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武功,是评价一个王朝是否有功于社稷的两个基本维度:文治,如春风送雨,润物细无心,滋养了民族、国家追赶日月的生机,不断强化着中华独特的基因血脉传承,让中华传承五千年而屹立不倒;武功,如春雷风卷,惊燕亦惊蛇,开疆拓土,源源不断地为民族、国家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水源、矿产,有机会不断收纳异域文化强壮己身,让王朝眼界从偏安一隅到万国来朝。 文治、武功正如是帝国巨人的两条腿,如果其中一个短腿,带有残疾,这个巨人的下场必然是悲惨的,失去了令人生畏的武力,再大的块头,也只是更为美味的猎物而已。 汉武帝,南征北战 秦皇汉武,隋唐传承,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文治有之,武功亦是不可或缺,更是光彩照人。始皇灭六国,占河套,经营岭南;汉武帝夺河西走廊,凿空西域,压服西南;隋,南下灭陈,远征高丽,分化突厥为东西两部,巧妙化解北患;唐,讨灭东、西突厥,占百济,亡高句丽,势力触角抵到西亚。秦汉隋唐,打下了中原王朝的赫赫威名,独霸东亚,可是到北宋,中原王朝光辉渐淡,周边强敌四边环绕,从吊打周边的“一哥”沦落到约为兄弟之邦,甚至称臣纳贡。 同样是中原王朝,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唏嘘,更引人深思,何故让曾经横扫天下的“虎狼之师”沦落为人见人欺的“看门保安”?本人在此抛砖引玉,不自量力地分析一二。 第一,高冷的皇权,怕赳赳武夫,不怕谦谦文人。 君主专制,独断乾坤,富有四海,三千佳丽,让高坐皇位之人留恋不已。天子,在百姓眼里神秘,高不可攀,可是在上层权贵眼中,也就只是“人”而已,并非不可取代,一旦有机可乘,“黄袍加身”的欲望难以抑制。 黄袍加身 五代,从907年朱温废唐建后梁起,止于960年陈桥兵变而兴的北宋,短短五十三年,五朝八姓十四君,冰冷数字背后是血流成河,人头滚滚。外人看着都害怕,更何况局中人呢? 北宋,从五代十国的乱局中脱颖而出,九死一生的经历让北宋的皇帝回想往事也是心惊胆战。造反起家的赵家唯恐自己成为一下个“柴宗训”,对拥兵自重武将的防范更甚于外患,自然挖空心思地削弱武将的军权,首开文官治军的先河,自此,征战沙场的武将要听命监军太监、统军文臣,战场之上不能随机应变,身不由己听从安排,心气不顺,指挥不明,北宋屡战屡败也就不奇怪了。 可能有人会奇怪,皇帝害怕武将,难道就不担心文官造反吗?这让我想起来一句老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造反的环节越多,失败的概率越大。秀才遇见大头兵,有理说不清,柔弱的身子,难以服众,再争取领兵武将的支持,哪个环节出错,多是必死之局。所以文官,心思很多,敢干的不多,成功率就更低了。武将则不然,与士卒朝夕相处,知兵懂兵,一旦事变,振臂一挥,从者云集,大事可成。 第二,中央集权,弱干强枝,其实质是维护皇权。 中央集权,有效破除地方割据的壁垒,高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办大事,比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所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成为贤君名臣的共识,自此中国坚定地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中央控制地方的手段,无外乎三点:人事、财权、军权。现实就是这样,分配资源的人永远比创造资源的人要强势。军队,国之利器,治乱保障,不可不察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央如何控制军队?这是一门大学问。宋太祖提出了三个对策:(一)收精兵于禁军,老弱病残留在地方,提高中央武力威慑力度;(二)兵将分离,禁军、边军定期轮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三)文官领军,武人战时拼杀,平时练兵,武将从统帅降格为高级步兵。 宋太祖的三策,效果很好,消除了唐后期以来的藩镇隐患,但也有弊端:比如精兵是战场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天子脚下喊口号练出来的;文官擅长民政,武官精于征战,让外行指挥内行,不合情也不合理。凡此种种不一一阐述。 第三,日渐式微的游侠之风,日趋保守的儒家思想。 “侠以武犯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仁义治国为诸侯不喜,战火纷飞之下,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在争霸中大放异彩,游侠之风、尚武精神盛行一时。墨家弟子,佩剑止戈四方,甚至可以凭门派力量止楚伐宋,可见民间武力之强。 “秦失其鹿,众人逐之”,百姓是“鹿”,统治叫“牧民”,统治者的思维:希望治下百姓是温驯的鹿,而不是尖牙利爪的狼。侠以武犯禁,历朝历代对民间的游侠打压从不曾有所放松,高压之下,游侠之风日渐式微。 “儒以文乱法”。 先秦的儒家,绝不是跪舔皇权的犬儒,而是为民请命的先哲。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还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我看来,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更像一个愤青,抨击诸侯权贵仿佛能看见唾沫星子。孔老夫子,也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从来没说过“以德报怨”,而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朱元璋删孟子 儒家,经董仲舒改造迎合皇权,才换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程朱理学”更是让儒家沦为灭绝人性、维护统治的工具,成为大家印象中的“犬儒”。可是,日趋保守的儒家,才能生存,才能苟活,也是日趋没落的封建王朝逼迫下的生存之道! 打断中国人脊梁的,是高高在上的皇权专制,让中国人跪下的,是世袭罔替的皇权专制。中华的尚武之风,是伴随着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而不断没落的,这不是一两皇帝的突发奇想,而是千年以来集思广益坚持下来的成果。 |
|
来自: kd3qlqtw1b6r8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