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明朝张景岳“保元汤”

 醉牛988 2019-03-08

文/惜悟

在昨天的微信“240斤,正气强大?”中,田原老师与来自台湾的中医师萧圣杨的对话,出现了这么几个方子:

保元汤、斑龙丸、龟鹿二仙丸

田老师看了微信,觉得有很必要写一些文字,让各位侠士对这些不像“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剂一样出名,却载于古籍中的经典方,有更多的了解。

有时候,明白一个道理,比获得一个方法更重要。这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与中医人对话,从他们的一句话,“探听”到一个方子,挖掘出一本古书,让思维回到一个时代,然后电光火石的,就接通了古人内心里的一个秘密,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会让人忍不住的偷笑。

这就是所有的鲜活的文体,都比教科书来得好看的原因,因为每一个字,都注入了不同时空的灵魂,并能穿越时空的阻碍,用大脑过电。

中国的历史实在太过绵长,以至于很多方子都叫一样的名字。而萧医师说起的这几个方子,且待我一一道来。

保元汤:原方出自明嘉靖的《景岳全书》,原方是黄芪、人参、甘草、肉桂。看上去简单得很。张景岳先师你懂的,必生名言就是“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于是乎,“保元汤”的作用便是补气温阳,字面上理解,就是保住真阳。若以为不过四味小小药,还能有什么大用?听我给您讲个故事。

一位中医世家传人,肿瘤科的主任医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概是:

他的曾祖父某一天,被一户大户人家请去医病。医的什么病呢?说来很囧,原来是这家的公子出身名门,却在考试时名落孙山。老父亲觉得丢人,儿子一进门就送了一大盆洗脚水过去。大冷的天儿,公子落榜内心沮丧,还没等进门,一大盆凉水泼了过来,受了惊吓不说,那寒气入骨的滋味就够喝一壶了。

果不然,第二天,这公子就卧床不起,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吃不进饭也喝不进水。老父追悔莫及,给儿子生灌了许多人参、鹿茸,大补之药,非但没有起色,反而舌苔黄腻,全身肿胀。眼瞅着要把阎王爷招来了。

若按我们新进寻访到一位中医的话说:公子恐怕受了惊吓,所以导致肾经关闭,你把他肾经开开,寒气驱除,很快也就好了。不开门,不通气,补什么都白搭呀。说这话的是谁?秘密。此人将在《中医人沙龙》第十辑亮相。

而若按《伤寒论》来说,忽冷忽热那是“寒热往来”,小柴胡证吧?

反正各家有各道,这位医师的曾祖父,给公子用的,就是“保元汤”。话说公子吃了也没什么感觉,病情倒越来越重。

某一天,公子迷迷瞪瞪的叨咕:想吃萝卜菜根儿。难得儿子想吃东西了,老父亲先给儿子喂了保元汤,又熬了一大碗萝卜菜根儿汤。好嘛,汤一喝下去,公子的屁声就有如滚滚天雷。曾祖父受了启发,在“保元汤”的基础上,加了两味通气的药,从此,这“秘方”就一脉相传下来。

回到现代,这位医师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通过化验,想要知道家传“保元汤”更多的秘密,结果发现:在人体细胞膜表面,存在离子泵,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离子泵的作用,是把营养物质泵到细胞内,又把代谢产物交换到细胞外,病人在服用“保元汤”之后,体内受抑制的离子泵功能恢复了,体内环境平衡得到了改善。

说简约一些,人在生病的时候,细胞膜外层,老天爷给安装的,负责营养转换的泵坏掉了,不干活了。而保元汤能将它修复。这样好的营养又能重新滋养细胞,需要代谢的废物,能够顺利排出体外。细胞健康有活力,人才健康。

反正我是相信的!

这个故事,又让我想起两位高手:

一位是广东的董草原先生。他说,自己早年第一次得骨癌,就是因为喝了好朋友送的人参酊,后来他靠大量吃萝卜,喝萝卜汤,才把人参给解掉,留了一条腿和一条命。所以直到今天,他的治癌原理仍然是“过多的营养和水分,给癌细胞的生长创造了环境”,那么要防癌、治癌呢?就是要拿掉身体里多余的营养和水分,青菜萝卜最养生。

中里巴人先生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过体验,人参这东西,得就着萝卜吃。为什么呢?人参虽然大补元气,但“补而不行”,你再吃上萝卜,顺气啊,它就带着人参游走全身,既吸收了人参好的营养,又不会导致大热在身体某个地方堆积。

董草原与中里巴人之间的好玩对话,可以看《健康正能量——田原 中里巴人聚会民间奇医》这本书。

这不禁让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虚就不受补呢?是不是虚的人完全就不能补?或者说,不管虚还是不虚,所有人都要先通后补。

前几天,一同事问:亲,如果月子没做好,气血不足,血液循环不好,头晕,夏天吃什么能补一下呢?

我瞬间汗了一下,这姑娘是怎么做的自我诊断?

就在这个时代,疲劳和焦虑,让“现在谁还没点儿胃病”;大气的污染,让“谁还没个咽炎”;长时间久坐的工作环境,让颈椎增生、脊椎变形;重口味的食物,让血稠成为正常……我们的身体,就像北上广的交通一样,用个“堵”字就能形容。

头晕、嗜睡、全身无力等等看似虚的症状,都不是补能够解决的,我们太需要身体的通畅了,只有身体通畅,血管上的“泥垢”,肠道中的宿便都“通”下去,让它们的蠕动恢复弹性,再来谈补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才是安全的。

我们通过刚才的故事,更了解“保元汤”之后,会发现人参、鹿茸、虫草等大补之药盛行,实在可怕。

萧医师谈起保元汤,说他因为长年讲课,耗气较多,所以就在上课前喝“保元汤”,而且是原方。从编辑的角度来说,他又为了解中医,给出一个很棒的视角,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很好的古方,但是若要自己服用,就需要先辨证、辨体质。

微信经常有小伙伴问起,文中提到的各种方药的剂量是多少?在这里,我想说,剂量是后话,一个好方子是不是适合你,这个才最重要。特别是想服用“保元汤”这类补药时,你有没有做到先打通,后补益呢?

小的功力有限,大周末的,文章也不宜太长,更多关于“保元汤”的秘密和用处,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并望指正。

斑龙丸,出自《医学正传》,明代医书,作者虞抟,继承发挥“滋阴派”朱丹溪医理。是否真如萧医师所言,斑龙丸是中年人的补药,能补男女“精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