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高举革新大旗,开创一代诗风,被人们尊为唐代诗祖。但这位伟大的诗人只活了42个春秋,便告别了生机勃勃的诗坛。关于陈子昂之死,历代文人学士无不痛心伤叹。其死因,至今仍是一桩疑案。
唐人一般都认为陈子昂是被迫害致死的。杜甫曾写过一首《送梓州李使君之任》:“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到射洪县,为我一潸然。”杜甫在诗中只笼统地说陈子昂是遇害而死,而没有说明为什么,又被谁所害。
关于陈子昂的死因,其生前的好友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中说得比较详细:“陈子昂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惶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素赢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陈子昂之死是县令段简的要挟、迫害造成的,似乎是自尽。《旧唐书·陈子昂传》所载与此有异:“子昂父在乡,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这里说陈子昂是被段简关进监狱后忧愤而死,而陈子昂离京回乡的原因也大不一样。《新唐书·陈子昂传》则基本采用《陈氏别传》的说法。
上述史料,虽然细节不尽相同,但都说陈子昂之死是家乡县令段简所害。到了宋代,有人对此提出了怀疑。南宋哲学家叶适说:“子昂名重朝廷,段简何人?犹二十万缗为少而杀之,虽梁冀之恶不过。恐所载而未真也。”近世学者对此也提出了种种疑问,对其死因又作了进一步探讨。
岑仲勉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中提出了三点质疑:其一,段简是个没有气骨的人,以武后、周兴、来俊臣之淫威,子昂未之惧,何独畏夫县令段简?其二,子昂居朗,尝陷狱年余,铁窗风味固饱尝之,何独对一县令而自馁若此?其三,子昂虽退居林下,犹是省官,唐人重内职,固足与县令对抗,何以急需纳贿,且贿纳计万,数不为少,何以仍敢诛求无已?故而岑仲勉推想,陈子昂回到家乡时,“如非有反抗武氏之计划,即必有诛讨武氏之文字”,这就是《陈氏别传》所说的“附会文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