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妙用控涎丹 (2019-03-07 15:25:37)

 武鸣小老头 2019-03-07
作者:退而结网

控涎丹,又名子龙丸,由甘遂、大戟、白芥子组成,其性峻猛,能搜肠刮肚,涤荡痰浊,顽痰伏饮之证用之,功效卓越!


某小孩,头额面颊生疮,常流黄水脓液,屡经消炎及中药治疗,皆暂时稍安,尔后依然如故。医用控涎丹予之,服后痰涎泻下,每泻一次则病愈几分。数次之后,症状大减,后稍加调理即愈。顽痰粘涎,寻常消痰之法,消之一分,又聚一分,随消随生,缠绵不愈。控涎丹直拔病根,将浊物尽泻于体外,故速效。


某老妇,哮喘多年,每发作时,倚息不得平卧,整夜喘咳,至天将明时,疲极而睡,也仅能睡二三个小时,而后病又发作,坐卧不宁,烦燥欲死,求医多年,效果不显。其舌胖苔腻,涎多。服控涎丹后不久,大便即下痰涎,如鸡蛋花,喘咳即减。当夜即多睡数小时,醒后极为高兴,后服此药,加汤药调补,病愈。


某人,后背恶寒,但周身不冷,脚亦不冰。《金匮》有言:心下有痰饮,其人背寒如手大,即此证也。初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停苈子治之,病稍减,后改用控涎丹,泻下二次即愈。


某人患胸膜炎,胸腔积水。因其友人曾患此病,住院二个多月,西医用抽取法,反复抽取胸腔积液,人即消瘦,且动则气喘、出虚汗,病虽愈,但费用颇高,费时也久,故问中医能治否?控涎丹每日一次,另:西洋参15克、麦冬15克 五味子3克、厚朴15克、大枣6个、停苈子15克,二周即愈。


某人患慢性肠炎,日腹泻六七次,所服方剂达数十种,或温阳、或化湿、或固涩、或升清,遍用诸法,久治不愈。问其所泻何物?答曰:如涕、有白冻及果冻状物。此顽痰浊饮,内聚粘肠,如青苔附壁,故易于滑泻。意通因通用,以控涎丹搜肠刮肚,涤荡痰浊,而后再温补脾肾。孰料,大泻几次后,病即愈。停药观察数日,也未再腹泻。


控涎丹中,甘遂、大戟为大毒之品,泻下水饮之力极强,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诸药相配,药少而精,药力强悍,夺关斩将,锐不可挡。医谚有云:越是大毒之品,越是治病良药;非常之病,当用非常之药;信然!中医所谓之毒,乃是药之偏性。治病本为纠偏,偏性越强之药,用途往往越大!有毒之药,若能合理用之,以药伤病而不以药伤人,则为至善。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