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胸闷、心慌、气喘、头晕等都是心脏病的症状,所以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时大家理所当然的就联系到了心脏方面。但至于究竟是不是心脏病引起,就需要以下相关检查辩'真伪'了。 首先,需要做个常规心电图。心电图作为心脏疾病常见最基本的一项基础检查,是一项初级入门检查,当患者处在发作期间或者出现持续性的异常心电信号时,通过普通心电图是可以反映其心脏情况。 心脏的电工,能够检查出心脏电路问题如发作中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状态等,同时也可以反应出心脏结构和血管病变问题,如心肌肥厚、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当患者表现心悸、胸闷或者急性胸痛就医,医生会第一时间给病人做一份心电图,很多时候医生会过半小时或1小时给病人复查心电图观察动态变化做出下一步决定,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觉得医生乱开检查,因为胸痛早期心电图可能没有任何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更能给临床医生做出病情判断和评估; 也有病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啥刚做完常规心电图检查,又要花钱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这不是说常规心电图不好使吗?'其实不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是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的检查方法。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连续记录24h的体表心电图,可以对患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身体和精神状况不断变化条件下进行心电监测,并对所记录的心电信息作出综合的统计和评估。它作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而普通心电图对患者不定时发生的情况多数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它收录到的仅为患者安静平卧时1分钟左右的心电信号,在非发作期易产生'漏'诊,也就是'命中率'有限。所以常规心电图对于短时间内阵发性心脏病的发作难以及时捕捉,容易错失治疗时机。 心电图运动试验也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运动平板试验这种检查方式说的简单点,就是人体在跑步机上跑步同时检测心电图,随着跑步速度变快观察心电图变化来评定运动能力,一般心功能不佳或心脏缺血等潜在病变在平时不能表现,只有在剧烈运动中才会被发现出来。再概括一下,这种检测就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所以又叫运动负荷试验。一般一次检测时长约10分钟。如果没有出现心脏不适,则表示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出现憋闷、呼吸困难等感觉,则会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心脏彩超等。 必要的时候,需要做个心脏彩超。心脏彩超又称超声心动图,相当于医生的透视眼,透过超声在没有任何损伤的情况下,医生就能够看清楚心脏这座房子有多大、墙体结不结实,门窗严不严实;心脏彩超主要用于诊断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原发性、继发性心肌病以及冠心病诊断的辅助参考价值。 当然了,抽个血化个验,也能反映心脏不少问题。如心肌梗死,我们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心肌酶谱(包括CK、CKMB、cTn等)升高。 如果你有出现不明原因晕厥、突发的心跳加快或停跳感等等,心内电生理检查是以心脏的一部分为对象,记录心内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应用各种特定的电脉冲刺激,以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怀疑心律失常而又不能够通过一份简单的心电图或一项非有创性检查做出明确的诊治。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窦房结、房室结功能评价,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机理研究,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拟定介入性或起搏治疗方案,均有实际重要意义,可以准确的发现问题并指导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以下人群之一,建议做冠脉造影: 1)不明原因的胸痛、心律失常或左心功能不全等,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 2)经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后复发心绞痛; 3)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4)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有效的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医生通过手臂或大腿上的血管,将一根导管顺着血管送达心脏血管。然后,向冠状动脉中注入显影剂,在 X 线中便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堵塞状况及堵塞的严重程度。若发现狭窄的部位,可以立即安放支架,血流得以恢复,症状得到缓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