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记 | 早春,与梅花山为伍

 圆角望 2019-03-08

△ 梅花山

20年前,我来南京第一次去梅花山,只见山上山下是一片花海,许多市民举家出动赏梅花,那个欢声笑语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许我刚刚结束5年在南方媒体漂泊的生活,那种散发着温暖人情的“赏梅图”,令我非常向往。

如今梅花山占地1533余亩,种植3.5万余株梅树, 350个以上的品种,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梅山”。

许多人走进梅花山,面对重重叠叠的梅花,往往会有“晕菜”的感觉,一是梅花的品种太多,分不清梅花品种,甚至会张冠李戴,成为笑话;二是梅花色彩太丰富,往往拿着相机拍照,有无从下手的茫然。

根据《南京梅谱》记载,观赏梅主要有朱砂台阁、南京红、绿苔梅、素白台阁、银红台阁、红须朱砂、白须朱砂、玉蝶、七星梅等品种。不过对赏花人来说,最难的不是分类,而是要学会欣赏。

古人提出赏花要做到五知:“知色、知香、知形、知韵、知时。”其实“色、香、形”非常好理解,“知韵”和“知时”,似乎有点玄乎。

说到“知韵”,我们可参照古画中的梅花:横、斜、疏、瘦。有人还提出“梅韵四贵”:赏梅要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说到“知时”,就是指赏梅要掌握最佳时机,花是将开未开最好。

此外,古人对观赏梅花的环境也非常讲究,如果在淡云、薄寒、细雨、微雪、晚霞的天气里,或者在清溪、小桥、竹边、粉墙、黛瓦的背景下,赏梅就更有诗情画意。

梅花山有许多珍贵的品种,那株400年的明代墨梅,是当之无愧的“梅王”;最为珍贵的是“别角晚水”,是梅花山的“镇山之宝”;有两株长在一起的梅树,叫“情人梅”……我最喜欢的是绿萼梅,这种梅花枝和茎是青绿色的,刚开是淡绿色,慢慢变成白色,显得特别清雅高洁,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台湾朋友、作家薛仁明老师,经常选择早春二月飞来南京,就是为了看绿萼梅。那次,我们几个朋友在梅树下踮起脚尖想去嗅它的香气,却感受不到,就在准备放弃的时候,一股香浪却打过来,呵呵!

不过,梅花山赏梅最打动人的,还是人的风景。我相信大自然是有激活功能的,人一到这里马上就放松了。在梅花山,我曾看到几个年轻姑娘坐在塑料布上打扑克,手机里还放着背景音乐;我曾看到一位中年女子在梅树下面,不是唱《牡丹亭》,而是唱意大利美声;在梅花山,见到更多的场景是手机拍照,在镜头里,每个人笑容都是生动的。有人批评那些拍照大妈是“花丝巾芳华范”,其实,只要不妨碍他人,享受美好的瞬间有何不好?记得那次在博爱阁,看见两个六七岁小女孩嬉戏打闹,我下山后还能听到“咯咯”的清脆笑声,真好!

梅花山其实是一座不断扩大的山,比如1958年,园区开辟了100多亩荒山种植梅花,1992年又开辟一座新梅园,尤其是2004年投资40亿,向南扩建了1020亩的梅花谷。

梅花山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风景,建筑风景,更在于人的风景。这是一座不断生长、不断变化的山。只要你对它投入感情,无论是春夏秋冬,昼夜晨昏,都可体会大自然不同的妙处。

我曾在一个初春的雨后,在梅花山的后山捡到一支枯梅枝,造型非常古朴,后来我把它带回家,插到书房的梅瓶里,一刹那,我竟有了与梅花山为伍的感觉!

作者介绍

老克  本名徐克明。资深媒体人、文化记者、散文作家。著有文化散文《南唐的天空》《南京深处谁家院》《暮光寻旧梦》等。


繁星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  

2479502403@qq.com   1804288208@qq.com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