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羽佳精彩演奏《d小调托卡塔》

 公司总裁 2019-03-07

王羽佳精彩演奏《d小调托卡塔》

托卡塔与赋格体裁

 “托卡塔”一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并没有固定而又明确的式样,可泛指各类乐器。16~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通常有几个对比性的乐段组成。到了巴洛克时期,主要是指一种炫技性的体裁,速度比较快,节奏紧凑。要求演奏者要有灵巧的手指。又名“触枝式”或“触枝曲”,为自由即兴式的键盘乐曲。19世纪以后托卡塔则成为一种独立的器乐曲,没有歌唱般的段落或旋律,变得更为自由奔放。

 赋格原文有“追和逃”之意,它的曲式结构是复调中最为严谨的。在其结构上通常包括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它是以一个短小的单声部为“主题”,其他声部依次进行模仿“答题”,按照主题答题的关系交替出现逐次进入。主题的声部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它是全曲的基调。就如同写作时论点要开门见山,而且必须始终如一。因此赋格的主题是简明扼要的,以便多次重复后不会使人生厌。一首赋格可以有一个、两个或三个主题,被称为“单赋格曲”“二赋格曲”“三赋格曲”。在第二、第三部分中还会运用“增时”“减时”“交叠”等手法来处理主题。巴赫主创的前奏曲与赋格曲的套曲作品,使赋格发展达到成熟的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