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UP借三个故事,试着来回答“什么才是女孩儿最好的成长力?”。 《我的天才女友》:一对好友,两种人生 莉拉和埃莱娜成长于二战后的那不勒斯郊区,这是个残酷的世界,生存的严峻在于贫穷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社区,女孩的宿命就是读完小学后正式步入社会,帮家里维持生计,然后步入婚姻。上一代和下一代循环往复,很少有女孩挣脱这个圈。 莉拉和埃莱娜她们是整个社区最聪明的女孩,她们希望摆脱这种现实。 莉拉是个天才,和整个社区里中规中矩的女孩不一样,她的身体里暗藏巨大的能量,顶着一头天然脏辫,毫无惧色地面对周遭的一切。 莉拉在小学期间自学了拉丁语、希腊语,在学业上把同龄人远远甩出几条街,甚至能在知识抢答赛上轻易打败高年级同学。 但是作为一个女孩,她的智慧和天分在这里不值一提,父亲不仅拒绝了莉拉的升学要求,还直接将她扔出了窗外。 辍学后,想靠自学逃离的她,忽然有一天不再读书了,她说:“读书使我痛苦,不如向现实低头做个愚者”。 她选择嫁给了有钱的肉食店老板的儿子。 她拥有远超一般人的洞察力与认知力,但是却依然无法摆脱既定命运与现实的纠缠。 埃莱娜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虽然家里同样贫穷,但她是幸运的,父母愿意举债来供她读书。 升学之后,对于未来如何,埃莱娜充满迷茫困惑。 但旁观了莉拉的经历,她逐渐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她要走出那个愚昧暴躁的世界,她要逃离“庶民的生活”。 就这样一步一步,通过升学埃莱娜抵达了自由之地,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 一切都犹如奥利维耶罗老师说得那段话一般: “莉拉小时候头脑的聪慧没有找到出口,最后她的美都展现在脸蛋和胸上,还有大腿和屁股上——而美貌只会昙花一现,就像从来没拥有过一样。 ![]() 莉拉和埃莱娜之间有一段非常动人的对话,这段对话发生在莉拉结婚的前夕: 莉拉: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继续学习。 也许,从埃莱娜身上,莉拉为自己找寻到了希望。她将对知识的理想、对未来的希冀寄托在了埃莱娜身上。 ![]() 纪录片《出路》:家庭视野与女性出路 《出路》预告片 ![]() ![]() 马百娟,一个来自甘肃山沟沟里边的小女孩儿,她家境贫困,全家一年的开销不超过50块钱,她所在的小学只有2个老师5个学生,她是其中最大的孩子,12岁,上二年级,梦想着考上北京的大学。 ![]() 从家到学校,要走13公里土路,马百娟要走6个小时。 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早上就吃冷水泡馍,放学回家她要干很多农活,喂猪、做饭、背谷子。 ![]() 爸爸说:念书有啥用?还不是要回来种田! 后来,哥哥就给马百娟办了退学。 哥哥说:她脑子不好,几减几还要用指头数,还念什么? 爸爸说: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不读就不读了,命好找个对象嫁了就是出路! 马百娟一直背对着镜头,没说一句话。 ![]() 16岁,她就已经和她的表哥结婚并且怀孕了,和同村一样大着肚子的年轻女孩谈笑,眼神中再也没有了那份最初的神采。 后来导演再打她的电话,她也不接了... 马百娟的出路,局限在了家庭的视野里。 ![]() 《受教:回忆录》:家庭视野与自我突破 ![]() 塔拉出生在美国爱德华州的贫困小山村,摩门教家庭,反对政府,抗拒现代医疗和现代教育。她有五兄一姊,全部不准上学,父亲以金属回收为生,很霸道,母亲很顺从,兼做违法的私人接生婆。 ![]() 她父亲有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 多疑,她的大哥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多次打她和威胁要杀死她。 他多次把她的头按进厕所的脏水里面。她的姐姐也曾多年受此虐待。可是,她们的父母视而不见,而且用宗教的力量和家庭团结的理由威胁她们修改记忆。 她从小就被当成男人用,她每天要帮助父亲把各种废金属切割成小块,又脏又累又危险。 ![]() 塔拉的三哥泰勒不仅挣脱父母一直上学,而且竟不顾父亲的反对考上了大学。对于塔拉来说,父亲的话一直都是不可动摇的圣旨,三哥的行为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 ![]() 17岁那年,在哥哥泰勒的鼓励及内心某种力量的感召之下,塔拉付出巨大努力,通过自学在一年后考入了杨百翰大学。后来,她获得盖茨奖学金资助,到剑桥大学继续深造,在那里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 在上学的十年内,她不断与父母和有暴力倾向的兄长展开舌战和心理战,但是没有人接受她劝导的一切,父母表示要和她断绝关系。 在家庭和自己之间,塔拉选择了忠于自己。之前的她总是犹豫不决,一直对家庭抱有希望。但最终,她选择放手。 ![]() 她想起了当年在剑桥做交换生的时候,教授在黑板上写下的一个问题:历史由谁来书写? 在塔拉的生命里,她的历史一直都是被家庭所书写,但今天却不同了。 “历史由谁来书写?”