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书之乐  失书之痛

 牛丽美 2019-03-08

得书之乐 <wbr> <wbr>失书之痛

读书人买书,如女子购物,虽非宋元佳椠、明清善本,也自心满意足。郑振铎《劫中得书记》序中有段诗意文字:“夕阳将下,微风吹衣,访得久觅方得之书,挟之而归,人生一乐也!”上海“孤岛”期间,郑日日以访书雀战为消磨,搜求孤本秘籍行状,日记有详述。饮馔服饰节俭无过费,而遇有异书,则损重赀购之不少吝此乐为猎书是乐。勘定版本,校正文字,辨别真伪,考订谬误,与版本学家不同,一般读者各言其志,只在乎内容与品相。

此时心情固然好,展页未半,兴尽而返。久而久之,册铺案,书满架。虽如此,有书可读,眼界顿开,几差别一世宙,无书可读,则忽忽若忘,懵懵不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居书者,心踏实,无书如出远门而囊羞涩。购多读少原因,一则饾饤未学,欲求其通,一则应酬太多,张罗太广。袁枚属后者,其《答两江制府尹公》云:“借病闭门,与《廿一史》中古人相对,领现在可行之乐,补平生未读之书。”约略可辨,开窗听鸟语,寂寞辰光,闭门读禁书,思绪为之翩然,人生又一乐。

家口之累,身体之倦,平凡生活里每每自我迷惑,平凡路上难以察觉平凡。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不大点的优越,便能偏离对世界、对自己的客观。读一书,增一智,或可矫正半生的世故,一身的油腻。水之清澈,不在杂质,而在沉淀,书即溶解质。突破时空对生命的限定,与那些伟大的灵魂邂逅,无形中有了后盾,添了底气,人生此乐,笔不尽意。

混沌初开,清浊分离,罗素说:“人生下来时只是无知,但非愚蠢,愚蠢则由后来的教育造成。”故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一所好学校,在于树立信心,借此消除对于知识的恐惧,对于未来的茫然。教育的本质,在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形成人格。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此处无趣也无乐。

有得书之乐,便有失书之痛。丙申初春,家中暖气管爆裂,藏于床下的十几包书浸水而毁,遂想起古人也曾有过此痛。皇家遍搜天下珍本,充牣内府,曰石渠东观,却每每毁于兵燹战火。侯景之乱,太子萧纲数梦秦皇更欲焚天下书,元帝将降,乃聚典籍二十四万卷,遣人焚之。靖康元年,金寇犯京,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携盈箱溢箧的藏品,自淄州出发,随人南运,未几,毕生庋藏,风流云散。“一·二八”事变时,商务印书馆夷为平地,东方图书馆的浩瀚珍本毁于一旦,事后张元济痛定思痛:“这也可算是我的罪过。如果我不将这五十多万册搜购起来,集中保存在图书馆中,让它散存在全国各地,岂不避免这场浩劫。”本想为这个民族保留几许文气,却是负薪救火,适得其反。

蔷薇成墙,无风自舞,图书盈架,气息满屋,书所带来的乐趣,让人欲罢难止;华殿易坍,璧玉易碎,美人易暮,好书易散,书所带来的伤痛,令人不能自已。得书之乐,不足以消解失书之痛,一旦错过,谢天谢地,免得届时嗟悔莫及,徒唤奈何,于书于事于人,皆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