清代宫廷上书房嵇璜的书法衬托绘画的意境,将此作品的档次更上一层。清代乾隆、嘉庆、宣统多朝帝王都为之御款,证实了此件藏品的价值和尊贵地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郎世宁的作品大都被宫廷收藏,民间罕见。由于郎世宁作品采用明暗画法和写实风格,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欣赏,故郎世宁创作的作品几乎都留在宫内,民间几乎很难见到,因而郎世宁的作品弥足珍贵。从目前海内外市场上看,他的作品很罕见,偶有亮相,常常会吸引海内外藏家的追捧,所以郎世宁作品创下天价也就在情理之中。 鉴藏印:三希堂精鉴玺(朱)、宜子孙(白) 观其松枝,以中国传统沒骨画法,用墨及其用心,颇有宋元大家之风范。浓淡相宜,水墨结合完美无瑕。完全凸显,松之刚猛而劲又内敛之气。观其山水,以山之势显水,反之以水反衬山之陡峭险峻。这一完美借力,妙不可言。总而言之,互相借力这一中国绘画理论,暗含着中国儒家及道家文化之底蕴。 鉴藏印:乾清宫鉴藏宝(朱) 图中正对观者的白色白鹘可谓是“洋为中用”的完美体现,郎氏运用西方的透视法将此白鹘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整幅画作传达中国意境的同时又不失西洋趣味。 鉴藏印:乾隆鉴赏(白)、宣统鉴赏(朱)、无逸斋精鉴玺(朱) 识文:鹘之与隼如枳橘鸷鸟之中俊莫匹是皆其色杂苍黝如雪白者万无一矫然致此白将军悚立一朵梨花雪玉架金绦不放去尔行其义我行仁严若郅都飞李广问鹘何来来海上兰台令史颂白雉谁奋奇功酬豢养鹘乎鹘乎秋其德而辛其色殊毛出众非改常致用求真正相得。御制白鹘行,臣嵇璜敬书。钤印:臣璜(白)、嵇璜之印(白)。 郎氏的西洋画风在刚进入中国时曾遭到文人的强烈排斥和反对,并被视为“虽工亦匠”,他需改变自己的作画风格并适应皇帝的喜好,同时要学习宫廷的繁文缛节,可谓集矛盾于身,要面对这些矛盾,需要的不仅是坚强的毅力更需不断探索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点。因此,郎氏的这幅《白鹘图》上,也有着一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气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