塔拉在书中写道:“我。” ![]() 相比于她的学业成就,她自我剖析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难为可贵。作者成长的家庭环境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常识的缺乏,视野的限制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但她在后来通过自我教育一步步挣扎着摆脱了这些影响,并最终和原生家庭分开。这无疑是她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之一,但这是成长不得不走的一条路,正如书中所说: “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 she says now. “You can miss a person every day, and still be glad that they are no longer in your life. 对于作者来说,她所做的一切,她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最终是为了能追求更多真相,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能构建自己的独立世界。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Everything I had worked for, all my years of study, had been to purchase for myself this one privilege: to see and experience more truths than those given to me by my father, and to use those truths to construct my own mind. I had come to believe that the ability to evaluate many ideas, many histories, many points of view, was at the heart of what it means to self-create. “The decisions I made after that moment were not the ones she would have made. They were the choices of a changed person, a new self. You could call this selfhood many things. Transformation. Metamorphosis. Falsity. Betrayal. I call it an education.” “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你的价值观与家庭的价值观起了激烈冲突,你该如何抉择?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究竟该忠于自己,还是忠于家庭?在此过程中,我们又会经历怎样的挣扎? 你可以管这个过程叫任何名字:成长、蜕变、虚伪、背叛”,塔拉在书的最后写道:“但我把这个过程叫做:受教(Educated)。” 最终,塔拉通过自我教育突破了家庭视野的局限性,找到了自我。 ![]() 如今中国高等学府女性占比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并深造,但是,大家有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呢?有没有从中去探寻自我、认识自我、感受成长呢? 有多少人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作为人生资历的点缀,之后就将教育知识抛诸脑后?有多少人依旧觉得女性教育差不多就行了,教育尚未开始就不自觉地为她未来所能够达到的高度设了限制,从未想过她小小的身躯中可以蕴含的力量? 有多少女性真的相信,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能让自己的未来飞得更远?能够接手为女性奋斗的前人的火炬?能够影响到周围每一个人?能够改变世界? 自我教育是女性最好的成长力!又有多少女性在主动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突破自身视野的局限性,去书写自己的历史? 附:
◆ 成都UP少儿英语◆ 成都第一家将自然拼读和阅读结合的少儿英语学校,在完成前期大量听力输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自然拼读 阅读的同步教育,将中国儿童送上英语原版自由阅读之路:通过阅读大量吸取课外人文,社科知识,文化和批判性思维。 用英语阅读做工具,开拓丰富的精神世界。 Learn to read, read to learn! ● ● ● ● UP成都少儿英语 带你走向自由阅读之路 武侯区航空路6号丰德国际广场C栋9楼 高新区高新科技孵化园5号楼316室 028--85533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