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伤寒论》207-209条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3-08

精读《伤寒论》207-209条

杨思远20190220

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这条要与栀子豉汤证互相参照鉴别。太阳病,发汗吐下后心烦不得眠,那是虚烦,是经过吐下之后,胃里头没东西了,但仍有余热,栀子豉汤主之。如果有阳明病的外观,如发热汗出,不恶寒只恶热,其主证是胃家实,这类的阳明病,未经吐下而烦,这种烦燥为实烦,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谓承气汤在承气汤中是最轻的泻下剂。大黄芒硝泻下相当的重,芒硝软坚去热,大黄刺激汤道蠕动。配以甘草可缓其猛下,甘草在急迫的情况,能缓解症情的急迫,也能起缓药力的作用。调胃承气汤用甘草使其泻下作用缓缓发作,调和胃气。所以临床上要大泻下,大利尿,甘草不能用,如五苓散、猪苓汤、大承气、小承气都没有甘草

调胃承气汤不是大泻下,方中剂量是错的,大黄应为二两,芒硝应为半升,不是半斤,应是分温再服而不应是顿服,即便分二次服也是够重的。临床不要拘泥于此分量。这几个承气汤都是少少与之,虽然量大,一回只吃一点也行。临床用此方大黄顶多用十克即可,芒硝12克分冲,一次6克,甘草6克。轻症可少少与之,重症可加重。

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脉迟是与脉数相对应的,数为有余之脉,迟为不及之脉。不及的脉多主寒、主虚等不足之病,阳明病而遇迟脉,应当心其虚。因此段主要讲的是攻,判断错误可能造成误攻。

阳明病,虽然汗出不恶寒,外证俱备,但脉迟,说明里头不会邪热太甚。其身必重,即有湿,有湿则沉。短气是里有饮,食少饮多,水停心下,水气凌心,甚者则悸,微者则短气。腹满而喘,既是停饮,里面的就不会那么实。当然实的厉害也喘,而这里实的不厉害而喘,这是热往上壅。既有停饮,同时热往上壅,二者相结也能使腹满而喘。这里所举的证状全是下的证候,但是脉迟有虚,没实到要下的程度。前面讲过系在太阴,病传入胃肠之里,假设此人平时多食多饮,里头有水,如果湿胜于热,邪热传入里则发生太阴病,就腹痛下利等。这种情况不可下。

如热胜于湿,则多汗,热盛则伤人津液,一方面出汗,一方面小便数,有潮热者,潮热并不是日晡所发热,而是一种来势凶猛的热,如潮水一般,蒸蒸发热。如果手足戢戢然汗出,手足也不断出汗,这说明大便已硬。出现这种热,表明外已解,可攻里,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泻下猛峻,要慎用,必须有潮热,大便也硬。大便硬有多种证候,手足戢然汗出也是大便硬的一种证候。阳明病是热甚使津液尽量往外蒸,里面没有水,而且全身干,这时的阳明脉迟。不及的脉也常主有余,不及是正气即津液不足,有余是邪气即实热有余,实热有余到一定程度,人的津液大伤,脉就迟。书中迟脉多指营气不足,血少故也,亡阳故也。这时的脉迟是真正的可下之脉。按后世的说法是当急下存阴。这里存阴的阴是指津液血液,是正气,应称为阳气,但后世多称之为阴,常引起混淆。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阳明病法当多汗,假若汗出不少,只是微发热,还有恶寒,说明外未解也。这时不能攻,当先解外,宜与桂枝汤。太阳篇曾反复强调,如果有表证又有里证,即是太阳阳明并病,表未解必先解表而后攻里,此为定法。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只是微热,不可攻。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如果没有潮热,腹胀满而大便不通,也只能用小承气汤和其胃,不能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也能通便,消胀力量相当强,有厚朴枳实。微和胃气,勿令大泻下。微和就是不必尽剂,不一定按方全部喝完。

此条分析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的应用。《伤寒论》辨证主要在方证上。既辨病形,即六经,更分析八纲,即寒热虚实。六经辨证主要是辨表里阴阳,在六经的基础上再辨寒热虚实,最终辨到方证上。比如潮热可攻,但要通过辨证选择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等。

大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组成,厚朴枳实行气消胀,加上大黄芒硝,攻下的力量相当猛峻,所以大承气汤治大实大满大痛,胀的厉害,热的厉害也疼,所以药量大,药剂猛,故要慎用。芒硝去热软坚通便,治热,潮热都用芒硝,配大黄泻下,再用行气消胀的厚朴枳实泻下力量更大。小承气汤把芒硝去了,泻下泻热作用就小了,主要用厚朴枳实消胀。后面还要讲三物厚朴汤,专门通便消胀,把厚朴枳实加重,治上满为主。调胃承气汤比小承气汤通便作用强,但消胀不及小承气。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

阳明病要是发潮热,可攻。但必须大便微硬,这才能用大承气汤。不大便已经六七天了,但大便硬不硬呢?硬要有硬的证候,如手足戢戢然汗出等。如果没有证侯,虽已六七天不大便,也只是可能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如果大便已硬,与小承气汤大便下不来,只是转矢气,即放屁,那是里头有燥屎了,乃可用大承气汤。如果服小承气汤后大便就下来了,初头硬后必溏,不转矢气。

如果大便不硬而用大承气汤,攻伐太过,虚其胃气,就发虚胀虚满,而不能食。欲饮水者,因大下后伤了津液,想喝水,但胃太虚了,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吃过小承气汤,已下初硬后溏的大便,潮热也好了,也可是不多久又发烧了,又发潮热,必大便变硬而少也,一定是大便又硬了,也应是初硬后溏,因泻过了,所以大便也少,仍可以小承气汤和之。总之,用大小承气汤要慎重,临床上疑似者从轻治,不要从重治,无论汗吐下皆应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