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风宋韵画像砖

 率我真 2019-03-08

画像砖,是蕴含着美学、雕塑、装潢、建筑等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品。

中国古代画像砖在历史长河中先后形成了几个高峰期,如汉代空心画砖、六朝拼嵌画砖、魏晋彩绘砖、宋代砖雕等。

彩绘持瓶侍女砖(辽金)

神话想象

汉画像砖所描绘的扑朔迷离的宇宙世界,具有一种荡人心魄的巨大震撼力。

作为典型的丧葬艺术,汉画像砖表现的题材却从来不凄惨悲切,相反,洋溢了对未来、对生命的乐观与期望。

伏羲、女娲形象在汉代画像砖里出现最多。传说伏羲创八卦、结绳造字,女娲炼石补天、捏黄土造人。他们成婚繁衍了人类,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祖”。

“伏羲女娲双龙楼阙”画像砖分上下两部分,上为一座双阙式建筑,左有一执笏官员,躬身迎接,阙内一人跪拜;右为伏羲女娲二神,其尾相绕,后延至砖的下部,呈一对巨龙,构图巧妙。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充满神秘,含义颇深。

抽象阴刻画像砖”是由匠人随心在湿坯上刻画而成。线条轻松自如,率意奔放,富于童趣。灵感迸发,意随心动,方能产生如此艺术佳作。砖的正面是高禖、伏羲、女娲。每个神面部刻画构图奇特,构图都呈现出正脸和侧脸形象。

抚琴砖(宋)

西王母也经常出现在汉代画像砖中。西王母原是居于昆仑山上掌控着不死之药的至高神,自汉武帝将求仙活动转向西方以后,昆仑与西王母的信仰便渐渐融合在一起。至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昆仑、西王母、天门为中心的西方升仙信仰。而西王母也渐渐演化为后世道教中掌管仙籍的神祇。

这三层“兽-人-神”组图画像砖充分体现了汉朝人的生命价值观。最底层的斗牛是原始生命力的迸发。进阶到第二层的厅堂对晤是生而为人的思考与意趣,禽鸟居中起舞,犬于堂下守护欲入,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共处。而占画像主体的则是日月神共侍西王母,这也与汉朝人的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是一致的。

汉画像砖力图表现人们对战胜死亡的渴望。用远古神话去描绘宇宙世界,使汉画像砖不仅具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魅力,而且充溢着一股雄浑古拙的力量。汉画像砖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浪漫主义色彩。

西王母日月神砖(汉)

民俗画卷

汉画像砖对车马出行、楼阁建筑、射猎、歌舞等生活场景表现得有声有色,除了体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风貌外,同时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向往。

汉代是个豪放而善乐舞的时代,从出土的画像砖上看,长袖舞经常出现在拜谒宴饮上。

“对舞”是一件表现舞蹈的画像砖,右侧的舞者挥动长袖于头上,微微飘扬的长袖一高一低向后飞舞,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左侧的舞者腰细如线,身姿舒展而奔放,表现出热烈曼妙的舞姿。而“武士车马出行射猎”画像砖则系统地表现出西汉的尚武之风。汉朝初建时,仍有外敌在侧。

当时光流转至宋金时期,汉代这种雄奇强悍的气势已经无处寻觅,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人文气息。汉画像砖气势宏大的群舞、群战场面已经鲜有表现,呈现更多的是市民安逸的休闲生活。

宋代文化氛围颇浓,在宋代画像砖里有一组图表现了女子抚琴、对弈、作画的场景。“抚琴”画像砖凸雕了一位妇人居中端坐,腿上平放一把古琴,双手似作抚琴状。妇人左右侍童,表情专注,脸颊微抬,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似乎听琴入迷。

宋代“持荷”画像砖里反映的是七夕之时,年轻男子持荷作伞为女子遮阳避雨。这种蕴藏着生活情趣的场景在宋金画像砖里比比皆是,而文人式的婉约细腻的现实主义韵致也在画像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持荷砖(宋)

以孝为本

宋代将孝视作为人之本。在宋代画像砖展区中,二十四孝图被首师大历史教授后晓荣称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二十四孝版本。

二十四孝故事是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倡导敬老尊亲之德。王祥卧冰为母求鱼,元觉警父勿弃祖父,蔡顺分椹奉养老母等,憨厚朴实的阳刻画风兼孝行表述文字将流传下的故事一一镌刻其上。

画像砖二十四孝图记录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责。宋代要求女子都应当通晓经学,知书达理。因此“能开发辅导成就夫子”是女子的职责,母亲更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教子读书”画像砖,门右侧一个小孩低头读书,门左侧一妇人左手搂幼子,右手上指,似乎在给孩子讲解。画面右下角的小猫,似也在聆听。贤母幼子齐心向学的家庭景象跃然砖上。

以石为地、以刀代笔,古代艺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古代画像砖内涵丰富,其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风习俗、艺术纹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堪称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