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查村九里烟, 三溪汇流万户间。 祠庙亭台塔影下, 小桥流水杏花天。” 这首意境优美的诗句,是否已经勾起你拿起背包就想去探秘的冲动。是的,每一个去过或者在媒体上读过她介绍的人,都会有再次体验和亲身体验的强烈愿望。 这就是安徽省皖南泾县查济古村--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国最大的古村落,不是之一。 最大的古村却并不喧嚣,远远没有西递宏村的熙熙攘攘和夸张浮躁。查济就象闺中的少女,安静、内敛、青涩、害羞.......如缓缓流淌的小溪,清亮、赏心.... 古村的每一处,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常令听者入迷,让时间凝固。每一个物件,仿佛都有生命,向游人述说着它的前世今生..... 古村查济,在安徽皖南黄山山脉的北部山区,泾县、太平、青阳三县的交界之处,归桃花潭镇管辖。村庄极大,方圆有20多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 查济古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AAAA级景区。 查济古镇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 查济之名,在皖南的地名中是很特别的,不知道历史的人,往往被查济这个地名产生无尽的猜想。 当然啦,查济的地名也绝非无缘无故,自有来龙去脉。查姓老祖宗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公元前676年周惠王肇封查邑,以地而得氏,公元前314年周赦王姬延,号东安,改姬姓为查姓,从此姬姓改为查姓了。查济村这支查姓人氏,是唐朝时候从山东迁过来的,其始祖是唐朝时兼任宣州、池州两州刺史的三十九世祖查文熙,因为查氏最初的封地在山东济阳,为了不忘祖先,就把皖南的查氏村落改为查济。 查济古村四面环山,三条溪流岑溪、许溪、石溪穿村而过。整个村落沿着水流依势而建,房随着水建,路跟着房转,迂回又曲折,绵延好几里,溪流岸两边和巷陌都是用石板铺砌,千百年的时光已将路面打磨的晶莹光滑,沧桑而又韵味。 自从在皖南建村住居以来,查济村代有名人,仅明清两朝,查济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之多,涌现出王阳明理学的第二代传人查铎等。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逐渐使一个荒僻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落。 查济村的鼎盛是在明朝,当时人口越来越多,逐步发展延伸到15里以外,村庄也有了相当完整的布局,民房、庙宇、祠堂、楼塔、水系,依规而建。每户人家几乎都前庭后院,临水而居。查济名人查绛感怀深情赋诗:“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偌大的古村,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俨然成了徽派建筑的集中地。徽派建筑的美,在于不管你处在什么角度和高度,它都会让你感受到它的线条之美,整体之美,局部之美,徽派建筑在中华建筑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查济的时光是缓缓的,仿佛不曾体会如今世界的高速与快捷,一切都是慢条斯理,不紧不慢,住户如此,商家如此,奇怪的是来到这里的游人也是如此。是这里的风水所致吗?还是我们的内心的返璞归真之念?! ![]() 查济人守着自己的院落,展示着自己收获的土特产,不吆喝,不推销,你买与不买,看与不看仿佛与他们无关,他们静静地守在自家门前,享受着自己的时光。这种淡然的现象,是别处不曾见过的。 ![]()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坐在沁凉的古宅大厅里,看着阳光从天井中射进来,时间似乎就此停止,却又像在缓缓流动。 ![]() 查济古村,是众多古村古镇中为数极少的来了不想离去,离开了还想再来的地方。 由于近代对古村的影响,致使有不少毁坏的民居,近几年都被各地的有识之士出资修复,使得查济村的整体格局日益完善,古村的韵味日益浓厚。 我们相约--查济相会......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中国古村落、古城、古建筑》